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崮乡探奇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会展赛事 首页视频 新闻中心 岱崮地貌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书画天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能工巧艺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崮乡春秋 崮乡小荷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文斋 
为雄浑奔涌的沂蒙而歌
 

窦永堂

     崮文化网 2022年6月,由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临沂大学、山东文学馆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沂蒙精神杯”文学奖征文活动获奖名单公布。我的长诗《手推车,以锃锃骨骼形塑八百里沂蒙诵词》获优秀作品奖。本次征文自2020年12月26日启动,面向全国征集描写红色革命题材,讴歌沂蒙精神、长征精神等国家精神的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五个门类的文学作品。

    八百里纵横的沂蒙山,令人时时油然动情。这是一种从外到内、从内到外的浸润。数十年的人生历程,包括新闻宣传和文学创作之路,无不根植于雄浑的沂蒙大地,沿着蒙山沂水的脉息持续拔节、共振的心音,一直是那么真挚、灼热。

    1

    1983年,我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走进沂蒙这片热土,在沂水师范学校(今临沂大学沂水校区)任教整整7年,留下了我火热的青春印记,对沂蒙大地的情感一直激荡于心。

    一直坚持业余写作。教学之外,最早更多用心的体裁当属通讯和报告文学。

    那是一个火热的年代,一个青春蓬勃积极向上的年代。中国大地上正在进行一场举世瞩目的变革,给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人们不再迷信,不再盲从,不再徘徊与等待,而是纷纷调整自己的结构,以崭新姿态迎接新的信息、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分明感受到了肩上的重量、时代的使命的同学们,利用假期走向田野、走向社会,做了一次实地的社会调查,一大批学子纷纷深入考察、调研,产生了一批可圈可点的成果。

    1985年,学校组织编写了一本题为《时代的音符》的内部刊物,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青年学生的时代风貌、时代观念。倾注了大量激情和心血,并撰写了两件长篇通讯,分别题为《多少代了,那沉甸甸的渴求》《他们,在改革的道路上……》。在这两件通讯中,汇总、概括了数十名青春学子的考察、调研报告,引用了诸多调研报告中的精彩段落,并揉进了自己大量的思考及感悟。“在这滴翠的季节里,同学们利用假期,走向田野、走向社会,做了一次实地的社会调查。是啊,理解改革跟党走,我为团徽增光彩。他们——沂蒙山人民的儿女分明感受到了肩上的重量,时代的使命:“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她承受的磨难太多、太多,而今,又是多么令人感奋啊,这片人民的土地在历史的晴宇下,醒来了。”八三级一班晋宗霞、八三级七班李振兴;八三级九班张申、张新民、刘纪增;八四级一班胡祝梅;八四级三班刘玉芹;八四级七班马庆友;八四级三班曹树民,还有朱彩翠、吕文娟、张法中、王新庭、李锡英、周德红……数十年之后,这些名字上的青春记忆仍是那么闪亮。

    让视野延伸开来,宽些再宽些。20余篇人物和事件通讯刊发在《临沂大众》《洗砚池》《临沂广播影视报》《沂蒙企业政工》《山东经济报》《经济新闻报》《山东法制报》《山东体育报》《大众日报》等省地报刊上。自校内而校外的关注,由点而线而面:作为师范体育教师,既担负起了培养小学合格师资的任务,又在普及基础上抓提高,在体育基础薄弱的山区师范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人才;如何在贫困县办体校,一方面是向上级输送队员,另一方面还担负着为基层培养体育骨干人才的重任;沂水服装厂的创业侧面令人惊叹:经济效益多次居全省同行业第一位,四十多种产品远销欧美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被授予全国轻工业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省二轻厅“设备管理先进企业”“省级先进企业”;1980年初,脱下戎装一年多,奉调到莒县肉联厂参加筹建,到1983年,被大家公认为“有能力、有魄力”的厂长,犀利中揉进温情,英气里透着纯朴;以特有的痴迷投入到艺术天地的书画家,曾18次孤身一人深入沂蒙山区写生、创作,有时画到夜暮四合找不到村庄住宿,就裹着大衣在石头夹缝中过一夜,一大早又起身捕捉那稍纵即逝的风光……

