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王相理
1974年12月15日,蒙阴县岱崮公社蒋家庄村迎来了第一批知青,他们最大的18岁,最小的16岁,总共22人。蒋家庄村先后来了5批知青,共计49名知青,而这是人数最多的一批,最少的一次是只有5人。
故事就从1974年12月15日,蒙阴县岱崮公社蒋家庄村第一批知青说起……
一 知青进村
风景优美的姜家庄村依山傍水,村后面是大崮,村东侧是梓河,该村共有3个自然村,70余户村民,260余人口,左书记是该村的大队书记。
“全体村民注意啦!全体村民注意啦!今天,上级安排了23个知青到我们村参加生产,希望大家热烈欢迎。请民兵连长、妇女主任抓紧时间到村委办公室。”
在一阵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一辆大解放卡车开进村里,到村委前停了下来。工模具厂的厂长从前面的车门下来,后面的车兜子上纷纷跳下20多个男女青年。他们都身背一个绿色军壶,手里提一个黄色大旅行包(包里是被子,褥子,鞋子,袜子,牙膏牙刷茶缸等),一个个精神饱满,跟随厂长向村委走去。左书记迎上来,二人紧紧握手。
“左书记,从今天起,我就把这些娃们交给你了!”“刘厂长,你就放心吧!”说罢,二人哈哈大笑。入屋就坐。村委办公室的小蒋急忙递烟。倒茶。
民兵连长王家成、村妇女主任家美急忙迎上来,接过知青手中的包。“哎呀,大老远的,辛苦了辛苦了!快放下包歇歇。”
村委大院外边过来三个扛着铁锨的农村娘们,她们朝里面瞅了瞅,“来了一批机关羔子,瞧他们细皮嫩肉的,能干啥农活?”“还知青呢,我看呀,待不了集数(指五天,农村隔五天一个大集)就滚犊子了。”边说边向田野走去。
村委办公室。左书记:王成,你是民兵连长,又是三队的生产队长,你就担任这批知青的生产队长吧。大队里拿出5亩地来,你指导他们种地种蔬菜,给他们记好工分。家美,你就负责他们的生活,离开了父母,一切要靠自己了,他们这个年龄,刚刚中学毕业,怕是连炒菜也不会。王成,给知青们建的宿舍咋样了?
王成:大约再有二三天就能完工了。
左书记:要多派人手,加快进度,尽快完成。
王成:好的。书记。
知青们听了很激动,个头较高的知青领头人刘平说:左书记,我们是到农村的广阔天地炼红心来了,有什么活你就安排吧!保证完成任务!
左书记听了连连点头,心里对知青暗竖大拇指,“好吧,王队长你先领着这些知青到田地里转一转,让他们熟悉一下环境”。
众知青放下包裹,兴奋地跟着王队长走出大队院。
众知青跟在王队长身后,走在广阔的田野上。望着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苗,一位知青好奇的大喊道:哇塞,好大一块韭菜地啊!
另一位知青赶忙弯下腰去,蓐了一把“韭菜苗”,吃进嘴里,“噗噗噗”,一个劲的往外吐。
一众小伙伴都笑了,“你傻啊,这是麦苗!麦苗!”
王队长望着他们的举动也笑了起来。
一群麻雀喳喳喳叫着飞过天空。
回来的路上,知青们看到十几个社员在给几间新房子抹灰砌墙,两三个木工在安装门窗,就好奇的过去看。王队长告诉他们:这就是村里给他们新建的房子,以后这里就是他们的宿舍了。左书记已经安排林业队去山上伐木头给他们打床。
刘平听了,感动之余,大喊一声:伙伴们,别站了看了,咱们也干吧!于是大家纷纷挽起袖子,拿起铁锨,䦆头,和泥的和泥,搬砖的搬砖,和农民师傅一起干起来。
二 城里话别
住进了新的宿舍,这群年轻的小伙子,姑娘们,却失眠了。望着岱崮上空的月亮,他们开始想家,想念爸爸妈妈……
一盏台灯。一间小书房兼卧室。面对即将下乡的女儿,贾敏的母亲语重心长:闺女,你说你身体这么弱,非要报名下乡去锻炼,娘担心你身体受不了!
贾敏:我就去!我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贾敏的母亲:好!你去!你去!娘拗不过你。
刘平三兄弟与父母话别。他们的母亲在给他们打包,准备生活用品。毛巾,脸盆,肥皂。牙膏牙刷。粗瓷茶缸。
刘父:娃儿们,下乡锻炼是国策,你们都是我的好儿子,到了村里,要和农民伯伯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准拖后腿!
刘平:父亲,你就放心吧,我们绝不会给父亲丢脸。
刘三:爸,妈,有大哥领着我们,你就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 回忆总是那么温馨美好。好不容易睡着了。早晨,贾敏发现自己的胳膊上被跳蚤咬了几个大包。
刘三也被床底下一只老鼠吓得哇哇叫。还是刘平大胆,拿起一根树枝,把老鼠赶了出去。
三 病弱贾敏
一轮红日从大崮顶上爬上来。23名知青在生产队长王成的带领下,扛着铁锨,去地里劳动。
走过曲折的村路,来到梓河边。踏着水里一个接一个的大石块,知青们开始过河。刘平等人顺利迈过,到贾敏时,忽听扑通一声,贾敏脚下一滑,跌落河中。
贾敏身后的李解急忙伸手去拽他。
被凉水一激,贾敏昏了过去。李解慌了,赶忙喊刘平:刘平,刘平,贾敏昏过去了!
