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恒旭
一、考察目的:观察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征;探究喀斯特地貌成因;讨论其开发利用价值。
二、考察方法: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网络查询
三、杏山溶洞简介
杏山溶洞位于蒙阴县桃墟镇杏山村,是杏山村民在1994年1月6日修建房屋采石时发现的,在2010年杏山溶洞旅游有限公司接手以来,继续发掘3000余米。在2016年作为CCTV-10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拍摄地,2018年列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地方级地质遗迹,是独具特色的地下溶洞,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价值。
四、杏山溶洞地貌景观
杏山溶洞洞套洞,洞连洞,洞中有湖,湖中有岛,怪石林立,栖息着上万只蝙蝠,奇景叠出。洞中钟乳石、石笋、石花晶莹剔透,奇形怪状,如虚如幻,宛若仙境。有的莹白如雪,有的灰黄如土;有的透明、有的半透明,有的像无数条蚯蚓翻拱的泥土,更多的像一串串挂在石壁上的白色葡萄,最好看的还有那些细如针芒的洁白如玉的石花。“犀牛望月”、“凤舞九天”等钟乳造型惟妙惟肖,“龙宫”等场景把人带入了亿万年前的世外仙境。
五、杏山溶洞地貌成因
杏山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原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1.溶洞:地下水沿岩石裂隙或落水洞向下运动时发生溶蚀,形成各种形态的管道和洞穴,并相互沟通或合并,行成统一的地下水位。地壳上升,地下水位将随河流下切而降低,洞穴转变为干溶洞。
2.石钟乳:干溶洞顶部裂隙渗出的地下水中所含碳酸钙因温度升高、压力减小与水分蒸发而沉淀,自洞顶向下增长形成 。
3.石笋::自石钟乳上滴落到洞底的水中所含碳酸钙沉淀形成自下而上增长形成。
4.石柱:石柱是石钟乳与石笋相接形成。
经推断,杏山溶洞位置原本有一条地下暗河,历经了久远的地质年代,大约经历了亿万年的地壳和化学变化,才慢慢形成了如今的样子。地下暗河冲刷出来的足够的空间和河床,让这种特殊的地貌在这里慢慢生长。碳酸钙岩石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不断地溶于水,又不断地钙化,所以这些岩石就在消消长长中变得面目全非,有的变成了美丽的宝石花,有的变成了钟乳石、石笋、石柱,而有的就变成了晶莹的珊瑚花,甚至变成了美丽的海中岛……
六、杏山溶洞开发保护
2012年10月3日,蒙阴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皓玉到桃墟镇察看杏山溶洞旅游开发工作,指出“杏山溶洞是蒙阴县近几年新发掘的旅游资源之一,开发潜力巨大。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溶洞开发学术论坛等活动,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现场考察调研。相关乡镇要专门成立协调监管小组,协调开发商稳步有序推进开发。” 经地质和旅游专家考究,认为杏山溶洞内的宝石花,如此之多,如此漂亮,是其它溶洞中所罕见的,有很高的观赏和旅游价值。
现在,杏山溶洞作为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处地质遗迹,吸引着地质爱好者及游客前来参观考察研究,下一步将持续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巡查,加大督查保护力度,增强各界对地质遗迹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自觉主动参与地质遗迹保护。
蒙阴一中2020级17班(指导教师:赵尊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