    1989年9月28日上午9点。沂水县沂河大桥通车典礼仪式正在进行。山东电视台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向全省人民报道了这一喜讯。该桥的建成,成为东贯黄海之滨的石臼港,西通古城兖州的公路干线上的桥梁之首,对改善沂蒙山区交通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局面,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加快沂蒙山区开发建设,振兴沂水经济以及加强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和84级优秀毕业生张继胜为此采写了题为《天堑变通途》的8000字报告文学,后收入黄河出版社出版的《悠悠拓荒路》专集。此后,每次回到沂水,我都会到沂河大桥上走一走、看一看。

    这是沂蒙大地建设者的英雄群像:涉及拆迁、树木砍伐补偿、土地占用,纯朴厚道的老区人民说:“这样的地该占,为后代造福,俺们住草房也心甘,多搭上点也值。”在迁坟时牵扯到双头和单头,单头补偿低于双头,但没有一个人报假,仅用一周就使203亩土地的征用、102间房屋和1100米围墙的拆迁以及树木的砍伐,近1000座坟莹的迁移顺利完成;深夜天降暴雨,周围村庄100多群众自愿组成抢险大军,鸣锣报警;工程指挥部组成人员群像,包括物资、计划、电业、公安、土地、交通、城建、银行、煤炭、石油等部门人员,时时处处体现着老共产党人的风貌:副指挥兼办公室主任刘永奎,19岁中专毕业就积极报名去山东省最北边的无棣县参加革命工作;负责接线工程的沂水县公路站副站长魏相民,手把手地教那些技术不过硬的民工,还选出民工中那些有威望有经验的带头人;一次,天降大雨,常务指挥宋传科担心工地安全问题,摸黑来到工地,突然,脚下一滑,竟一头栽进冰凉的河水中;山东省交通工程公司第三分公司83名职工从无一人离开过工地,有的职工结婚三天三夜后就匆匆返回工地。副经理陈钟,一位60年代初毕业于山东交通专科学校的工程师,毕业后就和桥梁、港口码头、船闸等工程打交道:干!为沂蒙山老区致富,义不容辞!陈经理曾带着诙谐的口气说:“我这把老骨头,死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骨灰撒进黄河和沂河。”工程竣工那天,陈经理穿了一身熨得笔挺的西装,蓬乱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

    2016年,在五征产品这个最早享誉沂蒙大地、继而走向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两进中南海20周年之际,应五征集团之邀,我策划、撰写了报告文学专著《不负厚望》一书。五征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的县级拖拉机站,1984年生产农用车,2000年改制,现已形成农用车、汽车、农业装备、环卫装备和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多元化产业格局。我在前言中不禁感慨万千——在五征会展中心内,静静地停放着一台曾经“红极一时”的农用三轮车:前面是小麦收割机、后面是小铧犁、中间是抽水机,集多功能于一身。以今天的目光打量它,不免有些稚嫩,但在当时,却堪称名副其实的多用途农业机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拖拉机站,从大山深处到中南海,以如此超群的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影,意义非凡、影响深远——自那之后,有了以小搏大、励精图治的五征;有了模拟民企运行机制大刀阔斧地改革,于困境中崛起、危机中超越的五征;有了由国企改制为全员持股的民企,于快车道持续跃马扬鞭的五征……自那之后,抱紧初心、敞开胸怀的五征,呼吸深广、行动果敢,于无边的原野纵横驰骋,于蔚蓝的天宇之下自由奔放……

    2018年10月,应代言“文化山东,传承中华文明,手绘民俗非遗”的山东海岱文化编辑部之约,我采写了两件长篇通讯,一件题为《情系过门笺,剪出一片新天地》,作品主人公是用心浇灌过门笺这朵艺术奇葩带来山乡芬芳遍野、花香四溢的于红。“从小时候的觉得好玩,到长大后的逐渐认识,到现在的完全痴迷,过门笺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之火。”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沂蒙民俗过门笺传承和创新接力棒的于红,心中一直燃烧着激情与渴望。有趣的是,于红的弟子陈晓玲曾是我师范的学生。陈晓玲表现沂蒙风土人情的农民画和剪纸作品,近年来多次获得全省乃至国家级大奖。如今的陈晓玲,有弟子已成长为省级会员。

