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崮一带的山,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山腰以下,是裸露的,即便植有落叶乔木,由于早春尚未发芽,远远看去山体一览无余。而山半腰以上,全被森林覆盖,以致无法看到山体的本来面目。我们进入树林里,在树荫下穿行,看不到山顶,看不出路径,更是无从看到山外的景象,只能向上、向上、再向上。
接近山顶,看到了羊群,啊,有羊必有人啊!
残破山寨的墙基下一位70岁身体健壮的牧羊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是有文化的人,上过高中,虽不博古通今,却对水塘崮的地理历史知道的很多。
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山寨南门,崮顶已经不远。我们急切地想知道崮顶上的水塘,到底在什么位置,有多大。老人的回答令我们大失所望:山顶既无水塘,更是无水!那么,水塘崮名字的由来呢?原来,就如蒙阴的水泉崮是一样的--那是旧社会慌乱时,崮上的难民为了显示山上并不缺水,而把衣服用尿浸湿晒在围墙上,并且以尿充水进行泼洒。以此迷惑围山的土匪,使其误认此山不会缺水,可能有水塘,围困无益,于是撤走。
老人向我们介绍:水塘崮地处蒙阴、沂南交界处。他的家在沂南岸堤镇玉泉村。水塘崮山的大部分坐落在沂南县。在历史上水塘崮庇护了山周围蒙阴、沂南两县无数躲难的老百姓,多时达千余人。
1947年5月12日,充当对山东重点进攻急先锋的国民党74师,在师长张灵甫的带领下,曾以为,拿下水塘崮、杨家寨、黄鹿寨和东北方向的马子山,即可一气攻占坦埠。但他哪里知道,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野部队为其设下的诱饵罢了--张灵甫在水塘崮一带,还没站稳脚跟,就被解放军自北向南迅速攻占,并一气把他们赶上孟良崮。
我们越过残破的山门,登上山顶。虽然从远处看不出水塘崮的崮顶形状,但是,它的的确确符合崮的特点--山头四周峭壁如削,大多是将近十米的悬崖。
崮顶成东北-西南走向,三个山头一字排列在狭长的崮顶上。我们逐个山头仔细搜寻,总想找到哪怕一处勉强像是水坑的地方。但,始终未能如愿!有的只是残墙乱石。
我们在失望之余,开始野餐。在海拔519.8米,面积4平方公里的崮顶用餐,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不能体会到那种别具一格、有滋有味的情趣的!
餐后,总想获得更多的发现。于是,我返回南门顺崮根北行。灌木丛中的峭壁陡然而立,有的地方竟然特别方正,恰似人工切割。
峭壁间还有两座山门,部分工事墙体尚存,并能清楚地看到石墙上的射孔。
攀过山门,从崮顶继续向东北山头行进,仍然找不到所谓的水塘。我决计继续前行,一直走到水塘崮的最东北端的北门。门旁碉堡清晰可见,其射孔比其他的大多了,足见当年它的重要。
站在崮顶,往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青山、绿水、白墙、红瓦、梯田、河流、道路,就是一幅真实的山水画。可惜那阵天不晴朗,拍下的照片不清晰,是谓无尽的遗憾!
在山下,我们访问了蒙阴的老农,关于水塘崮名字的由来,他的说法与沂南那位牧羊人一致:也是早年山上难民为迷惑土匪,以尿示水而已。既然蒙阴、沂南两县老人都是这种说法,实在由不得我们不信啊!
可是,究竟山上有水没有?蒙阴这位老农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有!我们为之一振:啊!在哪啊?
“呵呵,你们是找不到的。”
“为什么?”
“以前,泉水流出来,一大汪,老远就能看到。后来水源被村民封死后引到山下来,就看不到了,泉子在南门下300米左右处,不了解的人,不会找到。若是没有水,光棍势的千多人,在山上怎么活啊?”
啊!水塘崮,虽然崮顶没有水塘,但也不是无水之崮,只是不在崮顶而已。这水,是当年躲难老百姓的生命保障啊!
老人对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记忆犹新:虽然一开始国民党74师的各种炮火轰炸凶猛,但他们在水塘崮一带立足未稳,就被解放军像赶羊群一样,赶上了孟良崮。国民党兵被追得连枪也来不及放,只剩下逃跑的份了。
我们告别水塘崮,驱车来到云蒙湖大坝南端。丁会长向北一看:
“水塘崮,在这里拍照,位置最佳啊!”
“是啊!原来这就是水塘崮!我以前不止一次从此经过,怎么没有想到水塘崮就在这里啊!”
我实在遗憾、惭愧!
可惜此时天色已晚,光线暗淡,已经不是拍摄的时机了。
(作者:山东省蒙阴县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