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增芬
初秋时节,恰逢连日阴雨,便有了几丝清凉。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一行十五人依约去登玉泉崮。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我问会长,下雨能出行?他说:能,从雨缝里爬山。
很久不爬山了,但我还是做足了准备,军用胶鞋、手绢、糖块,我怕蚊虫叮咬,穿了厚牛仔裤,雨伞更是必备的,不挡雨也可以遮阳。赶到桃树梁村的时候,已经快九点半了,我们会合了徐向导,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他既热情又健谈,他带我们走最近的路上山。说实话,那条路还真是好走,路两边有几人在锄地、摘花椒,向导说,这是一条种田人走出的小路。
在半路上,我们采访了一位老大爷,他讲起玉泉山的故事,也是如数家珍。据他回忆,老蒋的五十一军683团,在这山上与日军交战时,因为指挥不当,加上弹药用尽,一团将士全部阵亡。他还说玉泉崮在当地也称为“扁扁崖”,我没听懂,又问了他一遍。
蛰伏了几天的“秋老虎”,此刻开始不怒自威,太阳也露出半个脸来,把地上的潮气蒸发得闷热无比。放眼远处,依然雾气弥漫,无法看清四周的崮。时间不长,我们个个都汗流浃背了,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七十多岁的向导和十二岁的小朋友,这让我们很是汗颜,他们在高处歇息时,还要不停地为我们鼓劲加油。
到了山顶,我才知道此山为什么也叫“扁扁崖”,看似扁平的山顶,到处都是危机,靠近石人崮的一端更是窄小,最窄的地方也只有一米多宽。山顶杂草茂盛,沟壑隐在草丛中,危机四伏,向导和会长都不停地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
山上平坦的地方被开垦成庄稼地,半人多高的青玉米秸正密密麻麻地有序站立着,就像当年在这里打仗的士兵们,正在等待冲锋号响起。村民逃荒时避难的石洞也还完整地保存着,旁边有一废弃的石碾,还有一截断墙残垣也在山头孤立着,向导说,那些原来的石墙,都被拆了用来垒地堰,很多旧址也已经被破坏掉了。在那个石洞里,还有个不忍心讲述的故事,1930年,光棍(土匪)进村的时候,向导的七奶奶才二十几岁,她一家四口就在这个洞中避难,后来,不幸被光棍发现了,丈夫被杀死,一双儿女也被扔下山去。八十多年之后,我们听着这样的故事,仍然感觉惨不忍睹,而这伤心地正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和眼前的悬崖,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旧社会的人们真难哪,连生命都朝不保夕,更别企望幸福了。
三个瑜伽美女在残缺的石碾上展现了完美、绝妙的舞姿,远处白雾茫茫,身边绿草萋萋,美景配美人,真是相得益彰。
我们在崮头能隐约看到不远处的石人崮和三宝山,南北岱崮也在雾中若隐若现,著名的南北岱崮战役就发生在对面的两座崮上。同样是抗日,同样是据险而守,我军取得了胜利,拥有美国精良装备的国军却全团阵亡,战争真是残酷。在此,向所有在抗日中牺牲的将士们致敬,你们都是好样的。
在返程的时候,向导建议我们走崮根的那条小路,看看崮下的风景。对旅游者来说,一般也是不走回头路,“登山耐险路,踏雪耐危桥”,我们岂能错过探险的机会?大家都欣然同意了,可决定好做,执行起来就难了。原有的小路,早被草木掩没,连向导也找不到了,大家披荆斩棘才能前行。因为刚下过雨,地上的泥土湿润,斜坡上的石头也是杂乱、活动的,很容易滑倒,大家接二连三的大呼小叫着,与大地亲密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我的军用鞋在关键时候起到了作用,每一步都能稳扎稳打,让我随时可以帮助美女们。虽然大家相互搀扶、扶持,依然险情不断。不过,惊险之余,我们也欣赏到独特的风景,几株野葡萄硕果累累,紫的红的,争相挂满枝头。看这样子,野果已经成熟了,大家纷纷前去摘取、品尝。从崮下看,山崖几乎是竖立的,不时有花草树木点缀着,悬崖便多了几分俏丽,没带相机的,也用手机拍起来。再往前走,在崮根处又看到了野生的软枣、梨,虽然无人管理,梨子的个头小,也被小鸟啄得有了伤痕,但甜脆的味道让人满口余香。荆棵、益母草、艾蒿、翻白草等药草都绽放着花朵、散发着香气,这里的数量比崮顶又多出数倍,叫不上名字的草木随处可见,小鸟也不时飞过,此情此景,居然让不是诗人的我也萌生了诗意:花英草色处处艳,鸟语虫声时时鸣。
在今天的队伍中,美女多,帅哥也多,要想选出一位最帅的,一时还真难断定。但经过崮下一段险路的考验,帅哥已经脱颖而出。一位经常帮助弱者的帅哥连续三次踩滑,已经接到地气的他,当仁不让地成为最帅的 “摔”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