    2

    上世纪80年代文学社团遍地开花,师生爱好文学者众。在文学风气浓郁的大环境下,我和黄世庆等语文教研组的同仁曾一道创办油印刊物《AOB文学》,并撰写了激情洋溢的刊首寄语。炎热的夏天,汗出如浆,几人就挤在一间平房内一张张地滚印、装订。学生中则有“春晓文学社”,我和文学社的辅导老师热心参与、引导,还请了魏树海、郭庆文等名家前来作报告、辅导,成就了杨顺亮、祁新君、彭忠玉、王兴伟、高焕东、王相理、李守忠、黄志清、宋玉爱等多位后来颇有名气的校园作家。每有同学有文字变成铅字,我就格外兴奋。83级2班的祁新君才华横溢,一次在国家级的《儿童文学》上发表了5篇小小说,让我大加赞叹,多年之后仍是屡屡提及,如今的祁新君已是知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书法家,出过数本专著,在《齐鲁晚报》《今晚报》开过专栏;6班的杨顺亮创作成就突出,曾两次在《师范教育》上分别刊发了题为《青春》和《旷野古树》的散文诗,我多次在课堂等场合推介。毕业后,我出差到临沂,专程到杨顺亮任教的学校看望得意弟子。87级的王相理,在我调离后,结集的《红豆》还请我写了“跋”。“在沂蒙山腹地写作,笔触很难做到潇洒和轻松的摇曳,一些没有多少内涵的诗作在沟壑纵横、坎坷连天,一半披绿一半荒芜的沂蒙山背景上生存,且企望审美地传达,实属不易。”这是发自内心的感慨,也是对弟子坚守文学创作的一种激励。2022年8月,83级8班的宋玉爱在“天上王城•天下泉庄”杯全国原创旅游主题散文有奖征文大赛中,散文《大美泉庄》 获二等奖。
  
    师范任教时期,诗歌7首曾收入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七月的沂蒙》。沂蒙大地有着丰富的文艺创作素材,是出作品的风水宝地。时时沉浸在沂蒙的怀抱里,在沂蒙特色上作文章,成了我80、90年代创作的自觉追求,一批作品发表在《沂蒙山》《沂河文艺》《绿风》《当代散文》《散文诗》《大众日报》《河南日报》《福建日报》《湖南日报》《浙江日报》《河北日报》《辽宁日报》等数十家报刊上。

    激情不歇,如鲸向海。

    写人文的厚重,写历史感和文化氛围,写《最早的山东人后裔沿沂沭水逐日而居》——这是鲁中腹地/泱泱八百里沂沭河发源地/数不清的大小山洞/满山遍野的花草野果/层峦叠嶂,连绵起伏,河流纵横,峡谷切割有度。

    写自然意象和人文风情,写沂蒙山天蒙景区“葫芦崖”,于夯进亿万载的大盘山根之上,虽然遭受亿万年风蚀,仍似石橛直插云霄。只见银练扯天入地,云雾飘渺,如梦似幻,好似从葫芦中倾泻而下,直如喷珠溅玉。葫芦崖下的山潭噌吰如钟鼓之音,昼夜轰鸣。晨昏之际,依稀的光影覆盖下,一只又一只打开翅膀的鸟儿,在碧水丹崖、如梦似幻的映衬下,如幽微的闪电上下飞旋。

    写厚重、深沉情感的集聚地,写风雨沧桑中的《酸枣树》——荒沟野坡铮铮铁崮之上/你是有根有叶的枣树/已然勒紧爷娘的根须/枝干摇出兄妹心头的威武/如果你是故乡亲人衣食父母的眼睛/我就是你酸中带甜、甜中带酸的果实/蓦然回眸/你已是一株蓊蓊郁郁的树/阳光大片涵盖之后/何时触及/都会摇落你,纷纷扬扬的青翠和鲜红。

