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树声
沂蒙山区深处,过去流传有“山杠子”一词,是说的居住在深山里的人。顾名思义,好象也有山里人上山下山主要靠扁担或木杠挑、背、撅东西的意思。“山杠子”的特征是:憨厚老实,性直粗莽;有话直说,讲笨道理;勤俭为荣,无高追求;粗茶淡饭,俗衣便衫;栖不择居,图避风雨;耕作陈旧,不怕流汗;臂壮腰健,一身山劲......。所以,还不能说是贬义词,而是与非山里人对比而言的。
我们过去到这些地方去工作,常亲眼目睹他们在生产生活中自然显露的这类特征。如:用牲畜耕地时,不用带滑轮的耕得深又省力的新铧犁,而仍用老式笨重拖地的犁,说新铧犁不习惯,不好用。用土陶壶烧水,既慢而费火,他们说这水好喝,不是舍不得钱买铁壶。丰收了,他们说应该做一座豆腐来庆贺和慰劳家里人,让全家人吃个够,没有人会提别的要求。不能做重活的老年人,每天凌晨即起床,背着粪篓去野外铲拾零散的牛羊猪狗粪便,说丢了可惜,拾回来就是粮食,还说人总不能吃闲饭呀!村干部到管理区开会,布置了半天的工作,他回来只用几句话、几分钟就传达了下去。若有如水利建设一类的义务活,怎样部署就怎样干,用不着作动员,绝对不走样地完成任务。冬闲了,他们推石头推土回来,堆在那里,等待经济条件具备时盖屋,或者先打地基,平时有空就附带着干,有时几年才盖成一口屋,说这样盖屋不觉紧巴、不觉累。在村里,尤其在集上,常看到有窝着头发纂髻的中老年妇女,还有脚脖上缠扎腿带的。有次,我们坐长途汽车,在一山村小站,看见有个长得很好看的姑娘,上车时不小心,一只鞋子被人踩掉了,从破裂的袜子后边,裸露出了呈黑色的脚后跟,显然很少洗脚......。
非山里人看到这些景况,大都带有一种同情怜悯的心情,说他们是“山杠子”,也有极少的人持鄙视和耻笑眼光的。其实他们自己也自称“我们都是‘山杠子’。”意思是比不上外边的人能干大事情,也是谦虚。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看这些“山杠子”,尤其可贵的是他们高尚的美德和“愚公”的精神,那美丽如画的梯田,那葱葱绿绿的山坡,那碧水涟漪的水库塘坝,以及那环山蜿蜒的山村公路,哪一项不是“山杠子”们默默辛劳的“杰作”?就是战争年代浩浩荡荡的担架、小车“支前”队伍中,也往往是“山杠子”们跑在头里打头阵,再苦再累也从无怨言!
如今,随着山区的变化,“山杠子”一词似乎正趋消失,可这种美德和精神却还在受到人们的尊崇,而且继续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