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去年开始,蒙阴县联城镇常马社区紧密围绕上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安排,不断探索发展路径,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抓好党建的“重头戏”,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把村民组织起来,搭建线上、线下2个交易平台,初步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初衷:增加集体收入,带领村民致富
常马社区以前是乡镇驻地,有712户常住人口,以前的村民对集体的事情缺乏参与热情,更看重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经历几届村两委都没有找到全面开展工作的好方法,党支部立志改变村庄较为落后的面貌,经过多次调研,确定了“办真事,赢得百姓信任;办实事,增加集体收入;办好事,带领村民致富”的工作思路。通过调研发现,常马的土壤结构中具有天然软质麦饭石,培育出的杂粮营养丰富均衡,瓜果更加甘甜爽口。如此优质的天然绿色农副产品,过去却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和销售市场滞后、运营人才缺失,一直局限于当地集市的小范围售卖,做不出大动作,走不上大市场,卖不出好价钱,打不出好品牌。蒙阴县农产品电商如火如荼,常马社区关于此方面的从业人员却寥寥无几。
借助村党支部创办合作社的东风,常马社区党总支发起成立了常马农牧发展专业合作社,把村民手中小米、绿豆、粉皮、中药材等好的农产品资源集中起来,统一包装以常马地标打市场。通过分散管理、组团上市等方式,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使集体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探索:开发土特精品,拓展营销渠道
星光不负赶路人,驻村第一书记张家锡背着常马自产的“山地小米”、“红薯粉皮”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参加了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农产品推介会”,拉开了合作社创业的序幕。讲故事,卖产品,费劲口舌第一次接到了线上订单。回来后,他说:“我们的产品有卖点,只是包装宣传与配套系统网络没有形成,相关人才和人力不足,导致高端市场占有率低,这就是我们下步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此后,常马社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一方面,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带领年轻村民,尤其是居家带孩子的剩余劳动力,深入学习电子商务、新零售,创新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在实战中锻炼、碰撞;另一方面,包装升级产品,将小米、绿豆、粉皮、花生油、苹果等系列产品,以“土、真、纯”的乡土特点重装上市。
合作社通过参会摆摊、直播出镜,对接直供等方式,仅仅在成立后一年时间内,线上线下总营业额就高达200多万元,集体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
立足本土农副产品,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实现集体农户双增收,以软质麦饭石山地土壤为标签的粉皮、小米、杂粮、蜜桃、苹果等二十几个品种的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形势一片大好。
成效:集体拴心聚力,村民热情参与
“今天有活吗?”这是村民尤其是剩余劳动力见到孔书记问的最多的一句话,私家车去县城,都是先问问合作社有没有货需要捎到快递公司,有没有包装物需要购买,百姓中走街串巷的少了,闲暇时间都在合作社从事劳动,茶余饭后聊家长里短的少了,更多的是大家伙儿讨论多种点地瓜还是南瓜,明年是否能成为“网红产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后,村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显著提升,村民对党支部的信任度、依赖感,参与合作社工作的热情迅猛提高。
村民原有的自家种植养殖的农副产品不用去赶集,在家里就有合作社来收购;不用讨价还价,合作社会给出客观公道的合理价格,尤其是对于有滞销的农副产品,合作社能迅速帮忙销售出去。而销售不出门,更多的时间去合作社从事劳务工作,又是一份收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年轻朋友还学会了做微商,自己也能线上卖货,可以自己发货,也可以联系合作社代发。全村形成了学习、协作、激情、上进的和谐氛围。
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建成了8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文化广场,修建了户户通20000平方米,完成改厕300余户,安装太阳能路灯50余盏,并且投资13万元对办公场所进行综合改造提升,修建了6米宽、1.7公里长的农村三年攻坚生产路,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高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让群众发自内心愿意干、乐着干,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薛迎迎 刘雯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