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岱崮地貌     会展赛事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宗教信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招商引资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旅游 
到崮上去捡三叶虫化石 
 

    去年回家时哥送我一套砚台和镇纸,说是本地的石头磨制的,上边还有许多化石,非常精致,我说我怎么不记得本地就有这种东西呢,从小山可没少爬呀?哥说好像咱们家附近的山上就有,当地都叫作燕子石,也有人叫做蝙蝠石,因为其形状象振翅飞翔的燕子,又像蝙蝠。我仔细地看这些动物,想可能会是某种化石,于是到狗狗上疯狂搜索一番,发现还真是好东西,说不定家乡沧海桑田的变化就由此揭开呢。

    去年十月一日回家后,我就决定到小时经常爬的山上去寻找这种石头,以揭开心头之谜,听哥说在山顶上好像就有,上去玩时好像看到过。我也是已经有十几年之久没有爬过这座儿时经常去抓蝎子摘野果的山了,于是决定上山,九岁的小侄子是我的最佳拍档。

    每年我回家的日子就是小侄子的节日,因为他和我都是对方的最好的玩伴,我呢是唯一一个不会因为他的疯玩而责备他的一个。记得有一年冬天带他到河边溜冰,结果他玩的两只脚掉到冰里去了,吓得不敢回家。于是我发扬了大无畏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快速把他护送回家并叮嘱哥无论如何不要责备他。

    沿着熟悉的小路,走过一条童年时走了N次的小木桥,走过一片曾捉了无数知了的小树林,走过一片绿草地,又走过一片绿草地,(^_^,打二种本地秋天不开的花)。走过一片曾捉了无数条小鱼小虾小螃蟹的已经清澈不再的小河,就到了山脚下。记得山脚下曾经有过一眼山泉,不渴也要牛饮一番。这座山虽然儿时经常爬,但迄今为止却已经有十几年未攀爬过,相对来说这座山比较陡峭和险峻一些,不过海拔并不高,只有400米左右。这座山以前经常有当地精明的农民来开辟梯田和荒地,以弥补耕地的不足,而现在即使是坐落在河间谷地和平原的地方,当地农民也已经没有兴趣耕种了,而且前些年曾经有过一个放羊的老汉从半山腰坠落,因此当地人攀登这座山的人也很少了。

    山上有无数野枣树,生长了无数鲜美可口的野枣,这可时俺童年时的一大乐趣,当然山上还有许多野葡萄,柿树等等种种野果,这是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读小学时的作文不时地就要说道金黄金黄地秋天,什么什么熟了,柿子和红叶金黄金黄的非常漂亮等等之类。小侄子沿袭了俺儿时一贯的传统,当看见一棵棵长满野枣的灌木时就忘记了他人的存在,俺呢趁机给他拍些照片,希望从中可以寻找自己曾经逝去的影子,儿时哪有人会拿个相机去给自己拍玉照供自己老年时遐想和回忆啊。:)

    其实这些野果在最陡峭的山崖上保留地最多,个也最大,如果采摘到呢也就会最容易有成就感。野枣吃腻了后,我们又盯上了柿树上红彤彤地柿子,那也是小时地美味之一。记得小时如果能吃几块水果糖就觉得很满足了,为了能买几块水果糖,那时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一群小伙伴经常会在谷雨时节拿个小镊子和油葫芦满山遍野地翻找石头底下的一种叫做蝎子的毒虫。这种小动物,如果你看过《黄河绝恋》也许会有深刻印象,至少俺看时是无比亲切。捉这种动物,要掀动成千上万块石头,动作要快,不然就跑掉了,或许还会被他猛蛰一下,那可就惨了,要起个大大的包,让你哭都来不及。不过想一想或许俺运气好,好像从来没有被蛰过。但是,烧野蜂窝时曾经被蛰过,可是那是吃到蜂仔的必要的代价。扯远了,俺还没到写回忆录的年纪呢。

    基于和水果糖具有同质性,这在树上熟透了的柿子也是我们袭击的主要目标,各位看官说了,这柿子不是涩的吗?然也,但是有例外,就是当它在树上自然成熟时很甜,一点也不涩,说起来我也许多年没有吃过了,于是决定和以前一样如法炮制。但体形显然已经无法支持俺的这种想法,儿时可以在树上蒙上眼睛抓迷藏,可以非常轻盈地爬到树上并且在树上乱窜,摘几个柿子那可真是A PIECE OF CAKE。可是现在是力不从心了,小侄子也太小,于是觉得只能用石头向它宣战,看见熟透了的柿子找块石头扔过去,准星还不错,但熟透的柿子自由落体下去,只能眼睁睁看着成为一摊浆糊(这浆糊不用捣就很优良了)。如此N次,当看见自己和小侄子也快成那只吃不到葡萄的酸狐狸了,只好作罢。