    这首诗后来还改为歌词,找了专人谱曲,请我代课的校艺术班的同学演练,参加沂水全县文艺汇演。

    通过叙述、塑造人物、建造诗歌语境等方式抒发情感,写《石匠爷》——早上,村里商定盖小学校/抡起把山村,敲打出火星的大锤/石匠爷又踏上那条石板路了。写《护林员》——总在夜晚/两片叼烟锅的嘴唇/将孤单的日子/咀嚼得有滋有味/总在白天/两手上上下下/与哗哗响动的枝叶/打着会心的哑语/如今他去了/脸上书写着安详/那摇摇晃晃的枝叶/在招呼他醒来吗?写《辣椒串》——大雪纷纷的日子/你陪着老酒壶的汩汩生动/蘸如血夕阳/涂抹出山里汉子红火的烈性/这是山里最不需要水份的季节/连那文静如水的女人/将你细细密密串起时/也没有呛出一滴泪水。写山中耸立的《高高的家园》——山风茫茫/山多高人多高啊/远方松谷的轰鸣/将山梁之上的家园/读成高高崛起的雕塑。写《又是雨打桐花夜》《小村之钟》《六月的乡村》《故事老人》……

    深入再深入,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泉。进入新时代,笔墨持续倾注沂蒙这片热土上日新月异的风景线:

    运用意象和细节,注重场景性塑造,打造动态的延伸空间。这里有《山间小院》的诗情画意——群山静谧/山麓收脚处的边沿/以微翘避免平铺直叙/这让贴面山麓的小院/看起来意欲起势轻度练习/眼见月出东山/终至空悬如轮/我专注沉醉于小院翠微连天的心动不能自拔。这里有《在河流及其两岸》(组章)——天幕突然闪亮/望眼欲穿的雨总是来得更急/夏雨隔牛背/鸟湿半边翅/即使是铺天盖地的夏天/一阵雨也可以诗意地留白。这一组章曾在新华网作为精品散文推介。

    追求较强的现代性表达,突出切合、亲切的抒情气息。笔触深入《迷梦竹泉村》(组章)——生态梦/以压倒性优势全方位覆盖/连线。链接。溯源。追踪。线索支持/梦境大批集结/质数兼具/全方位升级改造/自我设计成为本能/入梦胸有成竹/魂魄浅唱低吟/眷念与痴迷的大局已定/走向显而易见。这一组章曾获山东新闻奖报纸副刊类二等奖。
    追求画面感,尽可能引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回到当时的场景中。只见《天空用闪电照彻波谷浪涌的丰稔》——昨夜雷声隆隆  风雨大作之际/天空用闪电照彻波谷浪涌的丰稔/微风终至羽毛般拂过/土地收割得比青春的脸颊还要洁净。

    或环境或语境描写,塑造相关的动物和人物形象,形成诗歌于新生态下的抒情空间,《在河流及其两岸我从不厚此薄彼》——恋人在蜗牛依偎的周边练习拥抱/红了脸的蜗牛在薄水层的地面上/一分钟蹿出害羞的30厘米/一只蜘蛛于枝端俯冲而下/演示侠客无需捆绑小心翼翼的兴奋/又用气泡打造自我犒赏的水上餐厅/害得我也不想在地表以上用膳/在山水牛相互较劲的现场/我一动不动地观战/就是不拉偏仗/惹得两位百忙之中瞪我一眼/鸳鸯戏水的浅滩/一对来自新农村的大鹅缠上了脖颈/预想的尴尬来了/且看你俩如何拆分正是趣点。

    3

    在我的写作中,沂蒙红色题材占据较大比重。

    或坐车或骑自行车或徒步,接受沂蒙红色教育,成了在沂水7年间不可或缺的功课:有着“小延安”之称的《大众日报》创刊地王庄,“我为亲人熬鸡汤”的院东头桃棵子,红嫂故里常山庄村,沂蒙六姐妹烟庄村,沂蒙母亲东辛庄村,《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板崮崖、大店、垛庄、前河湾、青驼、崔家峪、红石寨、马站、夏蔚、岱崮、大青山、北大山、马髻山、浮来山……这些挨挨挤挤的人名地名,血缘批量交付,一再让我感受拓展巨幅空间、荡气回肠的荷载,爱与被爱的拉力与推力无与伦比。上世纪80年代,这些红色基地还没有完全开发利用起来,有的地带还荒草丛生,山路崎岖,但我依然兴高采烈地前往。近年来,更是时时再回蒙山沂水间,情系红石寨,牵手竹泉村,相约影视地,饮茶朱家林……容颜已改,初心依然。

