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桃墟镇中心小学的“家属院”就在校园里,是2008年建教学楼后腾出的平房教室,每家一间大教室,里面再隔成3间,共6家。
赵盟刚开始在野店镇教学,因为“3年没找上对象”,后来被爱人孙凤老师吸引到了桃墟中心小学,现在两个人带着5岁的女儿住在“家属院”里。
“我们当时试用期每月300元,一年转正后每月1200多元,现在工作10年了,每月1600元。”赵盟说,虽然早有买房计划,但一直没能实现。
同前几年相比,2010年来的教师刘红的待遇已经有所好转:试用期每月500元,扣除保险后剩300多元,一年转正后1500元。刘红家在15公里外的县城,平时和其他八九名年轻女教师住在学校的单身宿舍里。
“我们的教师培训是抓得最好的,每年考选到县城的教师也是最多的。”桃墟镇中心小学校长刘乃昌说,一般优秀教师的成长,多趋向于“教学点—中心校—县城学校”。
蒙阴每年新招考100多名教师,都补充到乡镇学校和教学点,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离乡镇驻地不远的前城小学教学点虽然只有89名学生,但9名教师都很年轻。“这里基本上是我们桃墟镇的青年教师培养基地,新教师经过几年的锻炼培养,大多会调到其他学校工作。”副校长罗强说。
“近几年来的年轻教师大多都是女教师,如果一工作就安排到偏远的教学点,安全、食宿、交通、培训、专业成长等很多实际问题都不好解决。”蒙阴县教育局普教科科长秦元显说,“因此,我们尽量同时安排两三名新教师到同一地点任教,避免单独安排一名新教师到偏远教学点工作。”
“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认认真真干好这一行。”虽然山区待遇低、条件差,但热爱教育、拥有沂蒙老区人民质朴品质的年轻教师们,并不觉得有多么艰苦。“能天天和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总感觉自己很年轻,心情也舒畅,生活也愉快。”赵盟说。(中国教育报记者 魏海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