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崮,位于山东省费县位于费县城东北22公里处。是蒙山东端的最高峰,海拔762.7米,面积9平方公里。为费县、沂南界山。清光绪年间称五彩崮。《费县志-卷二-山川》载:“五彩崮,县东北五十里,自黄草关而东日燕子山,出云山,再东起两峰,俱名五彩崮。”山体由太古界泰山群片麻岩构成。东麓汇水入蒙河,两侧水入祊河。
祊(beng)河———流经临沂市区的又一主要河流。 有不少外地朋友路过此地时,都把这条河称之为方河。具体地说,祊河是沂河的支流,发源于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的大筐崮(今名太皇崮),流经山东省费县梁邱镇、费城镇、胡阳镇、探沂镇、新桥镇,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在临沂城北汇入沂河。
关于“祊”,《辞源》的解释是:“邑名。《春秋》隐公八年:‘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注》:‘祊,郑祀泰山之邑,在琅琊费县东南。’”《辞海》的解释是:“古邑名。春秋郑国祀泰山的汤沐邑。在今山东费县东南。”祊河流经祊邑,故名。
祊邑今已无存。宋代《寰宇记》说:“今县之外城即故祊城。”外城即今南关,考其位置,应该在郭家园东、祊河西岸,也就是现在的集贸市场一带。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在一些文字、地图,把流经费县县城的河段称为温河、温凉河,把万松山以下的河段称为祊河,这是不恰当的,不仅与古代典籍不符,而且与祊河名称的来历也吻合不起来。应该把祊河向上延伸到费县县城为妥。
在费县县志里,就有清乾隆皇帝路过这条河时,御题《渡祊河》诗的记载。
“郑宛归鲁泰山祊,
因以名河出大筐,
清俊合流波益浩,
万松就在水中央。”
另有人考证认为:“郑伯使宛来归祊”的经过是这样:郑桓公(公元前806-前771年在位)做周王朝的司徒时,以王朝的势力,强取鲁国的祊邑,作为他陪周王祭祀泰山的住所(即所谓汤沐邑)。春秋时,周王不祭祀泰山,郑武公(公元前770-前744年在位)乃用祊邑和璧玉换得鲁国的许田。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三月,郑庄公派使臣宛到鲁国,正式将祊邑归还给鲁国(事见《春秋》隐公八年)。直到鲁僖公(又称鲁厘公,公元前659-前627年在位)时,才把许田从郑国手中取回来。许田即今天的费县探沂镇许由城村。
(孙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