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崮乡探奇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会展赛事 画说崮乡 岱崮地貌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宗教信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行业之窗 崮乡春秋 崮乡小荷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文斋 
崮乡红绿变奏曲
 

尚红云

    史称沂蒙七十二崮、三十六崮在蒙阴。其实仅岱崮镇就有三十多座,因此岱崮独享“中国第一崮乡”的美誉。这里聚集着蔚为壮观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的岱崮地貌群,放眼望去,群崮耸立、层峦叠嶂、巍峨稳固、仪态万千。在这片群崮环抱的热土上,曾经飘荡起搏杀战斗的硝烟,曾经走过激情燃烧的岁月。如今,聪明、智慧和勤劳的崮乡人,正演奏出一曲曲红绿交响曲,演绎出一幕幕日新月异的发展活剧。

    大崮山

    大崮山位于岱崮镇驻地西南3公里处,因山体庞伟、气势雄壮故名大崮,这里曾经是著名的大崮保卫战旧址。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兵工厂、被服厂、弹药库、粮库及蒙阴县大队都驻扎防守在大崮山顶,凭借崮险崖峭的有利地形,成为八路军对日作战的坚固后方。

    1941年11月,一千多日伪军包围了大崮山,在此坚守的八路军鲁中军区独立团与顽敌激战两天后,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大部队奉命撤离大崮山。时任山东妇联执委的陈若克掩护大部队撤离后,指挥几十名机关家属最后从崮顶撤下,即将分娩的陈若克步履蹒跚、行动不便,在转移途中不幸落入敌人手中,被押解到沂水日军宪兵司令部,女英雄坚贞不屈,最后和刚出生一个月的女儿被日军残忍杀害,年仅22岁。

    春节刚过,我陪同著名散文作家厉彦林先生到岱崮采访,来到了心目久仰的大崮山。由于脚伤未愈,同行的朋友劝我在崮下等候,但对这座英雄山崮早已敬仰有加的我不愿轻易放弃这次良机,坚持与大家一起登山。

    驾车沿着新修的盘山水泥路来到半山腰的停车场,步行不远就是山寨北门遗址。这是兵荒马乱的年月,百姓为躲避匪患而修建,战争时期又为掩护八路军作战发挥了独特作用,是山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山寨遗迹。只见精心雕凿的拱形石门厚约四五米,里面有能容身的猫耳洞。山顶平坦开阔,当年驻守大崮八路军修筑的掩体依稀可现,几个硕大的碾滚子依然完好,一块块斑驳的青石板,好像在诉说着山崮上曾经发生过的传奇故事和战斗岁月。几间简陋石屋里住着看山的护林员,周围散养的鸡鹅正在悠闲地啄食着草种,几只可爱的小狗懒洋洋地在晒太阳,一串串金黄的玉米挂满树枝,一眼古井涌动着清泉。旁边有一处宽敞的地窖,冬暖夏凉,隆冬时节,护林员就住在里面。我好奇地询问护林员:“一个人住在山上害怕吗”?他回答说“怕什么?先烈们流血牺牲都不怕,我要看好这座山、这片林,让英雄们安息”。站在崮顶放眼望去,周围群崮逶迤起伏,一种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山下错落有致地散布着一座座村庄,大部分依山而建,白墙红瓦、鸡犬相闻,袅袅炊烟在村庄上空盘旋升腾。半山腰的片片桃树经过冬雪滋润,正待含苞吐蕊,桃农们都忙着修剪打理。当年那些惨烈的战争场面已经被绿水青山覆盖,一排排整齐的松柏傲然挺立,就像当年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威武不屈的战士。

    告别护林员,向导带领我们沿着当年抗日战士和陈若克撤离的路线下山。山路崎岖难行,我们相互搀扶,小心翼翼地往山下挪腾着。我一路在想,当年英勇善战的八路军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怎样生存和战斗?是什么精神支撑陈若克拖着即将分娩的身子带领大部队突围?松涛阵阵、草木摇曳,似乎在解答我的疑问,先烈们就是为了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而战斗、而牺牲。

    来到已经坍塌的东门,只见几块残存的石条横七竖八躺着,这是当年被日军飞机轰炸后残留下的,由此可以想象当年战斗的激烈,女英雄陈若克就是从这里撤退到大崮山下柳树头村被日寇抓获。向导告诉我们,关于大崮山,民间还有很多神奇传说,还有的村民似乎听到山上有枪炮声、厮杀声传出,这些谁也没有证实过,但包含着崮乡人民对英雄的敬仰、对先烈的缅怀。

    獐子崮

    告别英雄大崮山,我们来到了獐子崮茂田农场。初识公茂田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他毅然辞职下海,先是在蒙阴县城南边营建花卉大棚,后来回到老家岱崮开山造林,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公茂田成为全县闻名的山区开发、发展林果的典型,县委发出“乡学北贾庄,村学东上峪,人学公茂田”的号召。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都曾报道过他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改造荒山秃岭的感人事迹,公茂田也曾入选2019年度“中国好人”候选人,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弘扬沂蒙精神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省政协委员。

    年过七旬的公茂田,腰杆挺直、精神饱满、热情好客,他带领我们参观自己精心管理的蔬菜大棚。大棚里的盆栽韭菜翠绿茂盛、长势喜人,获得国家有机蔬菜认证。曾在沂蒙山浴血鏖战的迟浩田将军念念不忘沂蒙山的蔬菜和煎饼,每年春节公茂田都要给迟老将军寄去一些。

