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中山寺 公维莲
蒙阴坦埠中山寺,据史书记载始建于隋朝,繁盛时有和尚500余人,当年的寺钟“击之宏鸣,声震遐迩,语音悠扬深沉,回响不断”,方圆几十里都可以听到。但我慕名前往时,山寺在,钟已无,和尚没有见到,却遇到一位山人。 远看中山,群峰突兀,层峦迭嶂,气势磅礴。走近山寺,通往山顶的路狭长、曲折、崎岖、幽静,入眼的景色是满目的葱绿,满心的感受是秋日的清凉。进了山,我徒步攀援向山顶,脚下是厚厚松针的铺垫,头顶是遮天蔽日的树冠,隐隐约约的小路显示出这里仍然是人迹罕至的山林。据说当年白居易曾经畅游中山寺,见到“古刹内外,古木参天,花香鸟语,怪石嶙峋,山溪哗哗作响,常流不息”,因此“徘徊不去,栖息数日”。我独自一身穿行于山间,摘一束山野的小花,采一捧绿郁清香的山草,听不到尘世嘈杂的声音,耳畔满是叽啾的鸟鸣,抬头望见清凉爽朗的秋的天空,却寻觅不到鸟儿飞翔的踪影。我深深感受到一种亲近大自然的快乐。 峰回路转,看见一座石头堆砌的房子落在山坡上,几只山狗远远见到我就狂吠不已。幸好它们的主人却十分友善。养山人清瘦黝黑,相貌打扮显示这他的勤劳和清贫,但是他却有兴致带我参观他的山林,指给我看他载种的树木,采摘的果实,请我看他的辖地是多宽阔。一边走一边还说,女儿在山下开店做衣服,儿子还在上学,只有媳妇和他在山上。每到收获的时候,山下的女孩子们就主动来打工,他今年一年就把承包山林20年的费用赚回来了。讲到二十年以后,他的眼睛里满是光彩。我知道这里并不是世外桃源,吃水还要到山下挑,房子里也没有现代的家居,但我见到一种美好的希望的光芒已经照亮了养山人的心房。 顺着山路往下走,山腰的一排的休闲度假村,给山寺增添了现代生活气息。 下了山,走进中山寺。唐槐健在,汉柏参天,明朝的银杏枝繁叶茂。只是赑屃残破,莲花松只余枯干,中山寺钟默然静挂,500年一遇的“中山晚照”当然没有看到,当年500多名和尚的今天已经一名也没有了,只有形态各异泥塑僧人似乎在诉说着昨天的故事。 或许历史就是这个样子,岁月的流水改变了旧有的景观人文,却赋予了今天的山水新的文明和精致。不见了钟,消失了和尚,却存在了养山人,建筑了度假村,出现了新生活。眺望掩映绿叶间的古刹和点点红瓦民居,我似乎听到中山寺那口巨钟对我低语倾诉它饱经沧桑又感慨万千的心音。
(作者为蒙阴县崮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