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好天,今天又是好天。在笊篱坪这样一个山窝窝的冬天里,只要不飘大雪,不刮大风,不寒气逼人就算好天气。我们三人就是在阳光照耀的好天气里登上了大名鼎鼎的龙须崮。
应该说,离我住的“梦里故乡”最近的是小崮,推开窗最先看到的是板崮、油篓崮和瓮崮。而向正西望去,从树梢头将那长长的身子探出来的就是龙须崮。岱崮镇内20几座名崮即将登完之际,它如同一座厚障壁拦在我的面前,今天终于能够去认识它亲近它了。
与我同去的是旅旅游度假村的经理公茂良和导游王雪。
从笊篱坪到龙须崮下有约8公里的环山公路,因有一半是未铺柏油的碎石路,所以汽车开了15分钟。从公路到崮跟,虽不艰险,因碎叶岩的缘故,又滑又陡,还是让我们爬了近一个小时。背上已冒出了汗,一会发热,一会冰凉,怪不是个滋味。
面前高耸的龙须崮海拔709.1米。崮顶为长龙形,四周峭壁,凌空陡峻。中寒武纪石灰岩层高20-25米。周长达2公里,崮顶面积1.5平方公里。该崮像座狭长的山,也可称为龙须山。龙尾与龙体、龙体与龙头间皆有巨壑断岩,悬崖峭壁两向蜿蜒,如长龙巨口两边伸出的两条巨须
按以往的经验,沿崮跟一般能找到上顶的缝隙。我们向左右望了望,便选择了向右。于是,我们按反时针方向,环绕龙须崮而行。左边壁立百尺,右边陡坡深悬,让人眩晕,只好一路手抓脚攀,跌撞趔扯,一步步坚难前行。途中,三人呼叫应和,相互照应。待找到登崮的地方,走出不到一公里,却用了近一个小时时间。
人啊,人啊,在生命的旅途中,有时因一时不慎,或选择失误,或处理不当,也就是在转眼挥手之间,则可能铸成终生大错,有些根本就不可能弥补或重来,难怪有人说“一失足而落千古恨”,即便有的能弥补,那时间、年华、机遇则一一失去,再也没有原来的风景了。当我们找到攀登的唯一途径后,猛然发现,这垭口离我们向右拐的地方,也就是离初到崮跟之处不到20米,白白费神费力环绕了一个多小时。如果当时不向右,而是向左,不出一分钟,就能找到上崮的路,这是一次多大的失误和过错啊!
他们二人表示了极大的遗憾。而我却是在遗憾之中有着另外的收获。正是因为对龙须崮主体部分一圈的探寻,一是增加了我们行走崮跟的经验,二是锻炼了攀崮的意志,三是最重要的,我们发现在这座曾经历过红色风暴洗礼的大崮的西侧,正经受着十分严重的岩石本身的变化与风雨的剥蚀,出现了长长的深深的凹陷,眼前的一切已极为可怕,希望能引起当代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崮这种地球上尤为罕见的独特的珍贵的地质地貌现象,储存了丰富的有关地球的形成及变化的信息,揭示了大量海洋与大陆两者之间的秘密,与人类起源与生命学息息相关,所以需要当今人类迫切的关注。
龙须崮大体分为五段,龙头、大崮、二崮及龙尾等。每段都可以作为一座独立的崮,而且也更像是一座崮。出发前,曾有人还这样告诫我:爬一爬大崮及二崮就行了,龙头和龙尾可免。因在崮下多用去了一小时,又在大崮上多看了看,觉得转完大崮已足够,再也没有时间去光顾其它了。
大崮顶,是龙身子的前部,与后半部被一深涧所隔。从现象看,为古寨遗址,亦有龙须崮暴动旧址。在靠南的一段,无高大树木,于灌木杂草的半遮半掩中,布满残垣断墙,至少有石屋残址三、四十间,寨门及岗堡残址仍存,防空和战斗掩体处处可见。它们见证了昨天,见证了历史,记录了往日的风风雨雨,岁月留痕。
在大崮的另一半,平坦开阔,周围还有一圈坍塌的围墙。墙内则是平平整整的枯草地,草地上亦无碎石灌木。明眼人一看便知,这里当年应是崮上居住的人们集体活动场所,是聚会、操练或学习上课的地方。虽有冷风从崮顶掠过,但阳光还是给与了柔和的草地许多温暖,对游人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要是能躺在这草地上,看天观云听听风,触摸崮体心脏的律动,感恩大地对人类之爱,该是多美的享受啊!可惜我不能躺在这片心生爱恋的土地上,因为我们是三人的集体。
在思维渺无边际的漫游途中,邂逅了历史上曾留在这里的几出事件。这些事件如电影在我面前闪过。早在一九三三年,蒙阴和新泰县东部的农民,为反抗压迫,于九月发动了龙须崮暴动,由于受左倾路线的影响,暴动进行了十二天就失败了。但在沂蒙山区从此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到了一九四零年七月,蒙阴首届抗日民主政府在崮下的梭庒宣告成立,揭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鲁中军区独立团二营部分官兵驻守龙须崮,曾与一千多名日军激战三昼夜,牵制了敌人的大批兵力,配合主力部队胜利完成了反扫荡任务。
从龙须崮回到住处,感到很惬意很满足。当我推开“梦里崮乡”209号房的窗子,横在面前那座长长的黑乎乎的高山已经不存在了,而是变成了一道长长的美丽的崮的风景线。尤其是太阳西下,将要亲近崮顶之际,万道霞光中,一条身披五彩的巨龙在霞光中舞动飞升,我的思绪也会随之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