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不但风光秀美,而且自古就是一座文化名山、宗教名山,历来为道家练气养生之所。蒙山道士的“僻谷”养生之术是道家传统的有效养生方法。“僻谷”即节食,让人在每年的一段时间内少吃粮食,或由一日三餐减为一日二餐,兼吃一些辅助食品,如核桃、栗子、松子、黄精、蜂蜜等。他们认为人长年以五谷为主食,肠内渣滓积留太多,必须进行“断谷清肠”以“清除体内垃圾”,通过“僻谷”达到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蒙山道士实行“断谷清肠”以养生健体并取得效果的代有其人。周代楚国高士老莱子,隐居于蒙山之阳的孝义村,“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支木为床,蓍艾为席”,其饮食不过“饮水食菽”即渴时喝泉水,饿时吃一点豆类,这是我县有记载的最早的长寿老人。隋开皇初(582年左右)道荣道士“凡符水禁咒,阴阳律数无不通解,隐于琅琊山辟,谷饵松术,以求长生之秘”。“谷饵松术”即辅助食用一些松子、菌类等食品。北宋乔仝曾患麻风病,“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恶疾堕眉须,红颜白发惊妻孥,览镜自嫌欲弃躯”,后进蒙山学道,习养生之术,行“僻谷”之法,“结第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庐”,过着渴饮泉水、饥啖松腴的生活。由于道家恬淡虚无的养生之道,一个原病情险恶的瘤型麻风病人“尔来八十胸垂胡,上山如飞嗔人扶”,渐渐地愈变成两轮朱黑,胸垂美髯,步履如飞的健壮老人。蒙山道士张演浩,山东新泰人,大明天启三年(1623年)始创白云岩清虚观,“期间饥馑之年,徒众散亡,而其独守空山,累日不粒,不改厥修近五十年”,由于擅长僻谷养生,于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仙逝于白云岩祠堂,寿高113岁。
祖籍费县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十分赞赏蒙山道士“僻谷”养生法,指出“道经仙方、服伺断谷、延年却老”。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苏东坡,对蒙山道士的练丹术十分推崇,很可能受蒙山道家的影响,他主张养生要少食、素食、食有节制,“已饥方食,未饱先止”,这样可以“宽胃以养气”。明代的《东谷赘言》中也认为多食有五患:一者大便多,二者小便频,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可重负,五者多食易患不消化。清代袁枚也留有“多寿只缘餐饭少,不饱真是祛病方”的诗句。民间流传的谚语有“每餐留一口,能活九十九”,更通俗地说明了限食养生的意义。
当代医学家通过对猴子的限食实验,证明了蒙山道士“僻谷”养生的科学性。让100只猴子随它吃饱,另外100只猴子只吃七八分饱,定量供应,结果随它吃饱的100只猴子,过一段时间死了50只,另外只吃七八分饱的100猴子长得既苗条又健康,还很少生病,10年养下来,才死了12只。
少吃点为什么能长寿,其主要原因是限食能减轻肠胃负担,人体过多摄取蛋白质和脂肪,使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导致消化不良。这样未被消化的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肠道里,会产生许多毒素和致癌物质,这些毒素和致癌物质不但易使人患胃肠道疾病,还会被肠道吸收、透过心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使人衰老。另外,限食能抗击人体自由基的生成,延缓衰老。人们呼吸时吸收的氧有2%被氧化酶催化形成活性氧即自由基。自由基是对人体极其有害的物质,能导致细胞损伤,动脉血管硬化,引发疾病和衰老,甚至导致死亡。人吃得越饱,产生的自由基就越多,人老化的程度也就越快,而限食可以减少自由基,使细胞免受其害,从而延缓衰老。同时长期饱食会使人肥胖,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证等一系列疾患,吃得过饱还容易诱发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保健知识教育相对缺乏,人们往往陷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的误区,造成饮食方面热量过剩和营养缺乏(缺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并存。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远比古人高多了,不但有细米白面,还有大鱼大肉,,餐餐山珍,顿顿海味,吃得肠满脑肥,大腹便便,孰不知美酒佳肴的后面便是疾病和短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研究古人“僻谷”养生之法,提倡每顿少吃点,适当地“断谷清肠”或“断肉清肠”,对于延年益寿,增进健康将会大有裨益。
(作者系平邑县中医院原院长、主任中医师,蒙山文化研究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