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论述,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等。在蒙恬故里联城镇和恬村,就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四代从军,从战火纷飞的淮海战役到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从报国参军到成为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他们用家风“小气候”,温润着社会“大环境”,他们默默付出,展现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一家四代参军传承良好家风
姚玉富,和恬村退役士兵。曾在济南某军区服役,由于身体原因带病还乡。说起他们家族四代从军的故事,他可是滔滔不绝。
“我的父亲是姚作田、大爷是姚作云、三叔是姚作忠。他们弟兄三人当年一起投身革命,共同参加了淮海战役。虽然分工不同,一个是担架队队长、一个是民兵连长、一个是正规部队的连长,但都为了我们的淮海战役出了一份力。兄弟三人齐参军,这在当时年仅6岁的我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更是传为当地的美谈。”
后来,在父辈们的影响下,我也报名参了军,在济南短短的两年。部队大熔炉锻造了我,即使后来我回家了,我也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兵。后来,我做主把我儿子、孙子都送去当了兵。儿子当兵期间荣立二等功一次,也成为了预备党员。现在孙子在山西服役,前几天部队里军事大比武,他文比武比都是第一名,还有我们全家照片最多的就是我们穿军装的照片。”姚玉富满怀骄傲的说。
退伍不褪色坚持公益数十年
姚玉富退伍回家以务农为生。看到村里有个沙场,来来回回的运沙车,经常将一些沙子洒在了村里的道路上。他感觉到路上的障碍物就是无声的命令。于是他就回家拿出了自家的大扫帚,开始义务扫路。有的时候早饭也顾不上吃,姚玉富就是开始扫,出门的时候看到也要扫,有的时候一天下来要扫两三次,才能达到他的满意,就这样一坚持就是四五十年。后来村里雇佣保洁员,想让他成为保洁员,毕竟有一份收入,姚玉富也摇头拒绝了。他说“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这是做好事,哪有拿报酬的道理。”再后来姚玉富扫大街的范围越来越大,不仅仅局限在本村的道路上,而是扩大到村外、大桥的马路上。
今年,村里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为爱加油”志愿服务队,姚玉富主动报名,成为了村里第一批志愿志愿者。于是便经常可以看到姚玉富身着红马甲、戴着小红帽在村里大街小巷清扫道路、到贫困老人、孤寡儿童家里走访慰问、在田间地头帮助村里义务宣讲征兵政策等其他党的惠民好政策等。
“明月照海显澎湃,忠心报国世代传”,在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莫测高深的文化,但他们用至情至性的真诚,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忠诚奉献的行动,传播着爱国拥军的正能量。(龚晓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