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岱崮地貌     会展赛事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宗教信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招商引资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山东省蒙阴县:建设有山区特色的生态村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资源环境分团
 
     近几年,山东省蒙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生态村的构想,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四种建设模式打造生态村
 
     蒙阴是纯山区县,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农民依山而居,住处分散。在这样的地理、人文条件下如何建设新农村,是摆在蒙阴县决策者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以后,县委、县政府对县情有了更准确的把握:蒙阴的资源在山水,潜力在山水,出路和希望也在山水。他们从山区实际出发,从总结典型经验入手。找到了一条符合县情、颇具山区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建设生态村。从当地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实际出发,按生态规律进行生态农业的总体设计,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及工、商、服务等各业协调发展,建设和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村庄。经过几年创建,全县各地生态村建设颇具特色、异彩纷呈。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大体有四种类型。
 
     ——风景名胜带动型。蒙阴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被誉为天然氧吧、绵延百里的蒙山,举世闻名的孟良崮,10万亩水面的全省第二大水库云蒙湖,沂蒙七十二崮中三十六崮在蒙阴,岱崮地貌被命名为“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县内拥有百万亩林果,林木覆盖面积达到70%,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近些年来,蒙阴县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依托风景名胜,建设以旅游为产业特色的“乡村游”、“农家乐”品牌生态村,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推动生态村建设。目前全县农家乐旅游示范村达到33个。蒙山风景区百泉峪村旅游资源丰富,景观众多,随处可见的甘甜清凉、长年流淌的泉水引人驻足。通过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建设了投资2500多万元的养心园旅游度假项目,扶持村民兴办了古槐山庄等20多处农家乐旅游点,打造了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村,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蒙山脚下的桃花源村,总面积7375亩,果园面积3850亩,其中桃园1500亩。他们以桃为载体,大作桃文章,建设全国桃文化中心,增加桃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他们综合利用生态林、果园、水库等资源,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发展农家乐旅游,走生态观光农业之路,发展集现代农业与旅游、服务业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村,打造沂蒙山区的“世外桃源”。垛庄镇古泉村,依托孟良崮景区发展服务业,全村60%以上的农户围绕孟良崮红色旅游和全国最大的板栗市场经商办企业,全村年可实现收入200万元,人均增收2000多元。
 
     ——特色产业主导型。依靠发展林果、花卉、黄烟等特色产业,以产业为主导,以生态为优势,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合作、精品化经营为于段,推动生态村建设。目前全县果业、花卉生态村达到160个、黄烟生态村43个。高都镇上温村,总面积7841亩,山地丘陵占98%。他们立足山区优势,发展苹果、板栗、大樱桃等绿色无公害果品,户均7亩果园,形成了“山顶松柏笼罩,山间果树缠绕,山峦梯次起伏,水面波光粼粼,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良好生态环境。目前,全村果园达到3800亩,富硒苹果打进了高端销售市场。去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867万元,仅果品农民人均纯收入5460元。
 
     ——农户庄园开发型。这种类型大都以庭院经济起步,依靠发展农户庄园式农业,建设农业精品园区,推动生态村建设。蒙阴镇八达峪村总面积3000多亩,208户,林果面积1800多亩,农户分散在承包的果园里建房居住,每户4至6亩果园连片开发,形成了“房在园里,林在村里,一片桃园一座房,一圈兔舍作围墙”的庄园经济模式。该村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将蜜桃生产、长毛兔饲养和沼气建设三者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被称为以农户为单元的“八达峪循环农业模式”,成为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全村年人均纯收入1.1万元,其中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20多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40多户。在八达峪村带动下,周边刘家峪、万家沟、坪子、东大腰、山头、芦山等村都靠农户庄园开发走上了致富道路。
 
