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豪,因为我是沂蒙人;我骄傲,因为我长在沂蒙崮下。我曾不止一次地走近英雄孟良崮、抚摸英雄孟良崮,然而每一次登上它我都心潮澎湃,激清难抑。英雄的孟良崮啊,你岂止属于沂蒙人中的一个我,你是沂蒙人的自豪和骄傲,你永远属于沂蒙山,你永远属于人民群众,你永远属于世界。朋友,走近英雄孟良崮吧,抚摸英雄孟良崮吧,去感怀那铮铮铁骨,去聆听那岁月风铃……
孟良崮位于沂蒙山区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属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面积1.5平方公里。相传宋朝杨家军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现在山上尚有旗杆窝、跑马梁、拴马石、试刀石、刑场等遗迹,山下有一片废墟,据说是焦赞的营盘。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孟良崮以其独特的地貌和惊天地、泣鬼神的孟良崮战役而名扬海内外。
我最近一次登上英雄孟良崮,是在国庆“十一”长假期间,几位朋友约我利用旅游黄金周出去逛逛,可是到哪里去呢?近的嫌近,远的怕远,最后有人提议去孟良崮。对于我来说,屈指算来已经先后去过孟良崮两次,但一种不可名状的缘故,让我还是欣然前往。我们乘车从沂水出发,进入蒙阴高速公路后,远处雄伟的孟良崮便进入我们的视野,遥遥在望。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孟良崮山脚下,只见孟良崮上一片郁郁葱葱,惟有那巍峨的高耸入云的白色雕塑清晰可见。
车子缓缓前行,我们驱车径直来到山前,走进了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的孟良崮战役革命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毅元帅、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塑雕,它座落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前面,雕像高7.75米,其中底座高2.75米,红色花岗岩上镌刻着陈毅元帅的《孟良崮战役》长诗:“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陈毅元帅当年写的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绘声绘色地叙述了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两位将帅雕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作为孟良崮战役主要指挥者的光辉形象。
望着两位将帅的塑像,我仿佛又看到了陈毅、粟裕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英姿和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动人情景,又仿佛看到了当年大军云集、烽火四起、杀声震天、生死激战的壮烈场面。1947年5月13日,陈毅、粟裕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战法,打了一场漂亮的山地运动歼灭战,将进犯鲁南解放区的急先锋——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蒋介石宠爱的御林军整编七十四师,从敌人第一线八个整编师(军)当中剜割出来,围困于孟良崮周围。经过两天三夜激战,这支全部美械装备、训练有素的所谓“王牌军”,上至师长,下至马夫,32000 人无一漏网,中将师长张灵甫也在主峰大崮顶被击毙。
当年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迟浩田上将几十年后写过一首长诗,其中有一段描写了这一史实:
“孟良崮上, 十万勇士, 百倍勇敢, 千倍忠诚, 向那敌首盘踞的残洞勇猛冲击, 血染的战旗飞向那巍巍山顶。”
孟良崮战役,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的嚣张气焰,对扭转华东及全国战局、实现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出击乃至新中国的成立起了重要作用。孟良崮,作为解放战争的一座丰碑而载入史册。
告别陈毅元帅、粟裕将军,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该纪念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陈毅元帅使用过的办公桌、粟裕大将使用过的作战指挥包等重要历史文物。纪念馆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门厅正面是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题词和孟良崮战役大型沙盘。战役厅以时间先后为序,展示了战役经过及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表和参战部队的进攻、阻援情况。支前厅展示了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情况。英烈厅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战斗英雄的事迹情况。双拥厅介绍了蒙阴县走出山门,开展异地拥军,获得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县的情况。
在支前厅里,我们伫立了良久,这里展示了一辆已经破烂不堪的木轮车,这辆木轮车对于沂蒙人来说是再平凡不过的了,然而就是这普普通通的木轮车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这木轮车,就推不倒蒋家王朝,也甭想打垮七十四师。小小木轮车,渗透着当年子弟兵和人民群众的骨肉亲情。在世界各国的战争纪念馆里,也许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展品,这也是世界各国军事家研究孟良崮战役所始料不及的。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的原始工具,会和战争联系在一起,更没有想到,它能够给中国革命带来那么大的贡献。正如陈毅元帅所说过的一句话:“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这也难怪有人把今天的人民军队比喻为“小车推出的长城”。
离开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们来到了纪念馆后面翠柏掩映的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在孟良崮战役胜利37周年后,粟裕这位孟良崮战役的指挥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惟一的一位由士兵逐级晋升为大将的总参谋长与世长辞,享年76周岁。遵照粟裕大将的遗愿,他的夫人楚青带着儿孙来到孟良崮,撒下了将军的骨灰,因为这里有与将军一起相濡以沫、出生入死、血雨飘来湿战袍的战友,将军到死也忘不了要和他们长眠在一起,他深深地眷恋着这块热土。
在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后面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英名,寂静的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斯人已逝,英名永垂,流逝的岁月拂去了战争的烟尘,留下了这2800多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名。抚今追昔,饮水思源,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
走出孟良崮战役革命烈士陵园,沿着蜿蜒的柏油公路,我们继续驱车向孟良崮的主峰——大崮顶驶去。车到半山腰,我们下车开始步行。放目远眺,群峰逶迤;抬头仰望,三把刺刀状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直刺苍穹。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昔日血与火的战场已荡然无存。今天的孟良崮,松柏滴翠,百花飘香,只有那一块块岩石上依稀可辨的斑斑弹痕告诉人们,这里半个多世纪前曾发生过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 拾级而上,我们终于登上了孟良崮顶峰,来到了巍峨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下。该纪念碑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1984年为纪念著名的“孟良崮战役”而建。纪念碑碑高30米,由三块状如刺刀的灰色花岗石筑成,象征着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的武装力量体制。底座为边长20米、高1.6米的正三棱体,组成一个枪托,象征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托的周围是红色围墙,象征着高山下的花环。纪念碑的上下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象征着军民团结必胜,人民战争必胜。碑中部正面镌刻着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碑东面镌刻着陈毅元帅《蒋军必败》诗词和粟裕将军的题词,碑西镌刻着刘少奇、朱德、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
瞻仰了孟良崮战役纪念碑,我们在纪念碑下合影留念。留下的虽然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照片,但刻在我们心中的却是一片神圣、纯真、永恒的纪念。置身崮巅,眺望远 方,秀丽的蒙山沂水如诗如画,使人不禁想起毛泽东同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诗句来。忆昔抚今,眼前的孟良崮已是山明水秀,安谧祥和,大大小小的水库,像明镜一样镶嵌在山间,扬水站腾空而起,经济林果丛丛点点,条条柏油公路蜿蜒起伏,犹如银蛇飞舞。昔日光秃秃的沂南县代庄一带,如今林草茂密,景色优美,已发展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昔日的蒙阴县垛庄一带,有名的山穷、人贫、文教卫生落后,如今这里修建了孟良崮中学、孟良崮医院。可以告慰烈士们的是,他们的鲜血并没有白流,他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在这里正变为了现实。经过全县人民的积极努力,蒙阴县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依托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蒙阴建设得如在画中,并发展成为“中国兔业第一县”,人民群众正过上了富裕美好的生活。 又一次抚摸英雄孟良崮,又一次灵魂得到了升华。在结束孟良崮之行的归途中,我小心翼翼地采摘了两片枫叶,又拾起了两块山石,以此作为对长眠在英雄孟良崮的烈士们的深情留念。(远山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