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很早以前,在沂蒙山区的一座叫连崮的大山前后,住着两户人家。山前的一家姓王,山后的一家姓赵,两家都很贫穷。一年,在同日同时两家各添了“喜”:王家生了个女儿,赵家生了个儿子。各家都给孩子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王家的女儿叫水秀,赵家的儿子叫山明。由于两家不断来往,很合得来,于是由双方老人作主,立字为约结为儿女亲家。等到水秀、山明长到十六七岁时,两家的家境发生了变化,王家会做买卖,一天天富了起来,成了当地有名的财主;赵家只会老实巴脚地种地,年年收成一般,还是当年的穷样子。渐渐地王家看不起赵家了,往来也不像以前那样了。后来,水秀的父亲觉得这门亲事门不当、户不对,甚至萌生了退亲的念头。可当年两家已立了婚约,有心开口,又觉面子上过不去,于是整日搜肠刮肚想点子,好找个借口退了这门亲事。可水秀与山明从小要好,长大了感情更加浓厚,相亲相爱的,几天不见就象隔了几年似的。山明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想,孩子一天天长大了,该给他们早日定婚了。
一天,他备了厚礼,到王家商讨给儿子完婚的事。且说水秀的父亲正苦于想不出什么好法儿,进退两难,恰在这时,赵家来商讨为山明水秀成婚之事,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决计趁此机会难为赵家一番,好叫他知难而退。于是,他隆重设宴执行山明的父亲。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水秀的父亲抢先开了口:“亲家,依我看孩子也该完婚了。这婚姻大事,按老规矩,你该准备点象样的彩礼,我知道你日子并不宽裕,也不能有意难为你,可有一件你必须应下,不然的话,我就不能让女儿进你的门!”山明的父亲一听这话,忙问道:“要我应给你啥事儿啊?”水秀的父亲指了指门口的大山:“你看,咱们两家有这么座大山隔着,来往多不方便,眼看咱的年纪一天天老了,怕日后想去走趟闺女家也就难了。我看咱这两家的婚事,倒是有点不合适,要是你能在三天之内开出一条山洞,我家直通你家,我马上就把水秀嫁过去。这事办不成,就别怪我不讲信用了。”山明的父亲闻听此言如五雷轰顶,心里想:这比向我要万两黄金的聘礼还厉害呀!他合算了一下,如果开成这条洞,起码得有二里多长,这山又全部都是岩石,别说三天,就是三千个、三万个三天也完不成啊!这不分明是找碴要退婚吗?于是他起身退席,忍气吞声地回了家。到家中,他把这件事与山明一讲,山明当时心想,既然要不来水秀,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他哭呀,哭呀!一直哭到半夜三更时分,想一死了之。说也巧,此时恰逢二郎真君担山填海由此走过,忽听到悲悲切切的哭声,便放下扁担到赵家打听。爷儿俩就如此这般地向二郎神讲了一遍。二郎神一听火冒三丈,大骂王家是负义小人,并自告奋勇助赵家一臂之力。说时迟,那时快,二郎神拿起了担山的扁担,对准那座山正中猛力插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把大山正中捅了个大窟窿。洞里透明了,从这边看到那边。从此,赵家到王家有了这样一条近道。既有前言,王家无话可说了,只得选择良辰吉日把水秀嫁到赵家。从此以后,山明种地做生意,水秀持家过日子,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只不过二郎真君帮助百姓排忧解难,触怒了玉皇,玉皇立即下令把他担山的扁担收回了天宫。二郎担得那座山就落在此地了。
后来人们世世代代传颂着二郎神见义勇为的故事,把他用扁担捅出洞的那座大崮叫“捅明崮”,也有人叫它“透明崮”。和它连在一起的山叫连崮。二郎担来的那两座山至今还在夏蔚驻地南边,有人叫那山二郎崮,也有人叫它“双崮”,一直流传到今天。
连崮位于沂水县夏蔚镇连崮峪村,距天上王城-- 纪王崮2公里,距沂蒙山根据地王庄10公里,周围群崮环绕,景色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