     ——乡土丈化传承型。依靠地域特色文化,提高文化品位,以文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生态村建设。界牌镇河头泉村种植桂花的历史悠久,育有金桂、 银桂、丹桂、四季桂4大系列26个品种,“齐鲁第一桂”.树龄已有200多年,是江北有名的桂花专业村。该村传承桂花文化,成立蒙山桂花有限公司,建设300 多亩的桂花繁育基地,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30多万元。同时,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当地历史传说的文化内涵,开发了自然生态景区、桂花文化景区和东夷部落景区三大旅游片区,年可接待游客15万人,增加农民收入10多万元。岱崮镇燕窝村抓住岱崮地貌被命名为“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的机遇,利用卧龙崮、卧龙泉、卧龙河的优美风光和古老传说,深入挖掘“崮文化”内涵,积极发展当乡民俗旅游,成为蒙阴北部山区乡村旅游的带头村。
 
四大举措推进生态村建设
 
     (一)牢牢把握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中心经济发展是生态村建设的根本支撑。蒙阴县把发展山区经济,富裕山区农民作为建设生态村的出发点和归宿。他们把山区经济发展的重点确定为“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相统一”,把农业的支柱锁定为林果业。2003年,全县逐级制定了新一轮治山治水、发展果业的规划。实行连片开发,一治一座山,一治一条流域,治一片成一片,绿一片富一片。2003年以来,已投资 2710万元,扶持了6个乡镇、102个村,全县新发展果园55万亩。与林果业相配套,蒙阴县发展以长毛兔养殖、大棚养禽为特色的畜牧业,建设了1.9万个沼气池,将畜禽粪便转化为优质能源和优质肥料,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形成了“多能利用、多链结合、资源共享”的生态循环格局。
 
     (二)突出建设生态环境这个主题。一是绿化山川。蒙阴县对38万亩国家级、省级生态林实行封闭式管护,对条件较好的荒山实行拍卖,对远山、瘦山实行零价承包开发;对难以绿化的荒山,采取县直部门一包到底、植树成林的责任制,荒山治理面积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递增;对河流、道路沿线实施绿色走廊工程,发展速生丰产林。二是净化水系。坚持有水污染的项目不上、不引、不落。投入3亿多元实施污水治理“再提高”工程;投入4000多万元,彻底清理了临沂市区水源地岸堤水库10万多只养鱼网箱。在己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且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在孟良崮工业园内又兴建了一处污水处理厂。三是美化村庄。从去年起,蒙阴县以建设宜居村庄为目标,实施了农村新居建设工程,将农村危房改造与农村社区建设、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和移风易俗相结合,引导农民建设“百年住宅”,对200多个旧村按照社区标准进行了重点改造。今年,又实施了“清洁家园”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清理环境卫生,实施“一池五改一利用”,即建设沼气池、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院和利用太阳能,通过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着力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三)着力加强基础设施这个保障。蒙阴县紧紧抓住水利这个农业命脉和交通这个经济动脉,下大力气,加快建设。在水利方面,投资1.98亿元对75座中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扩大灌溉面积6万余亩;投资8449万元疏浚治理河道80公里,投资2.9亿元新建农田水利项目4090处。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县共投入6.8亿元,建设水利工程6265处,灌溉面积达到34万亩。在交通方面,累计投资3.46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841条1405.9公里,新建桥梁76座。目前,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等级公路通车里程 1722.5公里,百平方公里密度107公里,居全省山区县前列,2008年蒙阴县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示范县”。
 
     (四)全刀突破公共服务改善民生这个薄弱环节。为提高农村办学水平,蒙阴县在全省山区县率先开展了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投入资金近亿元,建设教学楼、学生公寓楼46栋,使全县农村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能够集中接受寄宿制教育。为提升农村文化品位,蒙阴县在全县所有村居都建立了远程教育活动室,所有生态村都建设了文化广场,配备了文化体育设施,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看上了有线电视,成为全国有线电视村村通先进集体。为完善农民的医疗保障,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一体化结合起来,实施百所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程,使每所村级卫生室的服务人口不少于2000人,服务范围不超过2公里,为40多万群众提供了“十分钟医疗圈” 。
三大成效彰显生态村魅力
 