    夕阳西下,我们驱车登上崮顶。獐子崮,顾名思义就是獐子经常出没的地方。过去是乱石遍山、寸草不生的一片荒山,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层层梯田一层层绿的崮乡美景。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好似银色飘带蜿蜒山间,杏花已经怒放,桃花正在吐蕊,待到金秋时节,这里就变成硕果飘香的花果山。公茂田深情地说“这是三十多年奋斗的成果,崮上现在有金田杏、油桃、扁桃等几十个品种,獐子崮就像自己从小养大的孩子,我每天都上山转转,看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心里就舒坦高兴”。望着这位把荒山变金山的当代新愚公,我们默默地祝愿公茂田的事业越来越好,獐子崮越变越美。

    梦里崮乡

    夜幕降临,我们下榻在上山下乡度假村,入口处一尊高大的毛泽东主席雕塑让每一位游客肃然起敬。“梦里崮乡”、“上山下乡”、“崮园”美食楼、“人民公社”大食堂,一座座带有时代烙印的老建筑,播放的一首首激越昂扬的红歌,把我们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漫步崮园,华灯初上、霓虹闪烁、波光粼粼,远处的山峦倒映水中,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丹青水墨画。

    这里是蒙阴县东蒙集团崮乡旅游公司依托原三线民丰军工厂旧址改建而成的大型度假村,古色古香的岱崮老街,是近几年重点打造的集购物、餐饮、住宿等多功能兼备的仿古建筑,青瓦白墙、亭台楼阁,一点也不逊色江南古镇,无论外地游客还是回乡游子,置身其中总能找到老家的感觉。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于备战需要和“三线建设要搞好”的战略号召,按照“靠山、隐蔽、分散”建设军工企业的要求,处于沂蒙山深处的岱崮成为三线军工首选。“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一批批科技精英和热血青年满怀爱国激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岱崮的大山深处,不畏艰苦、白手起家,挖山洞、建厂房。规模最大的时候,军工厂的干部职工达到三千多人,当时的繁华程度超过县城,有蒙阴“小香港”之称。随着形势的变化,三线军工企业开始转产并陆续搬迁,这里也成为那一代军工人的乡愁记忆。山风徐吹、灯光摇曳,如今一个集沂蒙精神、军工文化和乡村振兴培训于一体的文旅新区、教育基地正吸引着各地来宾,沉寂多年的崮乡又展现出昔日热火朝天、熙熙攘攘的繁盛景象。

    王维和王栋

    在崮乡采风还有一个大收获,就是结识了两位新一代崮乡创业人,他们是当今乡村振兴有生力量的杰出代表。

    王维四十出头,出生在大崮山下的大崮村。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木匠,母亲曾任村妇女主任,老一辈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使王维对大崮山、大崮村情有独钟,聊起这座英雄的山崮,他侃侃而谈、充满深情,当介绍到通往大崮山顶的水泥路是由他捐资修建,我顿时对这位健硕的小伙子肃然起敬。

    中专毕业的王维最早被分配到县里一家建筑企业,凭着勤劳实干,不久便被提拔为副厂长,但他不安于现状,一心想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打拼一番,在一片挽留声中王维辞掉了铁饭碗,去临沂一家良子保健公司打工,从擦皮鞋、发广告,到干店长、经理、总经理,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功成名就的他仍不满足停步,又辞别令人羡慕的总经理职务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在日照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干火了事业、收获了爱情,从事着化工、木材、煤炭等进出口业务,还担任着日照东港区政协常委、区工商联秘书长等职务,公司也是日照市年度经济发展贡献单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好了农村的发展空间,王维也跃跃欲试。事业有成的他,萌生了反哺家乡、回乡创业的念头,一心想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一展身手,为家乡振兴发展尽绵薄之力。2018年,王维回到家乡,成立了旅游开发、蜂业养殖、林果种植等多家公司。在“崮里花”蜂业公司,王维指着梓河对岸的一片山崮,深情地告诉我们:“那座山崮是天桥崮,原先是一座荒山,父亲在世时承包下来,凿石垒坝,开垦出三十多亩梯田种上了桃树”。接过父亲的铁镐,他继续开垦荒山,并在大崮、天桥崮上种植了大樱桃新品种,在蒙山百花峪也建起了大型蜂场,出产的“崮里花”蜂蜜声名远扬。

    王栋是这次崮乡游结识的另一位返乡创业者。在岱崮镇蒋家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知青农场,我们参观了宽敞明亮的农产品展示大厅、智能化联动大棚以及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这是一家集农业技术开发、水果种植深加工、农业观光旅游及果蔬采摘为一体的大型农场。农场的主人王栋出生于1987年,他常年外出打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步步干到了项目经理,有了一定的财力积累,王栋做出了一个令人佩服的决定:回乡种地。别人一心往大城市跑,他却一意要回农村乡下。媳妇一开始十分不理解,甚至用切断资金、离婚分手相阻拦,但是见多识广的王栋看好了农村广阔天地的发展机遇,毅然来到岱崮梓河岸边发展葡萄种植。在镇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很快办妥土地手续,建起了一片高标准的葡萄大棚。为了改变品种单一、链条短缺的状况,王栋出国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理念,下决心走高精尖特色发展之路。爱人也逐渐转变了观念,理解了王栋和他的事业,随着王栋一起回到崮乡当上了“新农人”。王栋为周边百姓提供就业机会,还帮扶了300多名贫困户。谈及今后的打算,王栋信心满满: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发展绿色产业,条件得天独厚,有党的惠民政策,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自己一定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从过去的硝烟战火到今天的和谐盛世,从老一辈愚公人到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新老崮乡人在这片广袤土地上,演奏出优美动听的红绿变奏曲。如今,乡村振兴集结号已经吹响,在崮乡这片红色热土上,已经搭好了让有识有为之士施展才华、展现作为的舞台,一定会吸引更多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扎根崮乡,共同谱写乡村蝶变的精彩华章。

    本文获蒙阴县第十六届桃花旅游节“诗意桃花 魅力崮乡”征文一等奖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