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香是艾蒲……”
小时候过端午节,记忆最深的是端午这天,妈妈要去采太阳还没晒到的带着露珠的艾蒿。据说用这天采来的这样的艾蒿做成的艾叶露珠荷包蛋,吃了可清心明目。只是要早早地起来,趁太阳还没出就要采回家。妈妈总是起得很早,不过,天才刚蒙蒙亮,她舍不得叫醒她的小女儿。但她又哪里知道,其实,小小的我早已醒来,只是怕嚷嚷早了,妈妈就不带着去了。所以在那儿闭着眼假装睡着呢!但等妈妈拿起篮子,我立刻一骨碌爬起来,在妈妈佯装的嗔怪里,欢天喜地地拽着妈妈的衣角,兴高采烈地往村南河堤边走去。
五月的清晨,总是氤氲着一层似有若无的薄薄的轻雾,宛如笼着一层淡淡的乳白色的纱;不过,清晨比起正午,却还是凉凉爽爽的……
早起的人家,已有袅袅的炊烟在村庄的上空飘荡。扎着两只羊角辫,穿着一件粉色花布衫的我,一路唱着“……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艾草……”,一路蹦着跳着,一会儿前一会儿后的蝴蝶一样飞在妈妈的身边 … … 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河畔上,一下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绿绿的艾蒿,它们郁郁葱葱,挨挨挤挤,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似地茁壮地为端午生长着。
“ 五月五,是端午,
艾蒿河边绿,
香香随风舞……”
——我唱着自编的歌谣,快乐地采着。艾叶上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裤脚。我发现一枚较宽大的艾叶上擎着一颗硕大的露珠。于是我蹲下身来,把左手伸到叶子底下,手心朝上,把艾叶捧在手里,然后,用右手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把它折下来,慢慢地捧起来看 —— 露珠儿颤颤地,晶莹剔透,细看,上面竟映出了我小小的红扑扑的脸庞,还有两只朝天辫,那辫子上的两只紫色的蝴蝶结,很对称的在那儿悠然地晃 —— 我觉着很神奇!也有一丝小小的激动——露珠儿,我明白了,或许就是因为你的这份纯净,人们才认为喝了含有你的艾叶茶才会眼明吧!
渐渐地,东方已露微熹。妈妈说:“太阳快出来了呢!”而这时篮子里已采得满满的了。我把装不下的那些就那样美美地抱在怀里,跟在妈妈后面,一起回家 …… 小小的怀里抱了那么一大抱艾草,我不时被她的香气诱得一步一低头地把小脑袋凑在上面,使劲地嗅啊嗅 … …那沁人心脾的好闻的清香,简直把我的鼻子醉掉了… …
“好好走路,小心不要摔倒了哦!”
——耳边传来妈妈温馨的叮咛;而我小小的心里像已经吃了艾叶露珠荷包蛋一样,满溢地是甜甜的快乐和喜悦!这快乐是如此地简单,这喜悦是如此地质朴,她就来自一束草,一束青青的河边草……
回到家里,妈妈把艾草分成几份。其中一部分分别用红绳捆扎了,让我给左邻右舍送去,好让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插在大门两旁,挂在房檐底下,以驱鬼辟邪,驱瘟辟疫。而其余大部分,妈妈则洗净了放在锅里,加上水,及至烧开再打进鸡蛋去。前后也就半个小时的光景,一锅艾叶露珠荷包蛋就做好了。妈妈先拿一个大碗,底下卧上两只荷包蛋,再盛满,就端了放在一边,且对着眼巴巴望着她忙活着的我们说“这碗你们谁也别动!等会儿我给你们东院的四奶奶送去。”记忆里,那时候东院的四奶奶也许有八十多岁了吧,反正在我当时的眼里她看起来已经很老很老了!彼时,记着她老人家的眼睛好像不太好,说是看东西老模糊。那一刻我就在心里想:但愿四奶奶吃了妈妈做的露珠荷包蛋,眼睛会越来越明,看东西会越来越清!“妈妈,我和你一块去!”我嚷着;只见妈妈朝我赞许地点点头,然后浅浅地笑了。等给四奶奶送去,回来吃时,才知道,我和哥哥、姐姐每人的碗里就只有一个荷包蛋。可那次的露珠荷包蛋,我却吃得特别的开心!特别的香甜!
每次煮露珠荷包蛋前,妈妈总是会留起一些艾叶,把它们晾晾干,然后就给我和姐姐做香包。香包里面,除了放艾叶,妈妈还会在里面放上铜钱、吸汗的蚌粉等。做香包的布料则都是平时给我和姐姐做上衣剩下来的花布头,用的是五色的线。等缝制好香包,再搓一根稍粗一些的红绳,然后把香包拴起来,就可以挂在胸前了。每每,脖子上戴着妈妈亲手做的精美的香包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时,头总是昂得高高的,小胸脯总是挺挺的!那份源自妈妈的呵护与疼爱而来的小小的骄傲,甚于戴了珍珠玛瑙翡翠珠宝!
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那个春天,我生了一场病。那年到了端午节时,妈妈给我特地缝制了一个放了艾叶、薄荷、白芷、菖蒲、苍术、栀子花、石榴花、端午槿,以及朱砂、两枚可以辟邪的桃木针、辟虫的雄黄粉和驱邪的灵符的香包!亲爱的妈妈一定是认为她生病的女儿佩戴了这样装满了她祈愿的香包,就会快快地好起来!这个盛满了爱的香包是紫色碎花的,那是妈妈的一件上衣裁剩下来的一块碎布。妈妈还在香包的右下方用彩线绣上了我的名字。斗转星移,岁月荏苒。好多小时候玩过的或稀罕过的东西,在岁月的河流里不小心都弄丢了,而唯独这个香包,却一直被我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不仅仅是把她放在那个古色古香的檀木匣里,而是放在那颗难报三春晖的寸草心里 … …
时至今日,耳畔还常常萦绕着小时候妈妈教过的那句歌谣 ——
“端午吃麦麦,字眼识得快。”
而今天,我已把这字面浅显而心意浓浓的一句歌谣,传唱给那些正待启蒙,已开始学习识字的可爱的娃娃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