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员用竹签和刷子清理文物。
从车上往下搬青铜器时,有一件约60厘米高的铜鼎让他印象挺深,两个人搬吃力,后来3个人一起才搬到办公室放好。
挖掘机挖出的部分青铜器被送到天上王城景区所属的山东恒泰纺织有限公司总部,度过了出土后的首夜。
3个人搬铜鼎,还挺吃力
17日,沂水县天上王城景区负责景区工程建设的孙炳箱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回忆道,为了在崮顶修建一处用于漂流项目的蓄水池,春节前,他们动用挖掘机在崮顶施工。1月14日下午5时,挖掘机一铲下去,没承想一段春秋历史就此被揭开。
当时,工人发现挖掘机的大铲掏出一些“碎片”。现场施工负责人见状掏出电话,向在县城的孙炳箱报告。“找个地方先放着,继续干。”一开始,孙炳箱没当回事,因为山上挖出“碎片”是常有的事,再早时间还挖出过马骨。接下来的一铲子,包括铜鼎在内的一堆青铜器物被掏了出来。这时,工人们不敢挖了,挖掘机被扔在一旁。
再次得到报告后,孙炳箱意识到挖出“古物”了,随即向景区总经理、董事长做了汇报,又报至集团公司。考虑到放在山上不安全,孙炳箱立即安排施工车辆,将挖出的青铜器送往县城。
由于无法联系博物馆存放,青铜器被放在了有保安、监控、报警器的集团公司办公室内。孙炳箱回忆,从车上往下搬青铜器时,有一件约60厘米高的铜鼎让他印象挺深,3个人一起搬还挺吃力。
“当时也知道是古董,有价值,但没想到有这么高的价值。”孙炳箱说。
为守古墓,在崮顶过年
安顿好文物后,孙炳箱返回天上王城景区。一路上,他打电话安排山上值班的保安、水电职工看护现场。那天晚上,天上王城景区的七八名职工在现场值班,每30-40分钟轮流一次,保持至少有2人不睡,直到天亮。
当时,崮顶气温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大伙将能穿的衣服都裹在身上。就这样,他们一连守护了3天3夜。
1月14日晚,景区方面联系到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任相宏。任相宏次日上午便赶到景区,勘查现场。任相宏当即作出推断:这是一处大墓,有车马坑。出土的青铜器非常大气,尤其是铭文非常重要。大鼎的铭文说明它是一件陪嫁物,另一件铜盂可能也是。此后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当时的推断。
得知天上王城景区发现古墓的报告,沂水县方面随即介入,派公安干警持枪上山保护文物安全,同时在现场设立监控。春节期间,十几人一组坚守崮顶。为了看护好脚下的古墓,孙炳箱等人在崮顶过了年。
崮顶发现青铜器的消息不胫而走,关心这一发现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保证现场的安全,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盗抢古墓葬文物的防卫工作。
天上王城景区保护古墓葬的做法,得到了省考古所所长郑同修的认可。事后,郑同修在不同场合表达了谢意。
省考古所所长郑同修: 古墓或为东安古城所建陵园
在沂水纪王崮崮顶出现的春秋诸侯王大墓是怎么来的?采访中,记者向有关专家追问。17日,省考古所所长郑同修说出他的一个推测:或许与周边的东安古城有关联。
郑同修介绍,距离崮顶春秋墓葬不到十公里,沂源县东里镇东安村有一处东安古城,其统治者有可能就是崮顶春秋诸侯王大墓的主人。根据距离推断,这位统治者选择崮顶作为陵园完全可以做得到。如今,在发现古墓的崮顶四下,仍存有多处用巨石砌成的山墙,属于古代所留,但时期尚无人研究测定。如果这些石器山墙与崮顶春秋墓葬属于同一时期,如今的崮顶当年很可能就是一处陵园。
郑同修认为,崮顶春秋墓葬是莒国所留。与齐国以及纪国无关,更不可能是江国。对于史书中记载的“纪侯大去其国”及其民间传说,认为是一场误会。从地理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齐国在西,被齐襄公灭国之后的纪侯应该往东面的莱国一带跑,怎么可能穿越齐国的国土向南面的“纪王崮”(今天上王城)跑呢?
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任相宏曾经考察过沂源东安古城,勘察遗址现场时,未找到统治者在春秋时期的墓葬,成了一大疑问,“为解决这一疑问,我找到天上王城来了。”任相宏说。这一点,似乎与前面郑同修的推测有些吻合。但任相宏认为,东安古城应为纪国所留,这一点专家观点相左。(中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