     (一)农民增收,民生改善一是果品生产带来丰厚收益。全县优质果园面积达到100万亩,成为“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全国果品综合强县”和“中国蜜桃之都”产品,30多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的产品全部打入高端市场。仅果品一项就能使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二是增加了农业内部就业。全县农村常年活跃着220多个农民打工队,有偿提供果树嫁接、修剪、套袋、授粉、疏果、采摘等劳务。每年从蜜桃授粉开始到收获果品,直接、间接参与蜜桃生产的劳动力有10余万人,劳务收入2亿多元。三是带动相关加工业发展,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比如,蒙阴县每年都需要10多亿个果品纸袋,按每个袋3分钱利润算,仅这一项就能给当地带来收益3000多万元。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增长95% ,随着收入的增加,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所有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99.8%的农民加入新农合,78%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77%的农户用上了太阳能或沼气能源,47%的农户院外就是硬化路。
 
     (二)惠及各业,社会受益生态村建设,营造了显著的环境优势,吸引了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在旅游业方面,全县形成了4个国家A级景区,仅农家乐旅游一项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界牌镇河头泉村成为省级旅游特色村,蒙山百泉峪村成为全省十佳旅游特色村,蒙阴镇成为省级旅游强镇,垛庄镇成为山东最具竞争力旅游强镇。在流通运输业方面,每到蜜桃收获旺季,全县1000多辆运输车外运,直接实现运输业产值就达5000多万元。全县果品营销大户达到1500多户,果品经纪人7500多人,果品保鲜库650余座,年经销果品能力达30亿斤。根据市场调查,蒙阴蜜桃在江浙沪等南方城市已成为主流品种,“上海三个鲜桃两个来自蒙阴”。在餐饮服务业方面,全县限额以上商贸餐饮企业达到128 家,4种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名小吃”,54种产品成为“优秀旅游产品”、“餐饮名店”和“老字号”,4个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级名牌。
 
     (三)保护生态,绿色发展全县44条河流形成的大小流域治理面积达到90%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符合环保要求,云蒙湖水质达到饮用水源标准。全县林木覆盖面积达到70%,其中20万亩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连续4年空气质量全年365 天每天都保持在优良水平。蒙阴县已成为鲁中南地区的“绿色之肺”典型的山水生态之县、名副其实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三点启示
 
     (一)生态村建设是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生态建设的本质是山区发展道路的抉择。蒙阴的实践告诉我们,在生态脆弱的山区,能够正确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关系,发展不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促进更好更快地发展。保住了山区生态环境,也就保住了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生态村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一直未能改变。生态村建设所选择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原则,节地、节水、节肥、节能、节药成为山区生态农业的主流。
     (三) 生态村建设是拓展农业功能、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有效途径。过去,传统农业的功能,只是为人们提供食品,为工业提供原料。生态村建设中的农业,功能有了新的拓展,效用得到延伸,内涵不断丰富,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蒙阴县生态村建设的实践表明,农业的就业增收功能、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充分地显露出来,开始为人们所认识。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我们要把农业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其作用和功能,探究其发展规律。这对于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重新给农业定位,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温馨提示:留言评论请遵纪守法、健康文明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匿名评论 会员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免费注册
匿名评论需经审核后才显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山东省话剧院到夕阳红敬老院... 
⊕蒙阴街道举办农药安全使用技... 
⊕临沂市委统战部督导组到蒙阴... 
⊕南方家居入住蒙阴县宝鼎家具广场 
⊕蒙阴县城管环保部门联合执法... 
⊕临沂军分区领导到蒙阴检查民... 
⊕蒙阴县模范职工之(小)家和... 
⊕王永凤到野店镇调研红色教育... 
⊕在书的海洋中畅游 丁明怀 
⊕蒙阴县委书记朱开国察看高考... 
⊕初识旅游大侠李存修 
⊕青州市4个项目入选第三批省... 
⊕刘超:微笑着面对磨难 撑起... 
⊕蒙阴经济开发区举办农药经营... 
⊕红色的梦 侯文心 
⊕花树下的回忆 
⊕拖箱代 
⊕再见声音盛宴 
⊕左岸阳光 包锡彬 
⊕一心逐鹿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1017629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