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山东七十二崮,岱崮占十八”的传说。山东之崮,天下独有。对于“崮”,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四周陡峭,顶上较平的山。多用于地名,如孟良崮、抱犊崮(都在山东)”。有人说“崮”属于喀斯特地形,但为何山东的这个地形却与别处不同呢?其实,这里边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帝尧时代,洪水肆虐,民不聊生。帝尧派鲧治水未成,遂派鲧的儿子治水,鲧的儿子叫文命(各路神仙尊为崇伯,当时不叫禹,治水成功后帝尧赐名为禹)。文命治水先从帝都附近治起,经过开山疏导,略有成效后,遂转向东。治水之举,惊天泣鬼,是造福苍生的伟业,所以,各路神仙都来帮助。文命至冀州东南部,见九河疏导都很好,惟独徒骇河与逆河北岸,那水势却泛滥的厉害。逆河在现在具体位置已不可考,因河水多次改道,所以,据推断,估计即现在山东境内,但所谓逆河,就是海水倒灌,两岸堤防无不被毁。文命亲率众民工神将奋力筑堤,在河两岸高垒土台,一直绵延到入海口,好让河水循道入海,但无济于事。今天筑成的堤坝,明天就被水冲垮,徒劳无功。反复几次,皆是如此。文命焦急万分。万般无奈,只好焚香祷告。香烟起时,忽见东方有两条青龙,龙上各坐着一人直驶而来。到文命面前降下,齐向文命行礼。文命一看,两个都是冕旒执笏,仿佛王者气象。其一为东海神阿明,另一个东海君冯修青。二神齐向文命行礼。道:“某奉西王母之命,特来助崇伯治水。”文命遂将屡筑屡毁之事告之,二神道:“不妨,西王母还有一物,属某等奉上,请崇伯收用,以为治水之助。”说着,在龙背上取出一个玉盒,约有五寸见方,放在地上,又将盒盖揭开,说道:“河精使者,可请出来了!”只见盒内所藏乃是一个小小玄龟,龟背上满堆着青色的泥质。那玄龟听见阿明一叫,顿然蠕蠕而动,昂首舒足曳尾,立刻爬出盒外,顷刻之间身躯渐大,已有一丈周围。文命知是神物,但不知于治水有何用处,正在悬揣,冯修青道:“这是上天的钤记。崇伯治水,凿山浚川之后,必须加上一个钤记,一切妖魔,自然望而生畏,不敢肆行骚扰,才可以长治久安。西王母说,屡筑屡毁就是没有加盖钤记之故。所以叫某等将此物带来,赠与崇伯。以后一山一水凿好,叫这玄龟用青泥印起来,那就好了。”文命道:“它的印文在腹下吗?”阿明道:“不是,在它颔下。”说着,那玄龟已昂起它的头,身躯亦暴长到二丈以外。文命细看它的颔下果然有印文,皆古篆形,作“九州山川”之字。便又问道:“怎样印呢,印在何处呢?还是要指点它印呢,还是它自己会得印呢?“冯修青道:”它自己会印,印在何处它亦能知道。它的名字叫河精使者。以后如须用印,崇伯但吩咐它一声就是了。“文命听了,就向那玄龟说道:“如今九大川已掘好,河精使者,你替我用印吧!”玄龟听说就蹒跚而行。先到徒骇河岸旁,将身一摇,那背上的青泥簌簌落下,积成一大堆。但是背上的青泥看去并不觉得减少,最是可怪。那玄龟堆好了青泥之后,倒退下来,昂起它的大头,将头颈向泥上一按,随即退转,将身躯缩小,众人过去看时,只见青泥之堆约有八丈高,一个印文玲玲珑珑的印在上面。大家都叹道:“这个真是神物!”这时玄龟又蹒跚东行。到得逆河旁边,又将身躯张大,摇落些青泥,又用颔印好。然后身躯再缩小,蹒跚的跑到那玉盒之边,爬进盒中伏着不动。阿明等去了,文命带了玄龟先到碣石山,又到九大川,以及以外新开凿的山川地方,一一叫玄龟用青泥封印讫。古书所记:夏禹行水,玄龟负青泥于后。就是指的这桩事情。山东七十二崮皆为此成。而后人的印泥篆刻亦是肇端于此。聚土为界,亦此遗像也。
往事越千年,后,关东学子辽北书生神韵轩主人参加岱崮桃花笔会,亲登崮顶,见当年封印遗迹尚在,其大如盘,不禁感慨万千,口占一首七绝曰:
躬身崮上谒神灵,
感念当年治水诚。
后世何人识仙印?
惟独辽北一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