    越往上道路越陡峭,已经无路可走了,只能凭着以前的记忆向山顶攀登,经过与荆棘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快到崮顶下了,这时候就看见在峡谷中有许多经过山洪历次冲刷所沉积的极为平整的石片,这些石片是打水飘的最佳材料,可以连续几十个才沉没。这时小侄子在前边捡起几块石片说,叔叔,你看这小石头上边有小东西,我拿过来一看,^_^,上边密密麻麻有许多小动物的形状,和我的镇纸上的图案一模一样,看来这就是要寻找的三叶虫化石,得来全不费功夫。在整个崮顶下边的峡谷中密密麻麻的全部是这种石片,有许多经过雨水的冲刷已经模糊不清了。我上山时对形势估计不足,现在发现只带了一个小口袋,而石片又无比沉重,没有办法带到家中更多。

    根据我当时的头脑风暴法推测,它的演变过程应该是这样的:三叶虫化石只能在沉积岩中会有(而不可能出现在岩浆岩和花岗岩等中),而且全部集中在山顶,那么根据三叶虫生存的年代来推算:此山脉一定在距今6-3亿年以前是海底,这些沉积在海底的动物逐步变为化石,后来随着海陆变迁,海底慢慢变为陆地和山脉,并且这部分沉积岩经过漫长的岁月被抬升到山顶,经过断层、风化等慢慢露出地表,并随着雨水的侵蚀和冲刷,散落到峡谷中,这就是我手中所看到的三叶虫化石。想到这些,俺简直兴奋的想找个地方跳下去。(对了,最近来沪巡演的环球嘉年华好像提供了这么一种设备耶,^_^)。虽然化石找到了,但还没有登上山顶(也就是崮顶)呀,咱们登不上世界第三极,也没人直播,但家乡的最高峰还是要登的是吧,于是继续向上攀登。

    这里又要提到一个比较新鲜的词了,那就是“崮”,俺家乡所有的山顶几乎都叫崮,下边要说一说“崮”这一独特的地貌。

    “崮”呢其实是个典型的象形字,与山有关,而且多数方方正正。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地层短裂而形成的地理现象,它的基本特征是四壁陡峭而顶部平坦。顶部呈圆形或方形或不规则状,平坦开阔,峰顶周围陡峭,峭壁下则为均匀的缓坡,当地人称为“崮子”,有大小七十二崮之称,其实这种地貌在世界地理上比较少见,但是整个沂蒙山区基本由这种地貌构成。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孟良崮,是这种地貌的典型代表。从我的角度分析看来,张灵辅的失败只能说是必然中的偶然。以这种地貌他盘踞在崮顶上,那是真正的易守难攻,但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的补给一旦给切断,渴也要渴死三军的。当年马谡犯了同样的错误,历史从来就是惊人的相似和具有重复性。

    所谓沂蒙七十二崮只是一种说法,实际大大小小有几千座。在蜿蜒的山峦之间,有的崮象山顶上冒出的一棵大型蘑菇,有的象扣在山顶上的一顶帽子,有的象石磨,有的象圆木,千姿百态。崮的名字有的以历史人物为名:如孟良崮、吕母崮、晏婴崮;有的以崮上的特征物为名:如松崮、泉崮、水塘崮;更多的则以崮的外形为名:如锥子崮、牛角崮、歪头崮、油篓崮、和尚崮、透明崮等。

    在中国现代史上上,这些崮大大发挥了作用,当土匪(当地方言叫光棍,难道土匪都是光棍?俺现在也不得而知,但觉得好像很形象)横行时,当地的老百姓就举家搬到崮顶上,躲避抢劫,我家附近一座龙王崮就是典型。在崮顶上一应设施俱全,还有许多防御的碉堡,当年山东最有名的土匪刘黑七(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抗战前洗劫鲁南寺彦村,一次便杀人700多人。当时鲁南老乡家里,孩子如果哭闹,一说刘黑七来了,孩子顿时就不哭了。人们赌咒发誓时常说:“如果我说瞎话,今天就碰上刘黑七)就曾攻陷和占据了无数个崮子。这是根据老爸亲自带领我们攀爬崮顶的讲述,老爸有个习惯,喜欢看清史、民国史以及近现代的野史,然后把我们以及所有小侄子都带到这个崮上去讲述他和他的老爸以及老爸的老爸的故事,然后亲自“视察”那些残存的碉堡以验证他的说法。而且据他说在旁边的一条峡谷的通道就是当年刘黑七攻陷此崮的地方,我猜想这个故事应该是比较真实的,因为所有崮顶上的围墙只有这个地方是完全坍塌的。

