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借助常山庄古民居修建而成。
这是电影《斗牛》剧照,黄渤和闫妮身后就是当地的群众演员。
张贵利拿出在《地道英雄》中当群众演员的剧照。
山村民居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
常山庄村全貌。
“我都当了13回的群众演员啦!”自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成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今年66岁的村民张贵利就以群众演员的身份常常在电影电视上露脸。其实常山庄90% 以上的村民都当过群众演员,这里保留完好的上世纪20年代的古民居 ,仅在 2011年就吸引了20多个剧组在此拍戏。常山庄处于沂蒙山区抗战的中心,还是红嫂故乡,祖祖辈辈靠山产度日的朴实乡民没想到有朝一日家乡会建起旅游区和影视基地。据了解,该影视基地2012年还将扩建,267户村民将整体搬迁住进二层小楼,老区人民的生活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深山里有个红色影视基地
当《沂蒙》、《永不磨灭的番号》、《斗牛》等一批优秀电视剧、电影在全国掀起一波波红色热潮的时候,这些影视作品拍摄地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些场景都太原汁原味了。1月 18日,记者来到这些影视作品的拍摄地——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探访当地居民是如何过大年的。
常山庄所在的马牧池乡是沂蒙红嫂的故乡,也是当年沂蒙山区抗战的中心,如今依托这些红色资源和当地保留完好的古民居,建起了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
从沂南县城北坐上城乡公交,不久就开始在大山中前进,有几段路程还是相对颠簸的石子路。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常山庄。走过古城楼一般的景区入口,一片山村老房子错落有致地依山而建,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贴着红彤彤的春联,沿街的房子还挂上了红灯笼,显得非常喜庆。“再过一天我们基地就放假了,先贴上对联好过年,图个喜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营销总监薛晓飞介绍说。
《零号炮楼》大年初三开拍
在景区接待办公室的公告板上,三四个剧组使用场景登记表悬挂在那里,很多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上面,像斯琴高娃、宋春丽、邵兵等,从场景安排上可以看出,有的剧组是在记者到的前一天才结束了拍摄的。
“我们这里剧组几乎就没断过 ,过年也很忙,刚刚还有一个剧组来布置场景呢,等过了年大年初三就开拍了。”值班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即将开拍的戏名叫《零号炮楼》,也是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记者在一个货仓里见到了《零号炮楼》的工作人员,他们正在整理道具。“我们是道具组的,美术组、置景组的同事也过来了一部分。这些道具就是我们从北京运过来的。有屏风、桌子,都是那个年代才用得到的家具。”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部电视剧主要场景会选择在这里拍摄 。导演选择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拍戏就是看好这里的建筑非常有那个年代的特色。
薛晓飞告诉记者,来年除了《零号炮楼》外,还有一部《战旗》也确定在这里开拍,开机时间定在了三月中旬。“在我们这可是拍过不少的影视作品了,《沂蒙》获过五个一工程奖和百花奖,黄渤就是在我们这演了《斗牛》,才得了金马影帝的。”薛晓飞说,这个影视基地在拍了《沂蒙》后,当时各方面都觉得应该把这份红色资源利用起来,建设一个红色旅游景区和影视基地。后来在这里陆续拍摄了《永不磨灭的番号》、《真心英雄》、《大金脉》、《战雷神》、《地道英雄》等一系列影视作品,“只是2011年就有20部影视作品在我们这开拍,这对于一个影视基地来讲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古村居保留完好原汁原味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摄制组不远千里来到这个深山里的影视基地,将投资百万、千万的影视作品设置在这样的场景当中?记者随薛晓飞深入到影视基地一探究竟。
从入口过了一个石桥就来到常山庄老村跟前。在这里一步一景,刚刚还是山涧流水,接下来就是“山乡酒旗风”了,再走两步又转到一个古村深巷当中。由于临近过年游客不算很多,景区内很幽静,而在这山间乡村不时能听到远处鸡犬相闻。有些残墙断垣也被保留下来了,有些草棚塌陷了顶棚也保留着原样。
