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
国家文物局专家狂赞沂水古墓 |
|
|
国家文物局有关专家在现场考察纪王崮春秋古墓 图片由沂水县博物馆尹纪亮提供□本报记者 张彤 发自沂水
昨天中午,沂水纪王崮春秋古墓发掘现场,来了几位从北京专程赶来的国家级文物保护专家,在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的带领下,专家们先到崮顶考古现场查看了这处与以往春秋古墓有诸多不同的古墓,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专家们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专家们认为,大墓具有开创性意义,可作为研究春秋丧葬的模板。但由于部分文物腐朽程度比较严重,建议尽快使用最有效的办法进行保护。关强司长在随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座大墓具有开创性意义,保护好古墓比保护出土的文物重要得多。”大墓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考古价值 本次由关强带队的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专家组一共五人,其他成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李存信、中国文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金华和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考古处的王铮。 在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这座春秋古墓的形制和埋葬方式较为独特,出土了较多非常珍贵的文物,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考古价值。几个人发言都用了“震撼”、“少见”等这样的词语。有专家指出,现在来看,有些出土文物已经出现了破碎、腐朽等问题,建议加大保护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三维扫描,对古墓的细节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为以后的深入研究留下最为详尽、最为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墓主人遗骸还能大致看出轮廓 虽然古墓的发掘惊喜不断,有一个重要问题始终让大家感到不解,目前对于主棺室的发掘已接近底部,但墓主人的遗骸却迟迟没有出现,这让这座千年古墓愈发神秘。有专家推断,不排除遗骨被风化的可能。对此,关强说:“谁说遗骸没有了?还能大致看出轮廓,只不过可能成了粉末,目前还没有进行进一步清理和确认。” 对于人们关心的墓主人的身份,关强称,现在挖掘和探测工作并没有进行完,没有准确的信息来佐证,如果发现新的铭文才能进一步确认。 要防水、防盗,尽快建大棚 座谈会上,有专家提出,古墓发掘发现的漆器、乐器、纺织物和陶器等破碎腐朽严重,目前来看,提取起来非常困难,有专家建议进行整体提取,以利于保护,或是尽快修建更为专业的工作大棚或博物馆,对目前古墓中这些还没有提取出的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有专家建议,不如先把泥土回填,等到盖好保护性更强的大棚或博物馆后,再进行新的考古和研究工作,不能像过去那样见了文物就取出来。 座谈会临近结束时,关强对沂水纪王崮古墓的发掘提出了三个建议。他说,他注意观察了,这个墓葬在崮顶的平凹处,目前临近雨季,纪王崮顶上的土质属于砂土,工地很容易渗进水来,保护工作非常紧迫。关强认为一步工作主要是防水、防盗、防止过多的拍照。 座谈会结束后,考古队队长郝导华介绍了近期的工作打算,五一前考古队的清理和挖掘工作都将暂停,主要是对现出土的墓坑结构和文物进行拍照、编号、绘图,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再就是争取尽快把大棚建好,他预计工期大约需要半个月到二十天。 济南时报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