刘平跑过来:赶紧背她送医院!
王成:这里没医院,先把她送村卫生室看看吧。村里有个老中医,医道可好了。 刘平一路小跑背着贾敏来到村卫生室,吴庆宽老中医带着眼镜,让贾敏躺倒一张小床上,掐了下她的人中穴,贾敏醒了。吴大夫给她号脉,问她多大了,以前有过什么毛病。贾敏说:16了。以前没啥毛病。就是觉得浑身没劲。
吴庆宽进行望闻问切之后,说:你患有肝病啊!还好,还不是很严重,在我手里还有救。
拿过处方来,给贾敏开药,一边说:你的病得好好调养,从今天起,你不能干重活。你用的毛巾和茶碗等不要和别人用的混淆了,要单独搁一个地方,防止传染。
吴大夫叫过学徒——卫生员王法庆:你先给她倒杯子红糖茶喝,让她暖暖身子。
王法庆顺从的拿起暖壶,一个茶碗,用一个调羹从一包红糖里挖了一大块,冲上开水,凉了一会儿,端给贾敏喝上。
贾敏喝完后精神了好多,连声对吴大夫说“谢谢,谢谢”。
村卫生室。
左书记:最年轻的那个女孩贾敏病了?肝炎?吴庆宽,你能治不能治?
吴庆宽:能治,左书记,就是得需要你提供几样东西。
左书记:我又不是药厂,能给你提供什么东西?
吴庆宽:治疗小姑娘的病,我有个土方,得需要野兔的肝活,黑芝麻,金石斛,外加几味中药。谁家抓了野兔,你让他把野兔肝活给我送来。黑芝麻,我家倒有一点,不多。
左书记:好,只要你有把握,你就是要天上的月亮我也给你够下来。明天我安排专人去打野兔。
四 锄禾风波
中午。烈日当空。
王成队长带领知青到地里除草。绿油油的玉米苗长势喜人。大家一字排开,开始除草。肩头搭一块毛巾,头上一顶草帽。知青们干得热火朝天。
有人唱起了《朝阳沟选段》: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登,把脚步放稳劲使匀,那个草死苗好土发松。得儿哟得儿哟土发松,你前腿弓,你后腿蹬,心不要慌来手不要猛,好,好,……大家边听歌边除草,干得好开心。
忽听“噗噗”几下,李解把玉米苗除倒了好几棵!
李解慌忙用手去扶,又抓起土坷垃妄图培固玉米苗,一松手,玉米苗又倒了!
王成队长回头看了看,说:不必扶了!以后小心点就是。
在邻地除草的农民陈四看见了,讥笑说:有钱买种,无钱买苗。论锄地,咱们的学生娃还是嫩了点啊! 李解被嘲笑的脸上红一块紫一块的。
过了两天,村民陈四向王成队长反映知青偷他家的公鸡吃,还说王成队长“护犊子”。
王成队长很生气,就和陈四一起去知青宿舍看。
果然,在知青宿舍前面的地坝上,发现了一堆新鲜的鸡毛,还有鸡骨头。
王成队长把知青集合起来,严肃的问大家:谁偷吃了陈四家的鸡?
知青们大眼瞪小眼,李解躲在一旁不说话。
刘平笑声问李解:你偷的?昨晚的鸡不是你从大集上买的?
李解点点头,又摇摇头。
刘平站出来说:陈四家的鸡是我们偷吃的。前天下午我们出去玩,路上丢石头玩,不小心打死了一只公鸡,也不知道是谁家的。我们怕人家知道了追究,就拿回宿舍煮了吃了……既然知道是陈四叔叔家的,我们赔钱。说完率先从衣兜里掏出一元钱。于是刘三、贾敏、李解等纷纷掏钱,你五毛,他一块,一会就凑了十多元钱。刘平把钱塞到陈四手里:陈叔叔,对不起……我们错了。
陈四看到刘平等几个知青如此通情达理,也不生气了,“一只鸡,吃了就吃了吧。没什么,我家有的是。你们在这里也挺艰苦的。”
回去的路上,王成和陈四嘀咕:他们偷你的鸡也许和你白天讽刺他们有关。但是咱村里确实艰苦,从他们到来之后,连猪肉也没吃上几回。不怪他们偷鸡吃。陈四:王队长,你得和左书记反映反映,给他们改善一下伙食。
左书记听了王成队长的汇报,决定亲自到公社驻地,找到供销社主任,大声说:我们村的知青一年也吃不上几回猪肉,饿的眼珠子都不转悠了。您老多拨给我们村二斤猪肉吧!
