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我是在一个暮色四合的黄昏,轻轻地推开了那扇门楣上悬挂着“郭有刚诊所”的门,空气里氤氲着中草药特有的苦香,一位温和的男子安静的坐在桌子后面娓娓而谈,他身后是分成很多带抽屉的小格子的中药柜。在他面前摆放着数十本各种红色的毕业证书。同行的赵胜才老师已经开始了他的采访,环顾四周,整洁的房间里摆放着大大的药柜和几张小小的病床,清一色铺着淡绿色花朵的床单,无端的让人生出一种温馨柔和的感觉,躺在这样的绿色里,放佛那病痛也会减轻几分。
郭有刚,1956年11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桃墟镇刘庄村,父母作为那个年代的“富农”皆识得几个字,是村里唯一的郭姓,也是远近闻名的“高知家庭”。父亲粗通医理,村子里有人耳朵流脓、被疯狗咬伤等也会找上门来。虽未正式悬壶济世,却也造福乡里。耳濡目染,幼时的郭有刚就对那些药药草草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学生时代的他,是班里最优秀的,身兼数职同时担任班长、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十年浩劫,磨碎了多少人的青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升学不是以成绩,而是靠推荐的,由于家庭成分等原因他没有获得继续向前的机会遗憾的开始了他的务农生涯。四十多年后,偶遇曾经教过他的秦元营老师,老师马上认出了他并说:“你是我教过的学习最好的学生”,自此,他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老师。回乡时间不长,村里的“赤脚医生”一职出现了空缺,许是对他也怀有愧疚,他们想到了在校成绩优异的他。经过孟良崮医院半年的培训后,十八岁的他正式走马上任成为了村里的“赤脚医生”,对于耳熟能详的“赤脚医生””这个词,一直一知半解,直到郭大夫向我解释:“就是不脱离劳动,平时在生产队干活,有患者时就进行医治”,我才明白,赤脚本身就是我们劳苦大众的代名词。那几年里,他如饥似渴的读医术,跟着师傅学药理,闲暇时跟着师傅上山采摘药草,他像一块海绵疯狂的吸收着知识。两年后,随着政策的改变,他开始独当一面,负责两个自然村的医务工作,仅花费430元就配备齐了所有的基本药品。
豆蔻芳华,经人介绍他认识了美丽善良的公茂美女士,她的父亲曾做过国民党县第二党部文书,写的一手好字。十五岁,她就在村子里的药田里侍弄药草,杜仲、芍药、牡丹、桔梗、黄芪、丹参,她如数家珍,十八岁、她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村医务室的护士。共同的爱好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两个年轻人擦出了热烈的火花,他25,她23,他们喜结连理,她也成为了他身边最有力的助手。婚后一年,他们爱情的结晶呱呱坠地,1985年的《大众日报农村版》刊登了一篇《夫妻保健店》,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一时间他们声名大噪,出去赶个集,都有人指着他们说:‘看,就是她,都上报纸了!”1988年,国家恢复高考后,郭有刚萌生了继续上学深造的念头,可是看看家里,儿子要上小学了,女儿也该上幼儿园了,他不无惋惜的默默打消了这个念头。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毅然决定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农村——进城。夫唱妇随,进城后的他们在蒙阴一建公司职工医院工作,他当医生,她做护士,收入不高,但是生活安稳。1994全国掀起了一股“下海”浪潮,他又坐不住了,生活总该有不一样的一面,拼搏过后,无论成败。于是他辞去公职,成立了自己的诊所。
几年后,生活慢慢的好起来,压抑在心底的那个想法又开始蠢蠢欲动,未能踏进大学的门,在他的心里始终是一个深深的遗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也为了面对未来竞争有真材实料的本事,1998年,他北上省城学习针灸推拿,他的目标不止于此,一年以后,他参加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成人高考,当时报考的来自全省各地市的组成了4个班,他所在的1班有103人,最后只录取了9人,他成功了。不惑之年的他,倍加珍惜,全日制,意味着他没有任何收入,留守家中的妻子独自经营着家里的诊所,还要照顾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的一双儿女,并且还需要提供他的衣食住行。很多人不理解她,对着她冷嘲热讽,她义无反顾,始终是他身后最坚实的依靠。2014年,他学成归来。经过系统的知识武装的他,在治疗咳嗽、哮喘、鼻炎、口腔溃疡、荨麻疹、失眠、胃炎、结肠炎、前列腺炎、痔疮、妇科、腰腿疼、皮肤病等多方面取得专利。而他最为擅长的荨麻疹更是在小城里颇负盛名,曾有地税的王某在重庆大医院医治不好,来他这里不过三两天就已痊愈。作为医学难题,更是疑难杂症的带状疱疹,他也有鲜明的例子,沂源县70多岁的刘某,经多方医治无效,奄奄一息的她被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送入郭有刚诊所,经过一周的中药面涂擦,内服外敷,起死回生了。行医四十余年,他治愈的患者数不胜数。就在采访的时候,依次来了好几位患者,郭大夫耐心的接待了他们,中草药磨成面,按剂量分成小包,回去开水冲服十分便利。而满墙的“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的大红锦旗是对他最好的承认和鼓励。
六十岁还不到回顾过去的时候,当回答赵老师提出的问题,他这一生感到成功的事,他腼腆的笑,作为村里唯一的郭姓,他走出了农村,把儿女培养成才。儿子法学硕士毕业现在北京金融系统工作,女儿经济学硕士,现在天津一家外企,儿媳是厦门人,经济学博士在北京金融系统工作,膝下一个两岁半的小孙女。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他,凭一己之力,把儿女送出国深造(儿子去的韩国,女儿去的英国)是他的骄傲和自豪。
本应颐养天年的他,还怀有大大的梦想,他研制出的专门治疗乳头皲裂的药膏填补了国家空白。做过母亲的大都有这样的经历,哺乳时被幼童咬伤,婴儿长牙时特别容易在喝奶时咬妈妈的乳头,痛苦异常,很多妈妈为此给孩子断了奶。如果此药申请国家专利并能大量上市,将会是万千哺乳妈妈的福音。行医多年,扶危济困的事他做过不少,他说那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可是在急需要救助的眼里,“善莫大焉”,如今的他还有一个公益的愿望,希望以自己绵薄的力量给更多的人送去温暖。“酒香也怕巷子深”,顺应时代,他始终不曾落伍,看到出租车后窗上字幕亮出“郭有刚诊所”的招牌,他的笑容欣慰美好。
结束采访,走出来的时候想到朋友送我的一句话,“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路,永无尽头,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尊重的!(苏岩)
编辑:赵圣才 摄影:丁军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