“这里保存了上世纪20年代山村民居的样子,你看这些房子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特别古朴。很多游客来了会问,这个山村咋会有那么多石头建的房子啊!而这就是当地建筑的一大特色,如果是后期人工建设一个影视基地根本无法还原这样的场景,这也是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吸引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边在高低起伏的村路上行走,薛晓飞边跟记者“夸耀”着这个村庄。为了保留这个村子的原汁原味,老村的村民全部搬迁到新房中,空出老房来专门用于景区开发,这些古民居也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的特色,保留上世纪初沂蒙山区老建筑的风貌。
“未来基地还要扩建,常山庄要整体迁建。”薛晓飞说,目前常山庄村还剩下267户没有搬迁,今年这些住户将统一搬迁到村南1公里的二层小楼。目前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已经通过国家4A 级风景区的初审,今年也有望挂牌。今后这里还将建起餐饮、住宿、娱乐等各项设施,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感受沂蒙精神。
《斗牛》的戏台就在村口河边上
“这个戏台就是在你看过的电影《斗牛》里出现过的那个。”顺着薛晓飞指示的方向,记者看到在村前小河的河岸边,一个古戏台矗立着,跟记忆里《斗牛》中的场景一模一样。“你看这个几人合抱粗的大树,电影里村里人就是在这个树下讨论这头牛该交给谁保管,后来全村人排队抓豆子,闫妮给黄渤抓到了红豆,这头牛就由黄渤照顾了。因此这里是电影《斗牛》的一个主要场景。”
薛晓飞说,这个戏台不是村里原来就有的,而是第一个在这里拍戏的《沂蒙》剧组搭建的,“那些人也真有本事,做得跟老建筑一模一样。”他说,后来很多剧组觉得这个戏台好,就大多在这里选景,一些部队集合等人多的大场面都在这里拍。
除了这个戏台,常山庄还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那就是村前的牌坊。
“以前每个村都会有一个这样的牌坊,后来都没有了,因此这个牌坊就显得很珍贵。”记者看到 ,这个牌坊正面写着“枕沂”,背面写着“叩蒙”,“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头枕沂河,叩拜蒙山’,也反映出我们沂蒙山人对于养育我们的蒙山沂水的一种敬畏。”听薛晓飞这么说,记者再看这个牌坊,在远山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质朴而厚重,让人心生敬畏。
沂州古城的门楼咋是“招远城”
在老村里转完,薛晓飞又带记者来到正在建设当中的“沂州古城”。古城在老村的村后,从村里的道路“爬”上去,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小水库后面有一大块地,地上崛起了一座古代城镇的建筑群。
在工程介绍宣传上记者看到,“山村好莱坞”的宣传口号喊得很响亮。据了解,古县城规划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7.2亿元,一期工程计划在2012年5月竣工,包括城楼、钟鼓楼、茶楼、四合院、八路军大院、国民党办公楼等,均为仿古建筑,现在已经基本成型,“这个古城还没对游客开放,但已经对摄制组开放拍戏了。”
走进古城的城门,记者抬头看感觉吃惊,“咦,不是沂州古城吗?城门楼上咋写着‘招远’两个字呢?”面对记者的疑惑,薛晓飞赶紧揭开了谜底,“前不久,邵兵等演员主演的电视剧《大金脉》就是在这里拍的,讲的是发生在烟台招远的故事,所以城门楼上写上了‘招远’。”他说,这就体现出这个影视基地不仅可以接拍发生在沂蒙山区的故事,还可以接一些发生在古城里的故事。未来该影视基地还将继续扩建,到时能满足的剧组就更多了。
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记者不时能看到“山村好莱坞”、“山乡梦工厂”等字样,可见这个小山村曾承托起抗战时期的沂蒙精神,也将承托起新时期的山乡巨变。 A10、A11版文/图 记者 李晓哲
一个基地牵动两个村子发展
据了解,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位于红嫂家乡旅游区的核心位置暨沂南县马牧池乡的常山庄村,占地1129亩,总投资2.6亿元。一期工程投资1800万元 ,建设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投资1200万元对常山古村进行保护性修缮 ,改建、修复了供影视拍摄专用的炮楼、戏台 、古道、城门、围墙 、古庙、院落等景点 ;二期工程投资6700万元新建一座占地128亩 ,功能齐全的沂州古县城;投资5000万元建设一处集水景拍摄、旅游观光,供剧组和游客吃、住、行于一体的山乡梦度假村。
目前,该景区边建设,边接待影视剧组,边接待游客旅游,这里先后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沂蒙》、《娘》、《地道英雄》、《反抗之真心英雄》、《平原枪声》、《岛城风云》、《永不磨灭的番号》、《干得漂亮》、《战雷神》;电影《沂蒙六姐妹》、《斗牛》、《诱杀》等数十余部影视剧。
