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头峪村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境西部夏蔚镇镇王庄村东北3.5公里处的锥子崮脚下,该村北依歪头崮,南临吉宝山。193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在此创刊。创刊时,报社只有10几个人,1部破旧的收音机,1架四开平版机和1部石印机。编排、印刷就在村中两户农民家里。刘导生任报社社长,匡亚明任总编辑,马民任编辑主任,刘力子为营业部负责人,于一川任印刷所所长,不久刘导生调离,匡亚明任社长兼总编辑。后,于寄愚、李竹如、陈沂相继担任社长。《大众日报》是沂蒙根据地办报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报社初建时50多人,到1947年发展到1200余人。报纸初创时为铅印3日刊,尔后逐渐改为二日刊、日刊。开始发行量3000份,到1947年发行3.5万份。《大众日报》从创刊至1947年10月19日于莒南县大店转移去五莲县,报社机关在沂蒙山区历时8年零10个月又19天。先后辗转于临沂的9个县计30余个村庄。在频繁的战斗中,报社人员先后有300多人牺牲在沂蒙山区。
在《大众日报》创刊的筹备工作中,沂水《青年报》的同志发挥了重要作用。1938年3月,在沂水党组织的影响下,由沂水爱国青年李戴、马民、张惠、安然、刘力子、刘承塾等在黄家庵村创办了一张民间油印小报,开始为《民声三日刊》, 后改为《青年报》。在当时战乱、邮路不通的情况下,《民声三日刊》成了全县人民获得抗战消息,了解抗战形势的唯一新闻来源。该报拥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和政策,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青年报》全体人员于1938年11月中旬,带着油印机、收音机、两部电话机和7支步枪,用独轮小车推着纸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王庄,集体加入了《大众日报》社。他们的到来,为《大众日报》社提供了现成的办报人员和重要的办报物资。
沂蒙人民为支持和保护《大众日报》,做出了重大贡献。云头峪村原建有《大众日报》创刊地纪念堂、纪念碑,今纪念堂迁往王庄村沂蒙山革命根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