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注意精彩的战斗场面了,“崮”是什么样子,一点印象也没有。不过,从这个“字”的结构可以看出“崮”应该是“坚固的山”,是易守难攻的要塞。越是易守难攻,越能衬托出我军英勇无敌的战斗精神,和摧枯拉朽的革命气势。每当想到这里,心中总会涌起“何日登临崮顶,一览齐鲁众山”的豪情。
前不久,我终于踏上了这块令我魂牵梦绕的热土,领略了“齐鲁大地第一崮”的风采。齐鲁大地有崮千余,沂蒙地区有崮七十二,其中唯一有人居住过的崮是被誉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的天上王城——纪王崮。据《沂水县志》记载,“纪王崮,巅平阔,可容万人,相传纪侯去国据此”。西周末年,纪国因遭齐国的攻伐而举国迁移至此,见此地易守难攻,有可耕之地,可饮之水,实乃休养生息之宝地,便在此建起第二座都城。
早上六点半从蚌埠出发,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直到天黑才赶到纪王崮脚下。夜宿崮脚下的宾馆,宾馆依山而建,错落纵横,显得气势宏伟,颇有帝王宫殿之气魄,让人不禁联想起杜牧笔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的阿房宫。
次日清晨,走出宾馆,放眼四望,蓝天白云,冬日山林,巍巍山崮,沂蒙村落,我情不自禁哼起了《沂蒙山小调》,“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吃过早饭,我们等待景区开门。广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何名的民歌,女歌手音色清亮甜美,歌声在山林里飘荡,使粗犷的山野多了一分婉约,多了一分深情。
八点一刻,开城仪式开始,在震天动地的鼓乐声中,纪王出城迎接八方宾客,欢迎大家在天上王城尽兴游玩。同事们都说,这阵势赶得上奥巴马访华了。
拾阶而上,山道两旁,树木丛生,有柿树、银杏、石榴、山楂、香椿、松树、侧柏……不久前山东刚下过一场大雪,树叶脱尽,山林空旷,然而空旷中却孕育着春的繁华,夏的茂盛,秋的丰硕。山路虽然陡峭,却有用花岗岩石板砌成的小道,且每隔一两里就有一个供游人休憩的长廊,也不觉得甚累。
我和周老师从小生活在农村,腿脚轻便,一路当先,并列第一,登上崮顶。“崮,我来了!”我在心底叫道。此时此地,我才看清“崮”的容貌,真切地感受到“崮”的险峻与雄伟。“崮”就像一个矗立在山中的巨型碉堡,四面悬崖峭壁,崮顶一马平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举目四望,四周山峦,也都是这种奇怪的造型,让你不禁怀疑是不是有谁持依天之剑将山头削了去。
崮顶有“崮上人家”民俗村,磨豆腐的,烙煎饼的,做手工艺品的……原滋原味,土色土香。我给女儿买了一个沂蒙布老虎,中学《美术》课本上那种,大红的底色缀满了洁白的云、碧绿的叶、粉红的花、深蓝的浪,色彩艳丽,大俗大雅。布老虎造型憨态可掬,屁股伏地,尾巴翘起,大大的脑袋微微抬起,两只圆圆的耳朵一仰,一俯,似听非听。脑门绣着一个大大的“王”字。黑黑的眼睛大得夸张,占据了面部的三分之一。绿色的葱头鼻下,龇牙咧嘴,胡须张扬,好威风的一头小老虎!
纪王宫是我见过的最俭朴的王宫,估计连一个县衙都比不上。一栋孤零零的两层大殿,从单个形体来看也算颇有帝王气势,可是朝屋顶看就觉得有些寒碜了,既没有帝王宫殿那光彩夺目的琉璃瓦,也有普通人家那古色古香的青灰瓦,堂堂帝王宫殿竟然苫盖的是山草。我不禁肃然起敬了,为何当年纪王能在这里打败数倍于己的齐军,那是因为军民一心。如果纪王住的不是这草房子,而是大兴土木,老百姓还能拥戴他吗?纵使占有“天时地利”,失去了“人和”这一关键性因素,再坚固的防御工事也形同虚设,再华丽的宫殿也难逃“可怜焦土”的悲剧结局。
最让人激动地是大型古代马战节目——王城保卫战,它再现了纪齐两国争夺崮顶的战斗场景。演员都是参加过电影《英雄》、电视剧《七剑下天山》的特技替身演员,小伙子们一个个技艺精湛,倒挂拔旗、镫里藏身、八步赶鞍、倒骑马背……精彩的动作让人目不暇接,连连叫绝。战斗开始,纪军初战不利,连失几员战将,危急关头,纪王身先士卒,一柄银枪,连挑齐军数员大将,纪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击溃了齐军的进攻。
此刻,我明白了“崮”字的深意了,是万众一心的人民顶起了这巍峨的山。春秋如此,抗战如此,解放如此,今天齐鲁大地的崛起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