雄奇险峻的海龙寨主峰
清幽古朴的观音禅院
气势不凡的后土庙
◇王相理
从坦埠故县往北去,过砚池村,再往西去,有一个村子叫海龙万村。村子被周围的一大圈山环绕着,这连绵起伏的山就是:海龙寨。与朋友相约周末去海龙寨探访。这地方我在前年和一帮文友来过,为此我们每人还写了一篇游记,想不到没隔三年,2013年3月3日这天,再次来到海龙寨。上次其实很多地方都没有去过,比如海龙寨东面这两个奇形怪状的山:
牛蛋山和鸡冠山
牛蛋山和鸡冠山,纯是当地百姓根据山的形状命名的。这是两个小山,两个小山是邻居,像对门。牛蛋山是椭圆形的,与其说像犍牛的蛋,不如说像个手雷,猛一看有点像岱崮笊篱坪前的瓮崮,但是比瓮崮小多了。本地人也叫它:渰水壶,意思是它像一个圆形的盛水的陶器,或者夜壶。鸡冠山的名字由来,因为山顶上一溜石头排在一起,高低起伏的样子像是公鸡的冠子,所以叫鸡冠山。向导说鸡冠山上的石头已经有一块开裂掉了下来,不然更像。鸡冠山朝向牛蛋山,或者是因为那椭圆形的篓里盛有蚱蜢吸引了它?1996年,省里的专家曾来这里考察,在鸡冠山及其西侧的山上发现了远古陶器。如今交通这么发达了,这里给我们的感觉还是大山,古代的百姓为了躲避苛捐杂税,来到这大山深处生活,像寻找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但远古时代这里是有狼群出没的,解放后也还有过。百姓为了生活的宁静,不避虎狼,却畏惧官府,可见孔圣人的话“苛政猛于虎”真是至理名言。据说百姓最初生活在没有树木的鸡冠山周围,狼群来时就上山顶躲避,由于地势险要,狼攻不上去,时常被百姓用山石乱棍和钢叉打死,因此狼也自觉不来骚扰,百姓才得以生存下来。古代人自有古代人的生存智慧。可惜我们也只是从这两个山的山下路上经过,没能上去一观,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这两座山西边更大的山:
海龙寨
海龙寨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山顶上建有山寨,山寨的历史据说可以上溯到金元时期。那个时候金兀术攻击大宋,攻入了山东、河南河北,占了汴京,灭了北宋,此地百姓也未能免遭战火,为了自保,附近的村民:海龙万、戴家庄、阚家庄的村民搬上山寨,砌石盖屋,并在山顶周围修筑围墙,建筑工事,设立了东门、南门、北门、西门,分派精壮武士把守。由于此地易守难攻,因此敌人难以得手。于是海龙寨的大名流传至今。民国年间,沂蒙山区闹光棍,这里的村民为躲避光棍,再次上山建寨以自卫,借助地利,以滚木礌石,以人和,打退了光棍的进攻。
把车停在海龙万村民委员会前的空场上,我们徒步上山。有向导的带领,循着山路,感觉这山并不难走。山上树林茂密,杂草丛生。树以松树为多。未见野兔踪影,但是空中时有飞鸟,边飞边鸣。沿路南行至山顶,北去既是山寨。但见石屋遗址处处,每一处石屋遗址方圆五米的样子,由于年代久远,到底有多少间石屋,已经数不清了。但是从南到北,石屋遗址随处可见。我们拿起相机,纷纷拍照,留作记忆。下山时遇见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噫!天气虽然尚未完全转暖,但是春天已经来了。然而向导的一句话,却把我们都吓了一惊:
寨上大蛇的传说
据向导讲,海龙寨上大一条大蛇,有碗口那么粗,四五米长,看山的老头因为有责任时常来到山上巡看树木,偶然一次见到了那条大蛇。老人毕竟年龄大了,见多识广的,虽然心里在暗暗吃惊,但没有惊叫,没有惊慌,只是喃喃自语:“大蛇啊大蛇,今儿个咱爷们有缘啊,你修行这些年了也不容易,应该有些道行了,你想法去东海吧,到了东海你就成仙了。”然后,老人家转身下山,大蛇没有追赶他。老人过了几天再上来时,那蛇已经不知去向。但是不久,山北一个姓黄的村民上山顶来砍柴,因为山顶上来砍柴的人少,枯枝也多,所以这小伙子自以为得意,砍着砍着,忽然,发现眼前有个长条形的东西在动,小伙子身上的汗毛立时竖了起来,一会儿看仔细了,原来是一条碗口粗的大蛇,顿时四肢无力,眼花缭乱,感觉那蛇是灰黄色的花纹,头上好像有个王冠。是蛇王吗?小伙子想离开此地,哪里还动得动半分?但是小伙子还是理智的,还没有到昏迷的程度,马上掏出手机给村里的兄弟打电话,说遇到大蛇了,走不动了,赶快来救,来晚了就没命了!山下的兄弟爷们于是抄起家伙:斧子、镰刀、木棍、铁锨等,开车到山下,然后步行上山来救他。好在那蛇没怎么他,自行离去了。大伙儿把那小伙儿找到时,小伙子已经浑身冒汗溻湿了衣服,还尿湿了裤子。不过小伙子还算命大,被救下山去了。此后,这地方的人没有敢自己一人上山的,因此我劝游客也不要一人上山。这里山高林密,植被好,据说去年还有狼出没,有大蛇出没也不足为奇,别说一个人上山危险得很,就是两个人一起上山也不安全。但据说此山下有一座观音禅院极为灵验:
观音禅院
海龙万村东面数里,有两个村子分别叫东崖,西崖。东西崖村有一观音禅院,香火甚盛,近年自山西五台山来了一尼姑主持庙事。在镇上吃过午饭后,我们专门绕道拜访。去时发现大门紧闭,我们的人试着推了一下门,竟是虚掩的,门后左右两边有两位神将手持鞭锏把守,形象甚是威严。据说进庙是有讲究的,男士要先迈左脚,女士要先迈右脚,一步迈进门槛内,切不可踏在门槛上,否则视为对神大不敬。进去大门之后,未见有人理会,原来是那尼姑身体不适,正在休息。但见红砖碧瓦,一派庄严气象。左右有配房,还有客房,前有灵官庙,观音禅院在后面正中的位置。一位朋友看到一条悬龙之上挂有一根木鱼,好奇心驱使他拿起来想敲一下钟,却被那尼姑看见,训导了一通。原来寺院里也有许多规矩,里面陈设的法器是不能随便动的,否则便有因果。入庙随俗,看来我们不懂的地方还有很多。
东西崖村还有一眼神泉,泉水清冽,四季不竭,村民喝了此泉的水多有长寿者,未及前往,我们还要赶往下一个重要景点:
后土庙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这是1937年毛泽东《祭黄帝文》中的话。“皇天后土”一词经常为古人用于一些正式而庄重的政治场合,甚至平民百姓举行结拜仪式或者村里的公事时,也喜欢用上这两句话,以示虔诚。查百度百科得知: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指:天神地祗。对于民间来说,后土并不是一个不熟悉的神,她其实就是人们俗称的“地母娘娘”。
很早就听说坦埠纇锦山上有座后土庙,我们非常感兴趣,既然来了,路又不远,于是乘兴前往。
“出门不叫哥,必定走路多”。向导有事回家了,我们只有向当地村民打听去后土庙的路怎么走,在村民指引下,很顺利地到达了纇锦山。
山门前立有一块石碑:后土庙古建筑遗址,时代:宋代。原来后土庙始建于宋朝。石碑上还刻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蒙阴县人民政府二OO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公布”的字样。山门上刻有三个字:纇锦山。站在山门前,看着山门顶上的这几个大字,我们对这个山的名字感到很奇怪,又无人可以给以解释,就沿石阶上山。
很快来到庙门前。庙门建筑为两层,飞檐走兽,古朴端庄。庙门上悬有一个匾额,上书几个古朴的大字:后土庙。仔细一看,原来题字者是我县老领导原政协主席薛庆德,一位很令人尊敬的长者。步入庙宇之内,却是祗母宫居右,人祖殿在左,两座庙具是坐北朝南,西厢有龙王庙一座,南厢有药王庙一座。庙门上俱有对联,无不切合题意,甚为可读可观。院中有“圣水泉”一个,书法像柳体,很是漂亮,原来是我县书法名家王守秘老师所书。泉水清又深,周遭砌石为台,台上有一个水舀子,我忍不住拿起水舀子,轻轻舀起一点泉水,递到嘴边,小口品尝了一下,清冽可人,于是将剩下的水喝了,然后又装了一杯子,准备带回家去喝。庙内东南有一棵千年古柏,高数丈,树围一抱有余,甚为苍翠,是庙内又一大景观。
此泉的后面还有一泉,同样砌石为井,走过去一看,有个龙头自西向东,泉水从山上流下,从龙口里淌出来,蓄满一井。前面那“圣水泉”的水原来是从这里流过去的。再往后走,是一条上山的小路,但见山坡上青松林立,林间还有几尊佛的坐像,好像是人工挖出正在修补的古代佛像。山因为有了青松的陪伴,显得十分秀丽。而神庙的出现,却赋予了这山以神秘和庄严。此地果然是好山!好水!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而人生于天地之间,赖天地而存活。后土庙的修建,是古代人也是现代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而得来的结果,是人类感恩于大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如一首歌所唱的: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
作者为山东省蒙阴县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