供销社胡主任说:好!好!左书记提的要求得答应。
左书记让村会计把猪肉给知青们送过去,知青们吃上了热乎乎的猪肉。负责给知青做饭的家美炒的菜里也见了油水。
五 乡村神医
村卫生室,王法庆将吴大夫用野兔肝、黑芝麻、金石斛等熬制的中药端给贾敏喝,一边善意的说:趁热喝。慢点喝。
贾敏端着汤药碗,笑着说:你到底是要我快点喝还是慢点喝?
王法庆不好意思的笑了:俺不是怕你烫着嘛!
贾敏感激地笑了笑。
吴庆宽大为感动:你笑得真像我女儿。
贾敏喝完中药,放下碗。说:吴叔叔,你也有一个和我一般大的女儿?
吴庆宽:是啊,我小女儿和你一般大。大女儿出嫁了。
贾敏:吴叔,你家小妹妹叫什么名字?。
吴庆宽:她叫吴楠。比你小几个月。
贾敏:吴叔,让你小女儿去我宿舍找我玩啊。
吴庆宽:好唻。
吴楠站在知青宿舍外,手里捧着一小篮子柿子,“这是我爸爸让我捎来的,给你和你的伙伴们尝尝。
贾敏激动的接过来,“替我谢谢你爸爸,为了给我治病,已经让他操心许多啦。”
贾敏和吴庆宽的女儿吴楠一起散步,追蝴蝶。追累了,贾敏从背包里拿出口琴,吹口琴《泉水叮咚响》。
吴楠:敏姐儿,你吹得真好听。我听到一股清泉在流淌。
贾敏从包里掏出一个盒子,递给吴楠:吴楠妹妹,拿着,这是我新买的一个口琴,送给你的。
吴楠接过口琴,激动的跳起来。
贾敏教吴庆宽的女儿吹口琴,唱歌。
两人在阳光下的田野上尽情嬉笑。
经过吴庆宽大夫的治疗,三个多月后,贾敏的肝病彻底好了,脸色变得红润了。她给城里的母亲写信报告了这个好消息,母亲读着信,激动的流下热泪:闺女,你下乡是去着了啊!连病都治好了。感谢蒋家庄的好支书,好医生!
村卫生员王法庆编起了打油诗:知识青年贾敏,身患肝炎来村。药所神医庆宽,妙手草方回春。金石斛,黑芝麻,再加野兔肝,服用小半年,贾敏病愈痊……
六 知青参军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知青们不怕脏,不怕累,和社员一起劳动,赢得了广大社员的信任。叉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绳索使牛鞭,他们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有的知青还跟村里的拖拉机手学会了开拖拉机。 很快到了收获的季节,刘平和伙伴们一起到地里掰玉米,刨地瓜。村民们纷纷把柿子、核桃等物品往知青宿舍送,让青年们尝。陈四家还送来了鸡蛋,给知青们改善生活。知青们非常感动。
征兵的季节到了。公社来了12个名额。蒋家庄村也有2个名额。左书记和村委领导研究,决定给知青一个名额,另一个放村里。经过层层选拔,伊善顺利参军入伍。而刘平也因为平日表现突出,被村委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三个月后,顺利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村里为伊善和另一个入伍的村民举行了欢送仪式。
又为刘平举行了入党转正仪式。
左书记非常高兴:我们村是喜事连连啊!
七 知青返城
转眼几年过去了,党中央对知青下乡的政策做了调整,一批批知青陆续返回城里。蒋家庄最后一批5名知青也都返回了城里。
这是刘平他们之后的第五批知青。他们在蒋家庄村仅仅呆了不到一年,但是和蒋家庄的村民结下了深情厚谊。
接他们的车来了,他们和乡亲们依依惜别。
往日热热闹闹的知青宿舍顿时冷清了下来,偶尔有几个村民路过,总忍不住到知青宿舍们前站一站,看一看。
王成队长已经成为副书记。他对左书记叹息说:这些知青下乡受锻炼,日子也不少了,该回到属于他们的地方去了。
左书记说:是啊,经过一两年的下乡锻炼,他们得到了历练,会有他们施展的舞台的。
说话时,一行大雁从村委大院的上空飞过。 八 知青公社
在岱崮镇蒋家庄村,一座崭新的知青纪念馆建起来了。
这是当年的知青集资修建的。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也为了纪念和蒋家庄村人们的友谊。
当年年轻的姑娘小伙,一个个都成了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当年年轻的刘平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一个正县级干部,伊善入伍后成为团级干部,后转业到地方,任县武装部部长,后来担任副县长,县长,地位副书记,成为副地级国家干部。
苏敏成了省城的一位名医。
刘三成了一个企业家。
还有的成了个体大老板,如王仕岭,成为蓝天集团CEO,资产过千万。
他们纷纷为知青纪念馆捐钱捐物。少的捐一两千,多的捐一万,数万。
蒋家庄村两委和岱崮镇政府的领导也筹了一些款。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蒋家庄知青纪念馆隆重的开幕仪式中,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我们的这部微电影也该结束了。留给人们的是,对历史岁月的思索,对美好人生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