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蒙阴八景”,根据清康熙二十四年《蒙阴县志》(以下称旧志)记载,即是“南山仙洞”、“ 蒙山叠翠”、“ 汶水拖蓝”、“ 堂阜遗迹”、“ 龙泉漱玉”、“ 中山晚照”、“ 张子书堂”、“ 嶅峰卓笔”。
1、南山仙洞
旧志载:“仙人洞,在城南五里蒙阴山上,广容百余人,汉承宫隐此,为本县八景,曰南山仙洞。”今人俗称仙人洞,位于蒙阴山之阳,海拔417米,洞口朝南偏西。在此仰望山顶,松柏点点,俯瞰河流如带,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自古以来,就是齐鲁名人隐居、游览、读书、赋诗的地方。洞南北长19米,东西宽15米,高4.5米宛如一大客厅。洞内立有石碑,动壁有石刻画像及篆字。洞顶常年滴水,声音叮当美妙,给游人无限乐趣。游完此洞,可到比邻——全国十大啤酒企业之一的山东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品尝用麦饭泉水金银花精心酿制的银麦啤酒,激情飞扬,不亦乐乎!
2、蒙山叠翠
旧志载:“在城南三十里,山绵亘三百余里,历费、蒙、沂诸境,邑居山阴,远眺岩峦,苍翠欲滴。”蒙山成为蒙阴八景当中,唯一名扬全国,举世看好的风景区,现为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主体、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东省文明旅游区、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等荣誉称号,年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
3、汶水拖蓝
在蒙阴县桃墟镇汶水与桃墟河汇流处。旧志载:“在城东三十五里苏家堠之西与桃墟河汇流处,其中独有方广数丈,严冬不冰,其下必泉脉之所出也。”这两条河流汇流处,水深变蓝,上映蓝天,水天一色,近有月牙桥,景色秀丽。解放后,岸堤水库淹没其处,该景不复存在。而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碧波万顷,舟艇如织的云蒙湖旅游景区。
4、堂阜遗迹旧志载:“在城西北三十里西高都庄,世传管子脱鲁囚处。旧有夷吾亭,今久废。”《沂州府志》载:“堂阜,左传庄公九年管仲脱囚于此。杜注:蒙阴西北三十里有夷吾亭,即堂阜也”。旧志云:“堂阜,左传庄公九年桓公杀子纠,管仲请囚,鲍叔牙受之,及堂阜而脱之,即此,今为本县八景之一”。后人在管仲脱囚处建亭纪念,称之为“夷吾亭”,即堂阜遗迹,现已毁坏,有一块记载此事的八楞碑,也于“文革”中遭破坏。
5、龙泉漱玉
旧志载:“在城西四十里汶南村,水势喷薄,淙淙作碎玉声。夏月临之,泠然忘暑。”此泉现仍奔流不止,是在新泰市汶南村南与果庄村北处青石山岭东北处,原蒙阴县曹庄煤矿生活区后,由于行政区划变更,今已划归新泰市,此景已不再隶属蒙阴县。
6、中山晚照
旧志载:“在城东北六十里坦埠集之西北,有中山古刹,昔年金碧辉煌,今就倾颓也。”宋元丰年间(1078—1085)建。因建于中山之阳,故名。1188年(金大定二十八年),寺中铸有一口重达1000余公斤的大钟,故曾名钟山寺。鼎盛时期,庙地500余亩,和尚500余众。太阳西下时,寺北山间有神奇景象出现,宛如峨眉山金顶佛光,但极为罕见,是为“中山晚照”。此处名胜古迹繁多,有宋神宗在此制响石碑,宋文学家苏东坡也曾至此。此寺已毁坏,现尚存5株汉柏、3株唐槐,3株明代银杏。
7、张子书堂
旧志载:“在城东北三十里莫庄之西北,即北麓书院也,久废。旁有洗砚泉。”《沂州府志》云:“张子名垫,蒙阴人,隐居教授,以荐举召入太学,授翰林院检讨不就。”张子当年变卖家产,修建义学,穷家子弟入学概不收费。其教学严谨,成绩斐然。教书几十年,桃李遍天下。旧官府多次欲招之为官,但张子远避深山或婉言谢绝。晚年贫病交加,婉谢他人照顾,直到步履维艰时,仍是循循善诱,教导学生。书堂遗址犹存,多有文士来此凭吊。
8、嶅峰卓笔
旧志载:“在城西北四十里,跨新泰县界,一峰插云,望之如削。”嶅峰,又名青云山、锥子山。东部、南部山势突兀,而西部、北部地势平缓。由蒙阴县西望,嶅峰卓尔不凡,像一支毛笔直刺青天,故名嶅峰卓笔。对此,当地民众有“新泰岭,蒙阴景”之说。明代公一扬曾经写诗叹咏:“孤峰卓笔欲描空,泼墨烟云兔颖雄。笑我漫吮丹粉色,晴天如在有无中。”
(李 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