    追求历史回溯色彩,营造情绪性的抒情场景。这里有《孟良崮老人》——暮色苍茫时/他总伫立在门前石阶/望剪影般黑色的孟良崮上/一块英英武武的岩石/四十年前/他冲上那块石头/踩哑了喷火的枪口/回首时甩下的热泪/染绿山染绿水/也染绿了土地上的欢呼/今天,岩石仍在/一株幼树在上面傲立/人却老了/丈量岁月的脚步/再不能将它拜访/只有目光不知疲倦/年年月月登临。这首诗投稿后,很快就在《农村大众》副刊头条位置刊发。

    在沂蒙大地,一草一木都有那么多动人心弦的故事。我在散文《身披红色基因的葫芦沉醉于大爱》中,围绕葫芦写道——随处生长的葫芦与红色基因自然连体,是其众多美学意涵的一大奇观。一个葫芦,因为与守护和推进中国革命而时时被称颂,这一非凡呈现在提升葫芦的格调上光芒四射,以特有的辨识度引来持久关注。一首照亮巍巍八百里沂蒙的《沂蒙颂》,闪烁着太阳般透明温暖的光焰,温馨亲切的日常场景里,全是情感丰盈的意象。在那残酷的战争间隙里,在历史大背景下最抒情的画面里,蒙山柴之于炉灶,沂河水之于葫芦瓢,构成一种完美搭配关系,换成任一物什都不会如此贴切和谐,只有蒙山柴和葫芦瓢才可以与其形成同等响应关系。“添一瓢沂河水”中的“瓢”,在沂蒙山区也被亲切地称为“红瓢”,带着信念、激情和温度的“红瓢”有着馥郁的香气,一种对正义、英雄的热烈情怀,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2005年,我供职的报社组成了不同的采访小组,分别到青岛、潍坊、临沂、连云港等地进行了采访,于正刊特别开设了“周边市地看亮点”专栏。我参与采写了《临沂批发市场为啥这样火 》《“三城”鼎立看沂水》等4件长篇通讯。又一次走进沂水,漫步在沂水工业园,三步一小厂,五步一大厂,林林总总的食品、布鞋、油顶厂间,车辆穿梭,人潮涌动,在一座座小山样的食品、布鞋和油顶中,寻觅着“三城”崛起的轨迹——一高一低闯市场的食品城、小油顶顶起全国大市场的油顶城、依靠“红色品牌”走天下的布鞋城,不禁写下这样热情洋溢的文字:

    战争年代,“红嫂”舍生忘死救伤员的动人故事哪个不知?“红嫂”千针万缝纳军鞋的感人事迹哪个不晓?“红嫂鞋”底厚帮软、透汗养脚、轻便舒适,人穿人爱。战争年代,百万大军脚穿“红嫂鞋”,跨过了战火燃烧的土地,趟过了泥泞和荆棘,走进了全国人民生活的新天地。这一双双“红嫂鞋”,一针一线连缀着“红嫂”对新中国浓浓的情感。这种血浓于水的情结永远使人难以忘怀。如今,沂水人真正实现了战场与市场的对接,昔日誉满沂蒙的“拥军鞋”经过市场经济的熔铸,成为今天经济浪潮中光彩夺目的“红色品牌”。
    写过那么多有关沂蒙的文字,但总想着挖掘再深一些,情感更浓一些,在讲好红色故事、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血脉上唱出心中久久的回荡。时间愈长,这一愿望更为强烈。长诗《手推车,以锃锃骨骼形塑八百里沂蒙诵词》正为此而歌。

