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冠新、程冠香兄妹俩在说唱台词。
一有空闲时间,兄妹俩就在一起自编自演自唱。
盛夏之日,兄妹俩利用中午歇息时间,在芙蓉树下为左邻右舍的邻居演唱。
听说蒙阴县常路镇龙岗布村有一对上了年纪的兄妹俩,不顾年老体弱,常年坚持义务 为群众演出,这一演就是40年。盛夏六月,笔者冒着高温天气,来到了龙岗布村,在 村委主任李忠的那里了解到,这对兄妹俩哥哥叫程冠新,今年68岁,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妹妹程冠香今年64岁,受哥哥的影响,从小就跟着哥哥学唱豫剧、京剧,一听见哥哥的 二胡响,她张口就来,走到哪里都是一片叫好声。在村委主任李忠的带领下,来到了程冠 新家里,说明来意后,程冠新的老伴告诉我们,一大早就和妹妹到临近的岭南头村演出 去了。出了程冠新的家,走了有五六分钟,远远地就能听见一阵锣鼓声、欢笑声,甭说 ,这是兄妹俩的草台班子在演出。走进岭南头村文化大院,人头攒动、欢声如潮,天气 虽然很热,但上百位看戏的人们围坐在一起,看现在豫剧《花喜鹊》的演出。演出的舞 台是他们自己搭的,虽显简陋,但前台后台分明,尽管从编导到演员、配乐都是业余的 ,但演员们的眼神、表情和动作丝毫不亚于正规演出团队的“行家里手”,现场不时传 出叫好声。村委主任李忠指着给演员们化妆、打底粉、涂眼线的一个瘦小老头说:“那 个就是程冠新”。握手之后,程冠新说:“今天上午演出两场,晚上还要到茶沟村演出 ”,这时妹妹程冠香从舞台上下来,别看他年纪大了,可唱起来家正腔圆,一招一式,有 扳有眼,引得大家掌声、喝彩声不断。聊起兄妹俩的草台班子,在场的村民和演员你一 言我一语,拉了起来。
“俺从小爱乐器。”程冠新说:“那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也买不起乐器,拉二胡、吹 唢呐都是从戏匣子和电影上学来的,人家在上边唱,咱就在下边用手比划着学。时间长了, 俺就学会了识谱。后来,日子过得好了,就自己买了唢呐、二胡,成了自己的爱好。”
说起那段日子,快人快语的程冠香表示,“当时也不知道人家笑话,就跟在哥哥的屁股 后边,这里去那里去,听戏看电影。家里老人‘封建’,嫌我是个大闺女不让去,我就偷着 去。那时候在生产队干完活,听说有唱戏放电影的,俺兄妹俩就不吃饭跑了去,哥哥学着曲 子拉二胡,我就学着唱,回来的路上,兄妹俩为一句唱词、一段曲子争得是面红耳赤。”
就这样,这兄妹俩白天在队里干活的时候,就把晚上学到的戏唱给大家听听。到了晚 上,他们的那间小屋里也挤满了人,有来听唱的,有来学唱的。从此,兄妹俩不管是在家里, 还是在生产队里干活,一有空就为周围的群众义务演出。
第一次正式演出,是在1974年冬天蒙阴松林整地大会战时,兄妹俩以京剧《红灯记》 赢来了一片叫好声。“打那开始,俺兄妹俩在全公社出了名,不管公社里还是大队里有什 么活动,都让俺兄妹俩去演出,发的奖状贴满了墙,奖品都是镢头铁锨,用都用不完。”程 冠香说。
结婚后,兄妹俩除了照顾好各自的家庭外,也不忘坚持演出。最让程冠香忘不掉的,是 和哥哥编唱的豫剧《姑娘娶小伙》。“这出戏说的是本村的秦小梅,家中就姐妹仨,她和 邻村一个小伙子谈恋爱,小伙子同意到女方家落户,但男方父母听说后吵翻了天。看到这 种情况,我就和哥哥编排了豫剧《姑娘娶小伙》在村里上演,小伙子的父母看了戏后深受 教育,就同意了这门亲事。结婚这天,俺和哥哥敲锣打鼓前去祝贺,高兴地双方父母合不拢 嘴。”
“村民秦承海高兴的说:“兄妹俩演得节目很好,都愿意听,都愿意看,在电视上 看不着,只要听说兄妹俩的剧团来了,都往这里跑。”
村委主任李忠说:“俺村有今天主要是搭建兄妹俩的剧团’这一文化平台,让群众 融入其中,现在,我们村由穷到富,关键是文化活动凝聚了人心,当时,我们村有600多 口人,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群众大多住着破旧的老房子,闹事 的,邻里争吵的天天不断。在兄妹俩的剧团带动下,文化大院火了起来,每当夜幕降临 ,人们纷纷涌入文化大院,看剧团演员排练节目、打球的、读书的,乐曲声、欢笑声汇 成一片。现在整个社区打架的、赌博的都没有了。 现在,兄妹俩的草台班子,队伍越来越壮大,演员发展到30多人,剧团中年龄最大 的70岁,最小的26岁,编排的节目有30多个,包括戏曲、秧歌、舞狮、小品等,一有空 剧团就走村串户,把节目送到村,送到农民家门口,既宣传了党给咱农村的好政策,也 给乡亲们带来了欢乐,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其中编排的豫剧《朝阳沟》、红歌大 家唱《歌唱祖国》、狮伴舞《今天是个好日子》等节目多次在市、县、镇举办的重大节 日和文艺汇演中进行演出,并获奖。(蒙阴县常路镇党政办:张纪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