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蒙阴人,生产在田园,生活在乐园,过上了有尊严的体面生活。在高都镇上温村,70岁的王风存老人风趣地对记者说:“果园就是我的养老院。”
近日,记者来到蒙阴县八达峪村,仿佛走进了现代“桃花源”: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是绿色的桃园;寻寻觅觅,才找到点缀在桃林中红砖绿瓦的农家“庄园”。“我家有4亩桃园,还养着700只长毛兔,兔粪产沼气,沼渣沼液能当果树肥料,桃树叶子还能喂兔子。”今年67岁的村民李长普显然对这种“兔—沼—桃”循环经济模式很稔熟,这位已开通博客3年的老农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一家6口人年收入20万元。
像八达峪这样的“庄园村”是蒙阴县“民富”的缩影。初秋的蒙阴,铺展开一幅山清水秀、林茂果丰的优美乡村画卷。这个县立足山区实际,突出“生态富民”主题,着力打造“江北最美乡村”,用生态文明引领县域发展,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绿”是记者在蒙阴采访的最大感受。该县实施山川绿化工程,全县造林绿化面积年均增长5万亩,空气质量优良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0年保持100%;近5年全县平均降水量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出200多毫米。丰富的林果资源涵养了大量水源,形成了青山涵养绿水、绿水滋润青山的良性循环。最近,蒙阴获评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
发展生态产业,打造富饶家园。蒙阴县野店镇宗路果品合作社有社员1800多户,是全省唯一一家蜜桃出口企业。今年该社与新加坡客商签订了1000吨蜜桃和2000吨苹果出口订单,出口果品以每斤高出当地均价1元收购。目前蒙阴果园面积达百万亩,林果专业村有270个。“蒙阴蜜桃”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价值达32亿元,在上海市场有“三个鲜桃两个来自蒙阴”的说法。仅林果收入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去年农民人均存款超过12000元。百万亩果园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
以建设“江北最美乡村”为目标,以百万亩林果为依托,蒙阴规划建设生态休闲旅游线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新模式,打造了一批“红色风情”“崮乡风情”“果乡风情”“水乡风情”小镇和特色村,产业链变身一条条风景线。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村56个,带动就业1万多人。
大众日报记 者 王洪涛 通讯员 宋国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