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松崮山下有个山洞,洞中光线昏暗,幽深莫测。一股泉水从洞口奔流而出,雪白如玉,清脆如琴,四季常流不断。那时候,松崮周围树木参天,藤萝密布,虎狼出没无常。
斜对着洞口的一块平地处有一口草屋,住着一对年迈的夫妻。老两口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呢?因为皇帝连年对外用兵,老两口的儿子都被征兵服役戍边了,一去就杳无音信。祸不单行,征税的又三天两头找上门来。家中无粮,又无银钱,他们只好跑到这深山老林里躲起来了。在这里老两口儿以采摘野果、猎获禽兽为生,日子尽管清贫,但不再受官府骚扰,倒也忧然自得。
光阴似箭,老两口渐渐老了,终于有一天,老头儿在追猎野兔时,把脚崴了,一连好几天卧床不起,家里眼看就要断炊了。这天晚上老两口儿愁得睡不着觉,呆呆地望着对面的山洞,忽然一阵微风吹来,洞口隐约发出光来,借着微光,老两口看见一个仙女出现在洞口,眨眼之间,仙女飘至面前对老两口说道:“我是炉神庙里的仙姑,见二老在此艰难生活,又无儿女待奉,真是让人痛心,这里有一块带字红绸,也许能帮你们。”说完仙女便不见了,只见地下确实有一块红绸,只见上面写了一首诗:
洞内有珍宝,色红能镇妖。
安神又静心,生活离不了。
要取珍宝易,须过独木桥。
贪心桥易翻,知足方牢靠。
一年两鞋底,莫愁多难熬。
所言不计取,性命不可饶。
老头便跛着脚从洞口爬进去,爬了几步,眼前忽然明亮起来,洞中越来越宽敞,可以躬着腰走了,老头又走了几步,就看见一座独木桥,桥极窄极细,桥下面是黑黝黝的深涧,望一眼都头晕目眩。老头儿闭起眼睛慢慢爬了过去。走不多远,嘿,眼前忽然出现一堆小山似的朱砂!那朱砂就像云霞一样灿烂,像火焰一样鲜红,老头恍然大悟:敢情绸子上写的珍宝就是这玩意儿?老头脱下鞋,装了两鞋。他牢牢地记着神仙的嘱咐,没敢多装,就从原路返回了。
到了洞外,逢集这天,老两口取了一小勺朱砂到集上卖了,换回一些生活用品,两鞋朱砂卖完,时间也恰好过去一年,就这样又过了好几年。
一天,老两口儿子在集上卖朱砂,被征税的衙役发现了。他们二话没讲,把老两口儿五花大绑推到了县衙。
县官当即升堂,把惊堂木一拍,装腔作势地喝道:“老头儿,你知罪吗?”老头儿说:“回大老爷的话,草民不知道所犯何罪?”县官喝道:“大胆刁民,你无视王法,私逃皇税,蔑视朝廷,罪不容赦,你还敢狡辩吗?”老头儿说:“大老爷,草民不是故意逃税,只因家境贫穷,实在没有银子交税啊!”县官问道:“那你家的盐钱从何而来,莫非是偷的不成?”老头儿说:“回大老爷,草民生性老实,从没做过贼。”县官恼羞成怒:“来人呀,给我拖下去往死里打。”老婆子一看,这还了得,老伴儿若大年纪,能受得住几棒啊!于是不得已,把取朱砂的事说了。
县官闻听大喜,暗想:天机在此,我这小县官儿发财的机会到了。县官立即把老两口儿打进大牢,回到后堂跟老婆合计了一宿。天刚蒙蒙亮,县官瞒着众衙役,偷偷带了一条大口袋出发了。
县官到了松崮山下,找到山洞,爬进洞去,乍一看到光灿灿的朱砂,不由得心花怒放。他手刨脚蹬,开始装朱砂。前一捧,后一捧,左一捧,右一捧,直把大口袋装满才罢手。他累得狗熊似的,呼哧呼哧直喘粗气。
歇了一会儿,县官去背大口袋,没想到朱砂那么沉,可再沉他也要背走。刚哆嗦着爬上独木桥,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就听天崩地裂一声响,那独木桥陡然间化作一条小白龙腾空而起,县官和大口袋一起摔进了山涧。
再说那老两口儿,本来就没啥罪,不久就被新任县官释放了。老两口儿步履蹒跚地回到自己的茅屋,发现洞口有一布袋朱砂。靠这袋朱砂,老两口幸福地度过了晚年。
从此,这个故事传开了,人们都把那个洞叫朱砂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