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圣虎 报道 全省约有崮180座。图为冬日雪景中的崮。
◆阅读提示:蒙阴旧志曾记载:“僻处丛山,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崮是沂蒙山区闭塞的象征。然而随着崮的价值不断被重新发现,这一传统的思维彻底改写,“崮乡”被重新定义。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 张圣虎 丁军国
最后的“崮上人家”
7月21日,正值蜜桃成熟季节,记者在蒙阴县岱崮镇采访。山连山,崮连崮,山间公路上到处可见运桃的三轮车和小货车。然而,在该镇的杜家坡村,农民刘祥信的运桃方式与众不同。
刘祥信自小生活在村南海拔500多米的莲花崮上,崮顶和坡上种的都是桃树。前些年还有50多户人家在崮顶居住,但由于交通实在不方便——上下莲花崮,只有一条四五公里陡峭小路,村民们从2004年开始陆续搬家,现在只有两户人家还在崮顶居住,刘祥信家是其中一户。
刘祥信家进入盛果期的蜜桃年产量达3万公斤,运到崮下是个麻烦事情。2006年秋天,他突发奇想,决定建个“索道”把蜜桃滑到崮下。他买来钢筋、钢丝绳、滑轮、制动装置等材料,将钢丝顶端固定在崮上岩石孔里,顺着悬崖和陡坡一根根拉到山下预先设计的“基站”平台上。反复试验,终于实现了滑索平稳、持续运行。现在不用1个小时,就可将成吨的蜜桃轻松运到山下。
镇党委书记李建华告诉记者,岱崮镇山高崮多,地形起伏大,加上多年风吹雨蚀,易发生岩石崩塌及滑坡等地质灾害,被列为重点地质灾害防灾区。省国土资源厅将岱崮镇下旺村安平崮等9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列入搬迁避让计划,涉及搬迁户共128户371口人,预计在今年底将完成搬迁。
有人从崮上往下搬,也有人向崮上走。在獐子崮下的山坡上,记者碰到了省政协委员、山东茂田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公茂田。他已在獐子崮种树二十多年,栽植了1万余棵桃树,5000余棵杏树,1.5万棵干果、扁桃等果树新品种。如今,他虽年过花甲,依然在崮上安家,果园中奔忙,生产的韭菜、芹菜、扁桃等六个产品获有机农产品认证。他告诉记者,由于交通等原因,这里的很多优质农产品仍然处在深闺人未识,但他看好其前景。
中国第五大地貌?
崮,根据辞书解释,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的山。学术上称为方山,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
临沂大学地理学院副院长徐树建告诉记者,过去有“沂蒙72崮”之说,其实并不止这些,目前统计山东省大概有近180座崮,主要集中在沂蒙山区,济南、泰安等地也有少数崮。沂蒙山区的崮又以蒙阴县最多,有70多座,岱崮镇最为典型,约有30多座崮,形态各异,分布集中。
崮在当地人看来习以为常。蒙阴县宣传系统一位干部告诉记者,若不是近年来这么多人来关注崮,自己很难认识到崮的价值。
2007年春天,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旅游文化学会会长李存修首次来到岱崮,一眼就被岱崮地貌的奇特地形所吸引。经过数天考察,足迹遍布全世界的他认为,国内所知的“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和“丹霞地貌”四大地貌不能代表沂蒙山崮群的地貌,这种类型在全世界也很少见,这一发现引起了地质地理学界的重视。
2007年秋天,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义丰研究员为首的15位专家,对全国崮形地貌进行了系统研究。2007年8月21日,“中国岱崮地貌”论证会认为,此类地貌可命名为“岱崮地貌”,并认为是继上述四大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
在今年7月20日至22日山东省地理学会主办的第一次岱崮地貌学术研讨会上,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赵建等专家认为,崮是方山地貌的一种类型,形成包括软硬互间的平缓地层、长期缓慢抬升的构造运动条件和较强的外力侵蚀作用,国内外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地区不为多见。弄清上述问题,不仅能够改变地貌学中关于崮形方山研究的薄弱局面,而且可深化对沂蒙山区地质地貌条件、生态环境特点的认识。
中国“崮乡”的旅游价值
蒙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临沂市重要的水源地。这里生态环境良好,也有开发旅游的传统。20年前,蒙阴将名不见经传的蒙山开发成为全省重要旅游目的地,近年来又提出建设“江北最美乡村”。当地意识到,密集耸立的崮群将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地质景观,会是开发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引领当地产业升级最具潜力的资源。
蒙阴县委常委、副县长张爱花告诉记者,分布集中的“岱崮地貌”不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而且集风景游、生态游、农业游、乡村游和文化游、科普游于一体,极具开发价值。比如,每个崮的美丽传说与崮顶的山寨文化及当地的民俗风情、地方特产、饮食文化等相互交织,构成独特的崮文化。
岱崮地貌崮顶的山寨文化,据专家考证为金元时期遗存,是一种特有的地域文化形态,对于地质学、考古学、史学、军事科学均有重大研究价值。特别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蒙阴境内多个崮上曾发生过壮烈的激战。1933年的龙须崮暴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两次南北岱崮保卫战、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使这里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基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丰厂、工模具厂、光明厂等“三线”军工企业落户蒙阴崮下,一大批知青和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汇聚于此,后来这些军工企业陆续搬迁,但旧址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军工文化、知青文化。
张爱花表示,各项景区策划中,应努力实现“废弃物最小化”,以保证自然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杜绝过度开发等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当前主要是加强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一批旅游特色村,着手实施农家乐、果品采摘园等旅游景点及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旅游区生态、人文环境。同时,蒙阴对原军工企业旧址进行了修复,着手申报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鲁东大学副校长王庆教授告诉记者,蒙阴地区的崮形方山群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不可替代性。目前来看,沂蒙山区的崮形山体处于地貌发育的中年期,在该地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其演化的基本趋势是逐渐蚀退,乃至最终消失。目前,一些崮顶已进入残存状态,有些甚至侵蚀殆尽,成为砂页岩秃山。因此,岱崮地貌景观的保护十分迫切。为了更好地做好岱崮地貌景观的保护工作,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当前岱崮地貌景观利用的主要方式应为学术考察、科学普及、生态观光、特色农业、民俗体验、休闲养生等。鉴于其保护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建议积极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