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再次来到岱崮,已是初秋时节,天也高气也爽,登高望远,阳光洒面,衣襟拂动,感切脚下的山与水,飘然几分玉树临风的情怀。山浸在阳光里,郁郁葱葱又分外明朗,水嵌在山野里,晶莹剔透且情深谊长。深呼吸,想吸进和山野一样的胸怀;放声喊,想喊出和崮一般的魂魄。脚下的花草在微风中笑,花草旁边的青石在思考......
陪同北京大学崔之久老先生,中科院杨逸畴老先生一行十多人来到岱崮,来考察即将宣布为中国第五大岩石地貌奇观的“岱崮地貌”。
车停在山野田间柏油路上,下车后,众多崮景观映入眼帘,就像远观雨后霓虹般壮美,大家都不约而同拿出相机拍照,脸上映满了七彩,又犹如天降蜃楼。两位老先生齐眉仰望,用一生饱览大好河山的经历凝视,言语间透出喜悦,进而谈笑于声......
南北岱崮,崮的标志性山体。两崮分与南北,咫尺相望,像一对孪生兄弟。南岱崮像是哥哥,相对清瘦高耸些,据说它可以遥望泰山,可传递泰山的安康与祝福。一座小山村依偎其脚下,青墙红瓦绿树,崮是它们身后的守护神。北岱崮憨厚端坐,储笑无语,与南岱崮默默相应。以南北岱崮为首,龙须崮、油篓崮、瓮崮、板崮、团圆崮等错落交映、环绕,环顾其间没有了方向感,只觉眼前影像角度的万千......
车继续前行,山间的小路时而密树丛生,时而溪水潺潺,时而山村点点,偶见山民的身影,在这初秋的画卷里是山间最跳动的音符。隔着车窗穿行在画里,不知不觉失去了自我,寻找那最有灵气的出处,往往是画里闪动的抽象的一笔。
我脑袋里在为这幅不断展开的画卷拉着一曲小提琴协奏曲,曲调犹如眼前景色般流畅------翻过了山岗,穿过了桃园,一群孩子的欢笑声逝远,小桥、流水、人家映上了车窗......
卧龙崮为这一协奏曲点上休止符,眼前一片的开阔。此崮因狭长,极似卧龙而得名。踏过了一块叫“八亩地”的农田,卧龙崮裸露的岩石在我们脚下。站在龙尾,向南望,看不到龙首,只感觉站在龙的脊梁上,自己的渺小。向导直接把我们领到几个大石圈前,在平滑的岩石上,其圆十分规整,圆圈中心有圆孔,引起了众人种种猜想。向导告诉我们,这里是古山寨的一部分,该崮的山寨为金元时期所建,迄今700至800年的历史。我们看到的石圈为仓储底基,有隔水、引水、梳水作用,沿圈砌墙,上覆团瓢,即可储存粮食物品。再往前走,来到一峭壁旁,一峭石从龙体开裂去,与周围的景观有着不同的气质。我猜想是脱落的龙鳞吧,龙受伤了,伏在在这里疗伤,于是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卧龙崮。卧龙在这里片刻疗养可能对人来说是成百上千年时间,于是古人便有了机会在卧龙上建寨生活。我想巨龙总有一天会再次腾飞,给岱崮这个地方留下美丽的传说。古山寨残垣段壁一一呈现在眼前,石房子遗迹有序排列在崮的两边,我便可以想象当年山寨的繁华,世外人间的情景了。我想龙应该是中国人的救世主了,不但为人间泼洒甘露,在自己落难时也不介意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乡民躲避战乱的场所。于是不难理解国人为什么要称自己是龙的后人。
我一直陪伴在青岛大学孙文昌教授身边,老先生都七十多了,步伐依然娇健,我一直在后面追,看样子老先生是不见龙头不罢休。快到龙首时,岩石上一石刻棋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向导说这棋盘很有来历,当年老龙受伤落难在此,要九九八十一天才能复原,于是龙的两位仙友来看望老龙,两仙友不愿离去,便在岩石上刻下一棋盘,一边下棋一边和老龙聊天。事过境迁,如今两仙人不见了,只留下了棋盘,老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康复。
到龙首了,不禁回首远望,巨龙静静的伏在这里,数百年,数千年,数万年,曾经沧海也已是桑田,老龙身上长满了青草,不知那九九八十一天还有多远。卧龙崮上到处是青草,望去只有一棵小松柏孤零零矗立在崮上,这棵小松柏被当地人叫作“美人松”。相传,当地一懂医术的小女子知道龙遇难在此,便独自上山为龙医治,将疗伤的山草药种在龙的伤口处。龙被一邪神所伤,得知小女子救治神龙后,便用咒语将其加害。龙为了感恩,将小女子的尸体化作崮上唯一的树,来怀念她。远望去,无论从什么角度看,“美人松”婀娜的身姿都孑然一身,让人追忆。听着卧龙崮上美丽的传说,不禁心情沉重的远望,对面的群崮一一在目, 不知还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回荡在这大山里。卧龙崮是观崮的极佳平台。登临崮顶,南可眺岱崮镇新姿,东西可缆桃林、田园风光,远可眺千姿百态的崮风光......
映着落日的余辉,告别了卧龙崮。透过车窗,再次远眺,从北向南绵延千米,体魄依然那么健朗,面容沉稳安详,龙首微微翘起,内心似乎积聚了腾飞前所有的力量。美丽的传说总是能给游人许多浪漫、天真的想象,卧龙崮的腾飞或许只是在人们心中。但岱崮这个美丽的地方,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插上“岱崮地貌”的翅膀,像龙一样腾飞起来,带着崮乡人民的深情厚义、美好祝愿,像神龙泼洒甘露一般,遍布神洲大地!祝愿岱崮的明天会更好!(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