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宏
位于沂蒙崮乡蒙阴县城东35公里的雨昙山上有座崮,海拔391米。相传有户杨姓人家最初居于崮上,故称杨家寨。崮南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山峪,峪中有一山泉水甘甜清澈,此峪遂称水泉峪,居住此峪的人们就以水泉峪命名,叫水泉峪村。
水泉峪村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初。
据《王氏族谱(振东王)》记载,清初王姓自谢庄迁此建村,坐落在山峪里,因此处有王母娘娘洞,洞下有水仙泉,故得名水仙峪,后演变为水泉峪。
据《谢氏族谱》记载,清初谢姓自郯城红花埠迁此建村。
水泉峪村三面环山,北依杨家寨,东临洪山,南为南山西濒云蒙湖。“千峦环其外,百流出其中”,山涧溪流纵横,山泉星罗棋布,青松翠柏交相辉映,便是水泉峪夏季的真实写照。
据考证,水泉峪是蒙阴县八峪之一。水泉峪作为“山川峪”在清朝史书上有文字记载。
清康熙廿四年版蒙阴县志卷之二“诸山”记载有三峪:“伏牛峪在城西北十八里;曾峪在城西北三十五里;水仙峪在谢庄东五里许,水清莹如镜。”
清宣统三年版蒙阴县志卷之二“山川志”的“峪”中记载有八峪:“宰家峪,距城北十里,方川发源于此;伏牛峪,距城西北十八里,下有伏牛泉;颜家峪,距城东北二十五里,有石门庄,子路宿于此;怪峪,距城西北三十五里;会泉峪,距城南3里,内有泉水北流入汶;水仙峪在谢庄东;范泉峪,距城北八十五里;土门峪,距城北九十五里。”
水泉峪的山在历史上也小有名气,载于史册。
清康熙廿四年版蒙阴县志卷之二“诸山”记载:“雨昙山在城东三十五里。檀山在城东四十里。洪山在城东五十里。杨家寨山在城东三十五里。”
清宣统三年版蒙阴县志卷之二“山川志”记载:“雨昙山,距城东三十五里;杨家寨山,距城东二十五里;檀山,距城东四十里;洪山,距城东七十里。”
水泉峪村翠峰环立,小溪长流,可称为山中的一块宝地。整个峪东西长5000余米,有大小山头26座,25个山旺,稍有名气的是烟雾缭绕的王母娘娘洞,郁崛奇瑰的杨家寨,鬼斧神工的大小双崮嘴,逶迤茫茫的洪山……还有峪中峪、峪中旺、峪中有故事……
水泉峪的峪中有“峪”,如常梁峪、荆炸峪、柿子峪、枕头峪、大峪、聋汉峪、车绊峪、砂锅子峪……
水泉峪的峪中有“旺”,如小鬼旺、鹁鸽洞子旺、软枣旺、杏旺、小浅旺、南旺、北旺、枣树旺……
水泉峪的峪中故事多,每块地、每处山坡,都有传说或故事,如北崖、南崖、大块地、大蚕场、小蚕场、大抗、姜家沟、薄板顶子、鏊子坪、大坡、鸭子腚、枫山子、前脸子、梁子、涝洼滩、柏梁子、抓腚子崖、东牛栏、石牛屋、小沟崖、为家梁子、南山头、三条赶、三瞪眼、三叉沟、石槽、树行子、大池、姊妹泉、灰泉子、山亚巴泉……
可以说,水泉峪的每个峪、每个旺、每处地方……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都充满了人生哲理,在民间流传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大都是人们根据地方的形状或名称展开丰富的联想而形成的,它往往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剔除其糟粕的东西,它也深刻地启迪人们如何去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鼓舞人们扶正祛邪,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的生活。
如今的水泉峪已是蒙阴县16处县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像含苞待放的花蕊,欲张开美丽怀抱迎接游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态、文明、宜居的水泉峪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