    这是许久以来入诗入文的题材,如何选择新的角度、如何挖掘出深刻的内涵殊为不易。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对自身文化积累和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并未急着动笔,单是准备素材就下了一番功夫。一是瞻仰沂蒙革命纪念馆,纪念馆给我巨大震撼的亮点,是85个小推车走在曲折的道路上形成的景象,那条飘带一样的路,正是对沂蒙精神的升华,体现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革命精神。二是联系我任班主任的83级6班团支部书记,曾任蒙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纪委书记,临沂市供销合作社监事会主任、党委副书记,后晋升为一级调研员的巩明文,给我寄来了中华书局出版的《沂蒙革命根据地志》(上下册),全书2412万字,还有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根脉——沂蒙根据地十五讲》。血火写就的历史,闪耀着理想、信念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的支持,陈毅曾说过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在大量阅读梳理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手推车这一红色意象,在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上开掘深度诗意。

    力避结构简单,精神内容力避单薄、简单、直白。开头特别以“引子”发端,以表达喷涌而出的强烈共鸣,油然为光辉的历史奇观歌呼——披上日月交辉的衣衫/高举头颅的群峰/擎起确立红色坐标系的沂蒙革命纪念馆/360度的雄浑辽远 /横世激荡于时空走廊/手推车,以锃锃骨骼形塑八百里沂蒙诵词/“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支前车队八百里/村村火火夜夜明/于战争内外拓印红色风暴的手推车/就此与一种恣意盛开的精神挂钩/一曲沂蒙山小调头顶血与火的红色图腾/云天万里的制高点上/轰然推送黄钟大吕的激情。

    写出独特、具有视觉震撼的动态场景,打通因为时代久远而可能产生的气息阻隔,追求诗句的繁富性,扩大解读空间。面对手推车这一气吞山河的壮景——森林振臂/匍匐与傲立攀援眉峰的穿行/云攀一程/雨挂一程/淬火血色残阳的山梁/耸峙星星点点的赤红/合体从不生锈的山岩/就此点燃火把当下的魂魄/和红高粱向日葵集束在一起了/和漫山遍野的柿树炫目在一起了/和横掠天空的岩鹰高蹈在一起了/和烧不尽的野草奔突在一起了/和如遭雷殛的爱恨交织在一起了/山坳咫尺相对的一夜开启夜路最深的一支/直至天际的鱼肚白/挂角一夜无眠的手推车/云动影来,次第倒映野花照眼的黎明。

    这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精神财富拥有巨大的张力,值得每一位后来者歌之咏之——山水如昨/山脊隐现 山崮簇拥/漫漫七十载之后/在意境深远的沂蒙革命纪念馆/飘带一样盘旋而上/曲曲折折的支前路/大尺度交付泪光深处的沂蒙精神/车轮滚滚里/伴前倾之姿翅膀一样打开/风找到翼展最大化的扇面/山洪粗暴席卷最后一抹清流之前/林间带的宿营地失去最后一枝遮蔽之前/小米粥留住最后一缕香气之前/小战士的肚皮贴上枪膛最后的饥饿之前/屏息的枪声又一次骤然回响之前/明光锃亮的甲胄依然披挂在身/全程以誓言首尾相接的手推车/自烽火连天的入口汹涌而来汹涌而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回望 群峰惊雷一样滚动。

    作者简介:窦永堂:198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山东省作协会员。高级编辑。多年来致力于宣传沂蒙精神的文学追求,在省级以上报刊及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人民网、新华网发表诗歌、系列文化散文200余件,诗歌获首届“艾青杯”全国当代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二等奖,入选中国诗歌网品牌栏目“每日好诗”并推介为“汉诗英译”作品,获得纪念曾巩诞辰1000年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江苏徐州“云龙湖杯”散文大奖赛铜奖,“刘勰散文奖”,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一等奖,多次获得山东新闻奖副刊类一等奖,“日照文艺奖”。作品入选《齐鲁文学作品年展》等60多部选集。长篇通讯获山东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合写)。获省级以上新闻奖100余件,在《中国记者》《军事记者》《新闻与写作》《传媒》等国家、省新闻理论刊物发表论文50余件。在人民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杂文月刊、杂文报及人民网、新华网等发表大量时评、言论和杂文并多次获奖,曾在人民网、红辣椒评论等主流网站开设时评专栏。出版新闻论文集《让视野宽些再宽些》、报告文学集《不负厚望》、散文集《如日之出》,另有诗歌、随笔、时评等5本专著待出。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