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历史悠久,做法有许多,用途也各各不同。单是带在腰间的,也很有差别,有装了香料而散发淡淡香味的,有装了针线做活计的,也有装些有名贵小饰品,随时赠与佳人好友的。而我这里所说的香荷包,是端午节专用的。 在我们蒙阴做的最多的是“艾香包”,就是装了艾蒿的荷包。用红绿等各色绸缎,鲜艳的软布料也可以,缝制成小巧的荷包,系上相配的线穗子,这还不算完工,还要捡端午早上最香最嫩的艾蒿,装进荷包里,缝好后,系两根长长的红线,就可以挂在脖子上了,淡淡的香味,久久萦绕不去。也有先将艾蒿晾干,再装进去的。艾蒿是一种中草药,缝了艾蒿的荷包,在这里有祛邪辟邪的意思。这不过是香荷包中的一种,还有装朱砂的、装陈香的......根据功用不同,装的东西不尽相同,意义也各不一样。现在的旅游点,常有各种荷包摆在摊上,有写字的、绣花的等等。但万变不离其宗,香荷包的共同寓意就是吉祥消灾。 我们小时候都是常带香荷包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五颜六色,心型的、圆型的,小巧荷包争奇斗艳。小孩子们爱显摆,比了颜色比手工,比了手工,比样式,有一回,一个小同学的母亲居然做出三角形的香荷包来,真是见所未见,其他人自然被她比下去了。端午这天,除了吃荷包蛋,我们最喜欢胸前飘扬着的各色香荷包,有的同学脖子上挂三四个香荷包,真让人眼馋。 上次回老家,姥娘让我们拿了很多鸡蛋,说是端午节就不用买了。在小路旁看到很多艾蒿,我就顺手采了一些,母亲说缝香荷包最好,可惜这种东西你们都不带了。我说:你缝吧,我们会带的。前几天回娘家,看母亲晒了些嫩艾蒿,我知道她又要重操旧业,给我们缝香荷包了。我这一辈人都很兴奋,已经很多年不带了,可以重温一下童年。可孩子们倒不怎么感兴趣,70后的父母们,没几个会缝荷包的,他们小时候,从没带过,所以没什么感觉。 有些好的习俗、传统,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都几近失传了,就像端午节的香荷包,于我们,倒还有着美好的记忆可以回味,对孩子们就很遥远而陌生了。不知香荷包可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如果从我们这一代中断了,真要遗憾万年了,而我们都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宋增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