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蒙山区,民间到处流传着一句俗语:“南麻鲁村钓鱼台,待看景致燕子崖。”后来有的又传为:“南麻鲁村钓鱼台,待看媳妇燕子崖。”这说明燕子崖不但景致美,而且人也美。真是“山中出俊鸟。”在这样一个景美、人美的宝地,自然会吸引天地三界众神到来,所以传说特别多。 燕崖在县城南麻以南12公里处,是沂源县主要风景区之一。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众多名胜古迹点缀其间,诸如织女洞、神清宫、圣佛院、白马崖等等。每处景观都有着奇异的故事(织女洞、神清宫的故事见本书)。听来妙不可言,回味无穷……
豁达牙和石柱坡
燕崖乡境内的九顶莲花山绵延数里,其东段延伸到燕崖村南,当地又叫燕崖南山。山上有一景观,名叫豁达牙。被称做“崮”的山顶在这里突然中断一截,约有三丈来宽,五丈来长,两边是齐刷刷的峭壁,就好象一排整齐的牙齿中间掉了一颗,形成一个明显的缺口,故称“豁达牙”。 燕崖村东的北山坡叫石柱坡。山坡上有一突兀高大的石柱,拔地而起,高宽均有几丈。说来也巧,北山的石柱和南山顶上的豁口正好对应,不仅方位相对,体积也相仿,因此,传说是二郎担山造成的。 天上的二郎神挑了两座大山,准备送往东海。来到此处时,挑子一端山尖上插扁担的地方突然挑崩了,两山落地,南山顶形成了一个豁口,就是今天的豁达牙。被挑崩的一块远远地抛到北山坡上,稳稳当当地垛在那里,就是今天石柱坡上的石柱。 (王发文搜集整理)
白马崖上天门洞
燕崖村西的白马崖,又名百丈崖,到底有无百丈,没人测量过。但确实很高,很险,其势如斧劈刀切,巍巍壮观,乃燕崖风景一绝。 在白马崖西边的悬崖上有一个洞,叫天门洞 。此洞有一个离奇的故事,广为流传。 天门洞不很大,约有三丈方圆,两丈来高。洞内有一小洞,据说能和别的山头相通,但现今已被碎石和泥土堵塞。 天门洞之“奇”,是它有两个洞口:一个洞口向北,开在悬崖峭壁上,常人无法攀登;另一个洞口向东,进洞后逐渐向下倾斜,上午八绿细直纹短袖九点钟的太阳能直射到洞底,游人可由此洞出入。洞口平放一块巨大青石,人称石炕,据说是陈抟老祖睡觉的地方。 在很久以前,小神陈抟(后称陈抟老祖)云游到此。进洞往石炕上一躺,顿觉清新凉爽,舒服自在,便要睡上一觉,并声言“太阳晒不着腚不起来。”从此,此洞叫“陈抟洞”。那时,此洞只有一个向北的洞口,且开在高高的悬崖上,常年不见太阳,怎么能照着睡觉人的腚呢?所以,陈抟在洞内一睡就是八百年。 忽一日,王母娘娘路过此地,听得洞内鼾声如雷,好生奇怪。掐指一算,方知是陈抟小神在洞内偷懒睡觉,已达八百个春秋。便高声叫到:“陈抟醒来!”陈抟朦胧中听得有人呼唤,勉强睁了睁眼,见洞内还是一片昏暗,嘟哝道:“太阳还没晒着腚呢,不起!”接着又呼呼睡去。 王母心中暗暗好笑:好一个陈抟,你不好好修掺着洗衣粉放炼,却在此睡大觉!你不是要太阳晒着腚嘛,这有何难!随即从头上拔下金簪,向东面轻轻一戳,便出现了一个洞口,阳光射了进来,正晒着陈抟的腚。把陈抟从昏睡中解救出来。 从那时起,陈抟洞多了一个向东的洞口。后人把陈抟洞改称“天门洞”。天门,即天上神仙给开的门。此名沿用至今。 (王发文搜集整理)
神仙顶一盘棋上
九顶莲花山的主峰叫神仙顶,在白峪村南,是燕崖境内较高的山头。为何叫神仙顶?引出下面这段故事。 很早以前,山下的村里有个青年上山砍柴,顺小山路来到山腰,已是汗流浃背,放下扁担、镰刀,坐在路边青石上休息。 忽然传来隐隐约约的说话声,仔细一听,好象山上有人下棋。青年人决心看个究竟,便顺着声音寻去。一路上攀高崖,过陡涧,走走听听,听听走走,不大一会儿来到山顶。只见古松下的大青石上坐定两位老者在下棋。青年人向前打个招呼,便观起阵来。两老人也不理会那青年,只管自己下棋。青年人看得入神,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眼前象走马灯一样,一阵黑,一阵白,一阵黄,一阵绿,只是没仔细留意。 棋终于见了分晓,两老者抬起头来看了看年青人,相视微微一笑。一老者说:“时间不短了,你该回去了。” 年青人谢罢,顺来路下山。到了适才休息的地方,伸手去拿扁担犋绳,抓起的只是一把碎沫。再看镰刀,只剩下一个锈迹斑斑的镰头。年青人心中诧异,百思不得其解。再看天色不早,只好下山回家。 来到自己家门,却谁都不认识。原来他那年青美貌的妻子已成了七十老妪,年幼的孩子已成家立业。只是这个年青人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子。 后来人们才明白,山顶上一阵黑一阵白是日夜交替,一阵黄一阵绿是四季轮回。正是:神仙顶上一盘棋,凡夫俗家几十年。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南山顶叫“神仙顶”。 (高庆德口述 王发文整理)
