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圣虎
丁军国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几乎眯成一条线,但贴紧他心爱的摄影镜头时,这双眼睛就变得敏锐起来,那100多幅获过各类摄影比赛奖项的照片就是这双眼睛发现的。
丁军国从1995年开始主攻新闻摄影。幸运的是当时他所在的经保科有一台“雅西卡”旧相机,他如获至宝,有空就向刑侦人员请教,到照相馆跟师傅学习拍摄技巧和冲印方面的知识。虽然以前没有一点摄影理论基础,但是他的照片取材严谨、构图均衡,这得益于多年来写美术字、研究黑板报艺术在视觉上形成的良好习惯。丁军国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钱换回一摞摞的新闻摄影书籍,案头就摆放着一本《人民日报》摄影记者蒋铎的《抓拍》。丁军国说,对他新闻摄影帮助最大的是《人民日报》华东新闻编辑部的张蔚飞老师。张老师很负责任,不但给你退稿,而且还指出照片不能刊发的原因。老师指出的毛病,使丁军国受益匪浅。张老师还向丁军国推荐了一本书,叫《华东写真集萃》,书虽然很薄,但在丁军国新闻摄影的历程中留下了厚重的印象。一次,由于下班时忘记关窗,放在桌上的《华东写真集萃》被雨水打湿,粘连成一块,他就放在脸盆里用水慢慢浸泡,然后向“玄奘晒经书”一样,小心翼翼的一页页揭开,放在地板上晾干后重新装订起来。
一张成功的照片,必须视角独特,抓住最具典型意义的一瞬间。典型瞬间即决定性瞬间的选择是一个人思想的最好体现。拍摄同一件事物,其典型之处很多,作者如果能抓住最经典的那一瞬间,就成功了。譬如在体育摄影中运动员跳高的镜头,不同的人会拍出不同的画面,起跳、越杆、碰杆落地的不一而足,这时就得抓住一个最能体现事情本质的决定性瞬间。新闻摄影的关键在于镜头后面的脑袋,决定一张照片的新闻价值在于人的思想,在于照片本身蕴含的思想性。丁军国如是说。平时多观察,遇事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现象的背景又是什么,再反过来思考,背景下出现的现象,从现象中抓取最具典型的瞬间。其作品《警民联系册飞进百姓家》表现的是民警在“三百”活动中走村串户发放警民联系册的事件。一本小册子就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沟同了警民关系,折射出新时期警民之间的鱼水深情。丁军国随警深入农户家中,在他们神情最自然、最生动的时候按下了快门。作品先后被《检察日报》、《人民公安报》、《大众日报》等全国14家报刊采用。丁军国给新闻摄影做了这样注释:照片既是客观记录历史,又是主观上思想的定格。现在丁军国拍摄某个事物之前,总是先在脑海中把这件事物可能出现的画面细节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新闻价值在什么地方,那个镜头最出彩。去了现场之后不当导演,不干扰他人工作,随着事件的自然发展,典型瞬间也就进入了镜头。他的许多获奖作品如《大山里的片儿警》、《流动的风景线》、《送法小分队下乡来》均体现了这一创作理念,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和思想的启迪。
丁军国精心雕琢反复提炼画面的语言,创作出既一语中的,又富有文采的标题,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就是一篇现场新闻。一次去百花峪创作,巧遇一对新人在竹丛中拍摄婚纱照。秀美的风光是他们眼里的风景,而他们却是丁军国镜头中的风景。画面构图新颖,真实自然,摄影师的专注,新人幸福的笑脸,还有摇曳的青青翠竹定格成为永恒,而《绿竹山村留俪影》的标题更是独具匠心。强调了照片与文字的并重、相容、互补,体现了新闻摄影独立报道新闻的独特效果。
丁军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用镜头品味生活,家乡的灵秀山川、淳朴民风给了他大量的创作素材,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使他的作品透露出纯真质朴的感情和无限的生命张力,形成了根植于自然的朴实特色。其作品《团飘屋的变迁》、《美校实习生蜂拥百花峪》、《崮乡风情》等均取材于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表现的是一种生活,是一种生活的日常状态,这一点是他深入生活、挖掘日常生活新闻的独到之处,读者读后无不为丁军国热爱生活、熟悉生活、真实反映生活的态度所折服。硕果盈枝,芳菲满园,短短几年时间里,丁军国共在《农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各类报刊发表稿件4000余篇,其中新闻摄影作品2000余幅(组)。他连续5年被《大众日报》、《临沂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连续17年被蒙阴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先后8次被临沂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评为全市严打宣传先进个人和全市公安宣传竞赛先进个人;1998年5月举办了临沂市首次个人新闻摄影展,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为此发来贺信;2002年1月,丁军国从数百名参评者中胜出,荣获第八届“山东省业余记者十佳”称号。 (原载《中华新闻报》、《青年记者》、《齐鲁晚报》、《新闻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