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很久以前,这山半腰里住着一个看山的哑巴,看的清,听的见,就说不出话来,四十好几了也没说上媳妇。这天晚上,哑巴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位白发飘飘的老妈妈告诉他,坡里集场子外有一只母猴子,是耍猴人丢弃的,要他快去领回来,就能交好运。第二天,哑巴就找了一条绳子,掖在腰里,一溜小跑,跑到坡里集场子外。集场子外是一片树棵子,密密匝匝。哑巴估摸这猴子就在这树棵子里,就钻了里头到处找。这事呢也算巧,找了没多会那就让他碰上了,那猴子饿晕了眼,正在那里撸树叶子吃。看见哑巴,猴子不惊也不慌,不跑也躲。哑巴带来的绳子没用上,就把母猴领回了家。哑巴记住了那位白发妈妈说的话,对母猴格外体贴,他喝啥,母猴喝啥;他吃啥,母猴吃啥;晚上睡觉,他睡地铺,母猴就窝蜷在铺头上。这母猴呢,让耍猴的训了好几年,学会了用两根后腿走路,就像个小大人似的。哑巴走到哪,她跟到哪,有时候还能帮上哑巴的忙。上山砍柴,哑巴扛着扁担绳,母猴呢,一手提着斧子,一手提留着饭。上坡里去卖柴,母猴也跟着,回来的时候,凌杂碎敲的东西就由她提着。这样,哑巴有了好帮手,更有了好伙伴。
光阴似剑,一晃就是好几年。这母猴不知怎的,得了毛病,时不时的恶心呕吐,净想酸果子吃。原来,这母猴是怀了孕。到了十个月上,母猴竟给哑巴生了个胖小子。这孩子长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齿白唇红,坠轮大耳,一脸福相。哑巴恣得咧着大嘴直哇哇。到了第三个年头上,孩子长得更喜人,净说大人话,乖的谁见了谁眼馋。这天,母猴拽着哑巴上了山,来到大崮北门下的大石头根,两手指着一块火镰地,吱吱直叫,那意思是自己死了后,让哑巴把他葬在这里。哑巴明白了,就领着母猴回了家。过了没几天,这母猴果然死了。哑巴心里很难受,就用最好的衣服把母猴裹了裹,抱到那块火镰地,准备安葬。哑巴用掘头刨,用铁锨挖,挖着挖着,碰着块青石板,用掘头往外一钩,底下竟藏了一罐银元宝。哑巴抱出这罐银元宝,就把母猴埋了。
有了银元宝,哑巴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找先生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来福。来福长到八岁时,哑巴把他送进了大崮根的一所私塾学校。没承想来福十分聪明,背《三字经》一遍即会,读《弟子规》过目不忘。私塾先生喜欢的了不得,一早一晚让他吃小灶。有人说,哑巴的祖坟上冒烟了,这来福要成气候。还真格的,来福十六岁上中了秀才,二十岁上成了贡生,二十五岁上参加济南乡试中了举人。县令派人敲锣打鼓来报喜。哑巴就姿的不知怎么好了。过去有个规矩,中了功名,得在祖坟上竖旗杆,光宗耀祖,那银子还是从县衙拨的呢!来福也不例外。哑巴领他到祖坟上竖旗杆,怎么也竖不起来。来福就问他娘的坟到底在哪里。哑巴本不想告诉他,可不告诉他又不行,就把来福领到大崮北门下,将火镰地里那个小土堆指给儿子看。来福找到了娘的坟,可那旗杆还是竖不起来。来福急了眼,问哑巴,俺娘的坟到底是不是这儿。哑巴指着小坟堆直哇哇,脖项筋都鼓的老高,意思是说,就这儿,没错!可那旗杆仍然竖不起来。这会来福傻了,就寻思,难道俺娘不是人?就问哑巴,俺娘是仙还是狐?哑巴不会说话,怎么能把事说清楚,就抱着头蹲在地下论了堆。
这时候,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响了起来。原来,是坟子上边那块大石头在说话。它告诉来福,你娘不是人,你娘是个猴子,你是猴子生的。
来福惊呆了。
又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响了起来。原来,是坟子上边那块更大的石头在说话。它告诉来福,你是你猴娘奶大的,你是你猴娘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来福真傻了。那个瓮声瓮气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它告诉来福,你猴娘临死前选的这块火镰地,要你爹把她葬在这里。另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也响了起来。它告诉来福,你爹埋你娘时,挖出来了一罐银元宝,有了这些钱,你才上了学,中了举人。
来福终于明白了。
那旗杆呢,一下子就竖起来了。后来,来福呢就做了知县,成了个清官。人们说,这两块大石头中,那块小的是公的,那块大的是母的。由于逼得两块石头说了话,那块小点的石头就叫公石说,那块大点的石头就叫母石说。直到现在,这两块石头还在那儿矗立着,似乎仍在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古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