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崮因相传春秋时期吴王伐鲁时曾驻军于此而得名。位于山东平邑县铜石镇驻地西南14公里处。面积2平方公里,海拔653.9米。吴王崮下有二泉,名灵泉、东灵泉。灵泉前有元朝时创修的道观灵泉观,亦称大圣堂,现遗址尚存。
吴王崮所在的今平邑县西周春秋时期属鲁国。鲁国是公元前11世纪周初最早分封的几个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姬姓,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都邑曲阜。鲁国西周时期国力强盛,春秋中后期国势衰弱,战国时沦为小国,公元前256年为楚国所灭。春秋后期在鲁国日渐衰微的同时,建都于今江苏苏州的吴国却开始强盛。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一度帅师攻破楚国,后其子吴王夫差又于公元前494年战胜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求和。吴国大将伍子胥请求夫差灭越以除心腹之患,但夫差因胜越而骄傲自满,不听伍子胥建议而许与越国议和。接着吴王夫差率师北上伐鲁,与晋国争夺春秋霸主。
《左传·哀公八年》载:“吴伐我,子泄率,故道险,从武城。初,武城人或有因于吴境田焉,拘鄫人之沤菅者曰:‘何故使吾水滋?’及吴师至,拘者导之,以伐武城,克之……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明日舍于蚕室……明日舍于庚宗,遂次于泗水。”按此记载,公元前487年(鲁哀公八年)吴国攻打鲁国,先由鲁国人子泄作向导。子泄即公山不狃,鲁国人,他为使鲁国能有所准备,故意引导吴师走险路,称可从武城伐鲁以拖延时间。不巧的是,路上吴师又遇上一个从前曾因到边境种田与武城人发生矛盾被泼了一身污水的鄫国人给引路,并很快攻下了武城。接着吴师攻克东阳城,进军中又先后宿于五梧、蚕室、庚宗等地,一直打到当时鲁国的腹地泗上,即今泗水县泉林。而文中提到的武城、东阳、五梧、蚕室等地均位于今平邑县境内。
吴王夫差胜鲁后,一心北进争霸。公元前486年,吴人在今江苏扬州附近筑邗城,邗城下凿邗沟,通过射阳湖至清江,沟通了长江和淮水。公元前485年,吴水师从海上北上伐齐。次年,大败齐军于今莱芜附近的艾陵。公元前482年,吴国挖运河北连沂水,西接济水,吴水师从吴都经长江、淮水可直达沂、泗、济三水。此时沂河水运上游可达今沂源县东里店。吴王为开挖运河耗尽了国力民力,而我国南北水上交通却从此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大军到黄池(今河南封丘)会盟诸侯,与晋国争夺霸主。正当其踌躇满志争霸中原之时,南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越国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壮大了力量,乘机攻入吴国都城并杀死吴太子。吴王夫差闻讯匆匆赶回想与越议和,越王勾践不允,吴王夫差被迫自刎而死。《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曾引此故事作过一幅自勉联,联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