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 勇
奎山历史文化悠久,发达的交通、特殊的历史环境和自然条件构成了吕母传说产生、发展和传承的主客观因素。
在奎山街道徐家村西,奎山西麓,崮河东岸,有吕母起义的遗址——“吕母崮”。
《后汉书·刘盆子传》记:“天凤元年,琅琊有吕母者,子为县吏,犯小罪,宰论杀之。吕母怨宰,密聚客,规以报仇。”
《汉书·王莽传》记:“天凤死年刘月……琅琊女子吕母亦起。初,吕母子(吕育)为县吏(游檄,掌易乡的巡察缉捕),为宰冤杀。母散架财,以沽酒买兵弩,阴厚贫穷少年,得数百人,遂攻破海曲城,杀县宰,祭子墓。”
1994年版《日照市志》载:“西汉天凤四年,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女领袖吕母,率众聚义,攻破海曲县城(今之日照),杀官劫牢,开仓济贫。事败后率部乘舟浮海,据守岛上(今之吕母岛),现开山崮子山村尚有一大土崮遗迹存。”
近年,田文阁所著《老家日照》中也有详细记载。
吕母的传说自汉代产生以来,在民间口头上广为流传,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著作咏述。
当地传承人物有刘金瑞、崔久乐、陈淑东、刘松贤等。
吕母起义的遗址——“吕母崮”,为一上顶直径70米、高5米的圆形土台,是吕母起义时的点将台,位于奎山街道徐家村西,崮河岸边。现尚存石镢、石斧、铜箭头、骨箭头等古器具。
吕母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吕母的传说赋予了这个人物以传奇性。在吕母的传说中,记录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纪实性特征;由于传说年代久远,内容逐渐丰富,其内涵涉及政治、教育、社会、宗教、文学等许多领域。
吕母的传说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能够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在于它集中表达了人民的心中愿望、心灵呼唤和精神寄托。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人民对其怀念、敬仰之情没有改变。千百年来,吕母精神凝聚着人心、凝聚着力量,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世代传承,不断进步,不断走向新的文明。
吕母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是广大妇女寻求自由和解放的优秀典范。吕母起义的遗迹吕母崮是广大农民群众反抗封建统治的历史见证,是教育人民团结起来反抗剥削压迫的生动教材。吕母崮遗址遗留了大量的汉代文物,对研究这个时代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在历朝历代,吕母精神都得到仁人志士的广泛关注,并留下了许多激情澎湃的优美文字,也因此提高了奎山及山东的知名度,影响积极而深远。
吕母的传说虽然在市、区街道各级的大力保护下,得以传承、弘扬,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吕母崮因年久失修、缺乏资金等问题,遗址受到了一些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现仅存高5米、顶部为月牙形的土台。1979年11月,吕母崮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奎山党委、办事处责成文化站等单位及所辖村派专人负责对遗址进行保护。
2003年6月,开发区召开了“保护奎山民间艺术,打造奎山特色文化品牌”会议。明确提出,吕母的传说是开发区特色文化之重点,要全力进行保护、弘扬。吕母传说在当地流传久远,从古至今,历代名人志士都前来参观拜访,并留下了优美的诗词借以怀念,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