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军国 摄
水泉崮,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西南3.8公里,处于大崮东南方向,海拔539.4米,面积为0.4平方公里。其状兀然突起,崮顶平坦,四周岩壁陡峭如刀削斧凿,其状极似南北岱崮。
雨后的山区道路虽有积水但不见泥泞,山里的阳光虽然刺眼但不觉沉闷。盛夏的午后,记者来到了水泉崮下的蒋家庄。这个山间乡村的四面都被起伏的山峦包围,形成了一个盆地形状的地带,这里惟一通往村外的道路,就是一条村村通水泥路。
行走在村子里的街道上,抬眼望去,处处都是连绵起伏的青山,不时还有犬吠声传来,让久住城里的记者顿生一种“复得返自然”的悠闲和洒脱。村上的人们热情地笑脸相迎,脸面虽生疏却倍感亲切。在村前一处树阴下,记者与66岁的蕉念全攀谈起来。通过老人的叙述,记者获知水泉崮不仅有亮丽的风景和动人的传说,更有一些民间的英雄故事。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水泉崮以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地势和平坦的顶部,成为崮下村民躲难抗匪的最佳场所。
据老人回忆,在黑暗的旧社会,有些贫苦人家为躲避地主酷吏的盘剥压榨,曾住到崮顶耕耘山腰间瘠薄的土地,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每有战乱匪祸,崮下村民往往举村搬到崮顶,凭借四周悬崖峭壁、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势,延续着这方乡土的繁衍生息。面对着巍峨、青翠的水泉崮,老人的眼神里透出了感激和自豪。是啊!穿越了无数烽火岁月的水泉崮不知保护了多少善良的崮下乡亲。
起身告别老人,记者朝着神秘的水泉崮进发。在向导的带领下,记者经过半个小时的徒步跋涉,大汗淋漓地爬上了水泉崮的山腰。在午后太阳的暴晒下,山里的湿气蒸腾起来,在山顶处形成了一团薄纱似的雾气。在雾气的笼罩下,圆圆的崮顶若隐若现,使得崮顶又增添了几分神秘。
因为天气闷热,记者此时早已气喘吁吁,眼前一阵阵眩晕。抬头看看近在眼前的崮顶,记者咬牙坚持继续前行来到崮顶下,只见四周岩壁陡峭如刀削斧凿。当地向导告诉记者,要想爬上崮顶还真得拿出点“攀岩“的勇气。向导第一个手攀脚蹬地开始上崮顶,记者也尾随其后,不敢回头看来时路。若不是凭借人工依悬崖开凿成的石梯,常人很难攀登上去。
10多分钟工夫,记者穿过破败的城墙门爬上了崮顶。位于崮顶东边的城墙门是登上崮顶的必经之路。为了守住这处咽喉之地,英雄的崮顶人民不知和入侵的敌匪展开多少次搏杀。摸着坑坑洼洼的弹坑,记者犹如听到了久远的厮杀呐喊。初上崮顶,一阵凉风吹来,似乎吹没了一身疲惫。站在崮顶,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连绵起伏的梯田犹如吹皱了的绿丝带,一处处掩映在青翠间的红瓦房犹如一颗颗熟透了的石榴果,风景极为美丽。
山行其脉,河走其床,水泉崮也沿着历史的轨迹款款而来。水泉崮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险要的地势,曾发生过一些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漫步在平坦的崮顶,记者仍能从塌方的防空洞里寻觅到那段烽火岁月的痕迹。据介绍,这里的11处防空洞个个相连,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这里的驻军和乡亲提供了安全的掩体,成功躲避了敌机的一次次蓄意轰炸。英雄的山崮孕育了英勇的山里人。在解放战争时期,蕉念全的爷爷曾将解放军伤员抬送到水泉崮上,老人却不幸被敌军逮去当向导。为了掩护崮上的伤员,蕉念全的爷爷故意将敌军带上了附近的十人崮,气急败坏的敌军一刀砍断了他的脖子。老人被抬回家躺了7天,最终还是咽了气。 在烽火岁月,沂蒙72崮个个如同水泉崮一般,曾是硝烟弥漫、血乳交融的战场,每座山崮都有英雄的故事,每座山崮都流淌过革命烈士的鲜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中,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辉煌篇章。 (肖常彬 刘成义 杨富双 憨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