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山东省蒙阴县坦埠镇张家庄经过国家扶贫项目建设,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2年3月26日,我放下所有事务,来到向往已久的张家庄,一睹新面貌。
张家庄,位于坦埠镇西北边缘,与本县旧寨乡接壤,是个群崮环绕的山村。目前有村民540户,1674人,土地总面积10101.5亩,耕地面积350亩。十几年前我曾经来过这里,那时,给我的印象是贫穷、落后。村中的小河上连座小桥也没有,山洪爆发时,通行极为不便。村后的荒山之上,草也不茂盛。
这次,来到张家庄的村民家中,看到的是整洁、干净的院落和室内现代化的设施。
村中小河上面相隔不远就是一座小桥,穿过村中、傍河而行的水泥公路平坦、整洁。
一位老农笑容满面地告诉我:“多亏了政府的扶贫政策,我们这个村子变好了。”
“您能告诉我,上级在您村里的扶贫工作,具体搞了哪些项目呢?”我饶有兴趣的和这位面相老实憨厚的村民攀谈起来。
“哦,多了,以前,山坡种地没有路,出门就爬山,指望人背、肩挑,地里弄点东西,费了事了!扶贫办来了就给我们修了环山水泥路,直通田间地头,送粪、运粮食、运水果,再也不愁了;所有河沟渠道上面都建了桥,遇到下雨天,水能流、人能走;过去天旱了,别说水浇地,吃水都困难,扶贫办给我们村建了水利设施,吃水、浇地都解决了,并且连果树苗都给我们送到地头。我们从心眼里感激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
啊!农民的心声!扶贫的政绩!
为了实地看到扶贫项目的建设成果,我请求张家庄村委领导带领我逐一进行了参观。
我们来到了扶贫项目之一的环山公路,光洁的水泥路从村子西头向北右拐进入果园,在栽满果树的梯田中间穿行。可以想象,农民向果园运送肥料,向外运送农产品,这条路,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扶贫项目之一的数眼大口井、给水栓,建在果园最高处,需要灌溉时,村子旁边的机井将下面水库之水输送上来,然后,从大口井居高临下,将管道通往各段梯田里,完全保证了对果树适时浇水。涝天,梯田两端可以将多余的雨水排出去。旱天有水浇,雨季能排涝,可以说:旱涝保收。
一位村民正在果园施肥翻地,他向我介绍:这片岭地,原来不长庄稼和果树,因为是沙石岗子,土层很薄,既不耐旱,又不耐涝,也就产不出东西来。县上扶贫办来后用挖掘机把这山岭层层挖掘,深度几十公分,每层梯田都垒好地坝子,一圈水土不流失,地头挖开能排水,在这么厚的土层里,施上肥料,旱不着,涝不着,还能不丰收吗?
现在的政策好啊!老百姓是没的说了!
我情不自禁地给这位勤劳善良的农民拍了照。
看到垒砌的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的地坝子,我振奋极了--一道一道的地坝子,高度相差无几,层层水平,墙面规整,所用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的沙石蛋,大小基本一致、颜色基本一样,放眼望去,简直就是美丽的图画。可以想象:在这山清水秀、梯田层层的秀丽果园劳作,春夏,鲜花烂漫、红绿相间;秋季,硕果累累、枝头压弯......这就是一幅幅绝美的景观。
村民劳作就是享受。
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有勤劳农民的耕耘,小康水平岂能太远?
村领导向我介绍:县扶贫办一共帮助我们整改土地6000亩,修建、拓宽、硬化田间生产道路50000米,修桥涵39座,建蓄水池47个、7台套机井、机灌配套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我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所有工程项目,都是县扶贫办领导先行考察,周密预算,然后将所需资金打到村里账户上,并全程监督使用情况,确保落实到位。全村干部、村民无不发自内心地感激党和政府的政策在三农工作中的体现,全村将在这良好的条件下,踏踏实实地生产劳动,走勤劳致富之路,让党和政府放心,让扶贫领导宽心。
“过去,扶贫工作的模式是救济钱物,只解决了当时的生活困难,不能彻底解决贫困的根源。现在我们搞得是长远利益,从根本上,改变扶贫对象的生产、劳动条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致富道路,以期彻底让老百姓脱贫致富。”
县扶贫办刘主任向我介绍道。
是的,农业的生产条件改善了,就会增产,农民就会增收,农村就会稳定。
这是整个和谐社会重要的一环!
作者为山东省蒙阴县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