    不过我认为我之所以愿意一次次光顾这个崮顶塌陷的地方,最主要的原因还不在这里,而应该是我和我哥的一个小秘密,哥在我读小学时曾经专门带我到这个地方,在这个塌陷的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在石头下边,他说在他很小时就发现的一棵巨大的野葡萄藤,每年夏天会有很多野葡萄,而这个地方又很少被人发现,而他现在参加工作后不可能每年会再来,就把这个秘密告知我。我现在还在想,什么时候我能把这个秘密再流传下去呢。俺觉得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和哈姆雷特的那个问题相比,解决起来怕是并不更容易,当今的孩子还有谁会因为这几串野葡萄去爬几百米的山呢,而且这棵葡萄腾根据推算也应该快成精了。

    又扯远了,现在重新交代一下,我现在爬的这个崮叫九子崮。四壁有三壁是比较陡峭的,但另外一边比较缓和的实在是距离太远,于是我们决定从其中陡峭的一面上去。小侄子身手不凡,都跑在前边,而俺则有点手脚发软。登上崮顶,上边极为平坦,我想起降直升机是绝对没有什么问题的。从崮顶眺望周边村庄,红瓦绿树,一条小河环流在周边,景色很美。

    下山后,我决定再从原来的小桥返回,小侄子不答应,一定要过河然后到对面沙滩去玩,恭敬不如从命,但不幸的是再次出现同样的命运。当我过河时引诱他说,我小的时候河里的鱼可多呢,我们把双脚放到沙子里行走,就会有一种叫做沙鱼的鱼被翻出来,因为它平时是钻在沙子里的,所以一旦被翻出来,行动笨拙,很容易被捉住。于是他一定要效仿,结果此一时非彼一时,他的脚又被锋利的石片划破了。嘿嘿,看来俺又要发扬一次英雄主义精神了,进行紧急救护并护送他回家并解释前因后果。

    附注:
    三叶虫这种化石就是6亿年前的海洋之王(记得不久前小风写的长兴煤钉子和这个有点类似,也是一个地质时代的标志物),在距今约6亿年前的寒武纪,陆地上还是一片荒凉,海洋里却已经是一派生机勃勃。这是海洋生物界第一次大发展时期,出现了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无脊椎动物,在海洋是争相发展着各自的家族。这时海里的霸王当推三叶虫。它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家族,遍布海洋各个角落,且身体强健,数量众多,成为当仁不让的海洋之王。

    三叶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全身明显分号头、胸、尾三部分,背甲坚硬,被两条纵向深沟割裂成大致相等的3片,所以叫做三叶虫。既会游泳,又善于爬行,所以从海底到海面,到处都在它的势力范围之内。三叶虫食谱很广,从藻类植物到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等,都会成为它的食物。三叶虫在志留纪(距今4.4-4亿年)渐渐衰落,至二叠纪(距今2.8-2.3亿年)灭绝,前后延续了3亿多年,在生物进化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在地壳急骤变动中,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使三叶虫保持了生命最后一瞬间的美好姿态,镶嵌在黄绿沉积岩里,似燕竞飞,跃然纷呈。所以,它不仅是研究地球演变史和生物进化史的宝贵实物资料,而且温润如玉,色泽光洁,耐磨下墨,自然古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是制砚和雕刻各种工艺品的优质材料。(小苗)

 

 

温馨提示:留言评论请遵纪守法、健康文明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匿名评论 会员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免费注册
匿名评论需经审核后才显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山东省话剧院到夕阳红敬老院... 
⊕蒙阴街道举办农药安全使用技... 
⊕临沂市委统战部督导组到蒙阴... 
⊕南方家居入住蒙阴县宝鼎家具广场 
⊕蒙阴县城管环保部门联合执法... 
⊕临沂军分区领导到蒙阴检查民... 
⊕蒙阴县模范职工之(小)家和... 
⊕王永凤到野店镇调研红色教育... 
⊕在书的海洋中畅游 丁明怀 
⊕蒙阴县委书记朱开国察看高考... 
⊕初识旅游大侠李存修 
⊕青州市4个项目入选第三批省... 
⊕刘超:微笑着面对磨难 撑起... 
⊕蒙阴经济开发区举办农药经营... 
⊕红色的梦 侯文心 
⊕花树下的回忆 
⊕拖箱代 
⊕再见声音盛宴 
⊕左岸阳光 包锡彬 
⊕一心逐鹿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1017629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