圣佛院与石佛殿
圣佛院座落在燕崖乡刘庄村西,是国营织女洞林场的一个分场所在地。圣佛院有好多古老的庙宇建筑,始建年代不详,只是当地有“先修圣佛院,后设沂水县”之说。 在圣佛院南边山梁上有一座小庙,名曰石佛殿,从石佛殿向东,顺山梁往下至河边约有一公里。在接近河边的山头,叫摞石顶,山头两侧各有一对摞在一起的花岗岩巨石。从石佛殿向西,顺山梁往上也有一公里之遥,名叫蒋崮山。站在这条山梁的对面远远望去,整个山梁象一条巨龙,头东尾西,蜿蜒曲伸,摇头摆尾,气势磅礴。摞石顶的摞石象一对龙眼,威武壮观。 说起石佛殿,有一段神话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当地有一个道士,其外婆家是现在中庄乡焦家上庄村,姓逯。他出家修成正果后,骑一条龙回家,看到家乡田间庄稼因天旱无雨而枯死,心中不是滋味。为报答家乡养育之恩,随将骑的龙点化为一道山梁,龙头在河边吸水。如遇旱天,当地老百姓便求龙下雨,据说焦家上庄来人求雨最灵验。每当早晨起来看到蒋崮顶上有雾,三日内必然有雨。那是龙已吸饱了水,连龙尾都有水了,所以很快就会下雨。 后来,那道士死了。后人为了纪念他不忘家乡,为老百姓解除旱情,使人们能够吃饱饭的高尚品行,在那条山梁上,也就是在龙的脊背上修了一座庙,庙内花岗岩巨石上刻上了那道士的全身影像,以示永久纪念。此庙名曰“石佛殿”。 直到今天,每逢天旱时,还有好多老年人前去石佛殿求雨。 (解明泉搜集整理)
铜钱岭上难如愿
铜钱岭在红旗水库北岸,白杨公路与去石板的公路交叉处。 传说很早以前,附近有一村妇,为了维持贫苦的生活,到山坡挖野菜。她无意中听到“乒乒”的声音,便顺着声音找去,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响声。奇怪的是发现在一片杂草中的岩石上有一个小孔,小孔中不断向外跳铜钱,铜钱一块接一块落在岩石上,发出“乒乒”的响声。那村妇又惊又喜,怀疑自己是在做梦,当她清醒过来时,赶忙把野菜从菜篮中倒掉,把铜钱拾进篮子,她不住地拾,那铜钱也不住地向外跳,时间不大就拾了满满一篮子。 那村妇想:这是神仙帮我发财,我今后就不愁没钱了,得送回家放下,再回来拾。可走后被别人发现了怎么办呢?为了不被别人发现,她想了个办法:随手薅了一把杂草,将跳钱孔堵住,等回来时再拔开继续拾钱。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等回来时,怎么也找不到那个跳钱的孔了,只有一片野蒿。 据后人讲,那村妇是用一种叫“万年蒿”的草堵住了跳钱的孔,需一万年以后才能重新向外跳铜钱。于是人们就把向外跳铜钱的那个山梁叫作“铜钱岭”,一直流传至今。 (解明泉搜集整理)
马头崮上金马驹
燕崖乡刘庄有个自然村叫马王峪。村东面有座山,据传说山上有个金马驹。山下沟内有个清水常流的大水汪,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那头金马驹便到大水汪边喝水。 有一次夜间,那金马驹正在大水汪边饮水,闪烁着万道金光,被一个过路人发现了。那可是无价之宝,过路人便跑上前去捉它。金马驹发觉后,便腾空而起,化作一道金光飞上高山。从此,再也没有人发现金马驹下山饮水了。 后来,人们把金马驹飞去的高山叫作“马头崮”;山下的水汪叫金马驹喝水的汪,逐渐演化为“马汪”;那山峪为马汪峪,到现在演变为“马王峪”。 (解明泉搜集整理)
死老婆峪的由来
在燕崖乡蒲峪村西北有一条山沟,叫死老婆峪。 这个地名的由来,有一段故事。 据传说,在很早以前,那条山沟里住着一个家境贫寒、生活困苦的傻老婆子,靠讨饭过日子。有一年冬天,下了大雪,寒风刺骨,有个住在近处的老大娘给那傻老婆子送去一些吃的,眼看要黑天了,老大娘临走时给她点着油灯。 晚上,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紧,傻老婆子因为没有棉衣、被褥,冻得实在难熬。想起白天讨饭时,发现人家火炉里的火能取暖,便到附近人家去借火种。天黑看不见路,她便端着油灯照明。当走到半路上,一阵狂风将油灯吹灭。那傻老婆子迷失了方向,怎么也走不出那条山沟了。 等到天亮,人们才发现那傻老婆子已经冻死在路边,流干了油的铁油灯扔在身旁。 人们都议论那位不知油灯是火,冻死在半路的傻老婆子。开始叫那条沟为冻死傻老婆子的山峪,后来就叫“死老婆峪”。 据说,在狂风大雪的黑夜,有人曾听见那傻老婆子哀叫:“我不知道灯是火,如果知道灯是火,就不会冻死我!” (解明泉搜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