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全国网络媒体山东红色老区行”采访团参观了费县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沂蒙老区的红色遗址及地质珍奇使采访团成员赞叹称奇。
刚到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记者们就开始在广场内捕捉红色记忆,高大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及烈士雕像使记者们深深折服,正是这些艺术品把沂蒙精神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位于沂蒙山小调旅游区内的大青山脚下,是为纪念发生在1941年12月31日得大青山胜利突围而建。广场占地55余亩,整个广场由入口广场、集会广场、纪念碑广场三部分组成,结合原始地势,形成渐进梯次空间序列,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广场内有山东省战公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国际友人汉斯 希伯、115师敌军工作不部长王立人、抗大一分校二大队政委刘惠东、蒙山支队政委刘涛等8位烈士雕像,及大型纪念碑一处。纪念碑高19.41米、象征着1941年11月30日胜利突围。碑名“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题写。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哎.......”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众记者们齐声唱起了这首曲调悠扬的红色歌曲。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位于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东麓、上白石屋村前。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小拦河坝北岸的花岗岩巨石上,镌刻着袁成隆同志的题字:“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另一巨石上镌刻《沂蒙山小调》词作者阮若珊同志的题字:“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
《沂蒙山小调》唱红了沂蒙山区,唱红了齐鲁大地,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联合国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评为优秀民歌。2003年2月,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将《沂蒙山小调》定为临沂市的市歌。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一听到《沂蒙山小调》的优美旋律,人们便很自然地联想到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沂蒙山。
在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内,采访团的记者们又都把镜头对准了各式各样的地质珍奇。“平邑的天宇自然博物馆真的很值得来参观,不管是恐龙化石、古脊椎动物,还是矿物标本、罕见宝石标本,都让记者们叹为观止,这里不仅是一部描绘日然生命的“全卷书”,更是人类探索生命起源,寻求宇宙未来的“神奇宝典”。”中国日报网记者柳洪杰的话,代表了采访团每个人的心声。
天宇自然博物馆是于2004年建成开放的大型科普自然类博物馆。馆内保存的1200多件恐龙以及2200多件鸟类化石,使其成为世界上保存较完整个人的恐龙和鸟类化石最多的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A、B、C三个楼体,主楼7层,高39.8米,长100米,宽22米。目前,馆藏展品已达20万件,主要分为古生物化石标本、典型矿物标本和现代生物标本三大类,集科普教育、博览展示和标本珍藏于一体。藏品的主要来源为社会征集,其中不少名贵的珍品属中国独有乃至世界罕见,化石中年代最久远的已有三亿五千万年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和考古价值。
来源:琅琊网 记者 张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