“这个基地的发展,不仅是常山庄村一个村的事情,还牵涉沂南县另外一个村,那就是负责开发该影视基地的沂南县界湖街道南村社区。”薛晓飞告诉记者,南村社区位于县城驻地,经济实力就好得多,是沂南县经济实力最雄厚的一个社区,该社区有8处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6亿元,2011年实现产值11.2亿元 ,集体收入720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1.88万元/年。“两村互相促进发展,将沂蒙精神传扬出去。”
出场人物:张贵利 常山庄村民
当了13回群演,还有句台词
从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出来,山下就是现在常山庄村民所住的地方了。比起以前的老村,现在村民住得更集中,通往山外的柏油公路就在村口。来到66岁老人张贵利家,他正坐在沙发上抽烟袋锅子 ,嫁到外村的女儿也回娘家“送年”,正在剁馅儿包饺子。家里已经炸好了藕盒、丸子,还有满满一盆用猪头肉做成的当地叫“肴肉”的肉冻,“年货都准备好了,就等过年全家人团聚了。”
张贵利的老屋就在老村里,“我家靠着村里的大路,刚开始我们还没搬出来,来剧组了我家里的门也不关,他们想进来喝口水就喝口水,想歇息歇息就歇歇,我喜欢人多热闹。”他说。后来自己搬到新房里,还是愿意回老村那里蹲着,看来来往往的人从面前经过,“刚开始拍电视的时候,对咱们这里的人可是稀罕事。”
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还能当上群众演员。“我都当了13回群众演员啦,感觉挺好,别说他们给我劳务费,就是不给我钱,我也愿意跟他们合作啊。”张贵利高兴地说,当群众演员很好玩,换上各式各样的衣服坐在那里或者走来走去,自己就能上镜头了。张贵利在当群众演员的时候还曾经有过一句台词呢。“那是在拍电视剧《娘》的时候,有一位姓刘的导演安排我在一场‘卖孩子’的戏里拉住孩子 ,说了句‘俺不去’。还是用咱沂南土话说的。”
跟剧组混熟了,张贵利结实了不少朋友,还认了一个干闺女。“在拍《地道英雄》的时候,有一个从广西来的场记,叫豆豆,她对我可好了,我腿脚不方便,她又是扶我,又是给我搬板凳,一来二去我就认了这个干闺女。”他说自己的一些剧照还是豆豆拍的,到县城洗出来后,再带回片场给他的。
在常山庄当群众演员并不稀奇,连张贵利外嫁他村的女儿张秀梅都曾经当过一两回群众演员。因为靠着影视基地,常山庄90%以上的村民都当过群众演员,每人每次都能挣30元至60元不等的劳务费,对当地老百姓来说已经是不错的收入了。
出场人物:苏庆梅 红嫂纪念馆保洁员
新时代“红嫂”靠勤劳致富
常山庄所在的马牧池是沂蒙红嫂的故乡,因此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也坐落在这个基地里。“其实说起红嫂并不只是指一位,而是指很多在抗战期间做出了重大牺牲的沂蒙妇女,除了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还有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焕于、冰冷河水中用身体扛门板架起火线桥的李桂芳,她们都是我们沂南人,我们就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在纪念馆里展出,让世人铭记。”薛晓飞说。
跟别处的纪念馆不同,这个红嫂纪念馆借助常山庄的古民居修建而成,一个院子套着一个院子 ,非常古朴,“革命纪念馆修得富丽堂皇就失去了革命精神的真谛。”薛晓飞说。
在纪念馆工作的苏庆梅也是常山庄人,当天她和同村人祖培荣在做年前最后的打扫,等来年好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游客。“我们村很多人都在影视基地和纪念馆工作,像现在游客少、剧组少,村里人就各忙各的,等剧组多的时候,村里就会来更多的人。”她说。
苏庆梅负责纪念馆的卫生保洁,但她说这个工作很光荣。“因为这是红嫂纪念馆,很多故事都很感人,我们在这里也是听了很多的故事,看了很多的游客因为这些故事掉眼泪。很多人觉得红嫂精神伟大,我们觉得很自豪。”为了配合纪念馆的主题,苏庆梅和同事都身穿红袄,她说自己是新时期的红嫂,以前的红嫂是出力打鬼子 ,而如今她们要跟老辈们学习勤劳致富的精神。
出场人物:刘欣 “土著”导游
当导游还能经常见大明星
山村的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今年 20岁的刘欣是常山庄土生土长的娃,毕业后就留在了这里当起了导游,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介绍家乡的景色,回顾曾经的历史,宣传沂蒙精神。
1月18日年前最后一天上班,下午没事刘欣就带着村里三个小孩在影视基地闲逛。说起这里的生活,刘欣说非常有意思。“在这里能看到很多的大明星,还能跟他们拍照留念呢!”刘欣说她见到的第一个大明星是来这里拍摄《永不磨灭的番号》的演员黄海波,“当时可激动了,虽然黄海波正在拍戏,我也只能远远地看看,但是我还是特别激动,半宿没睡着觉。”她说,她在基地里还见到过宋春丽、王力可等演员,这些跟明星接触的经历成了她跟朋友炫耀的“资本”。
作为“90后”的刘欣,说自己也没想到家乡这几年变化这么快,“在家门口上班也能见识不少世面,我们比老一辈人幸福多了。”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