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立忠
儒教之地曹家崮
西寺大雄宝殿
西寺文庙
西寺芙蓉泉
崮文化网 曹家崮因有曹家在此居住而得名,古称松山,位于沂源县东里镇政府驻地东三公里处的院峪村西寺东山后,海拔451米,东西走向,由页岩、石灰岩构成,面积约4.5平方公里。有的资料上称为保安崮,为讹误。 原先我也曾多次去过西寺,西寺上的人称寺东的山叫东山,也有人叫圣人山,圣人山向南延伸的山岭是跑马岭。2014年劳动节期间,我与朋友再次来到西寺,还走访了院峪村的老者,并翻越了西寺东山进行了实地查看并经保安村村民证实,保安崮在张家坡镇保安村东。保安崮南面山脊与曹家崮后侧山脊相连,两崮之间的鞍垭处现有35千伏高压线铁架一座,山神庙一座,曹家崮在保安崮的南面才对。保安崮之西为保安村,我曾先后去过两次崮上考察,见有保安崮崮顶碑文为证。
曹家崮崮顶平面为“人”字形。起笔处的山脊北与保安崮相连,人字的撇处与西寺东山相连,收笔处的山脊向东延伸,直指东里镇孟家旺村和福禄坪村。崮顶有围子,共有三门,分别建设在三条登崮的山脊上,在崮顶的东南处有许多坍塌的石房子遗迹。顶部无乔木,灌木多为茂密的连翘。此时的连翘花已无影无踪,绿油油的叶子在春阳的照射下泛着光芒。若以崮西的跑马岭北面、西寺的东山山脊为界,崮之阳为东寺,之西为西寺。
古人把保安崮、曹家崮、圣人山、跑马岭等统称为浮来山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些山崮密切相连,是一崮群。据史料记载,春秋鲁隐公八年莒鲁曾在此会盟。后来历称公来山、松山、闵公山和闵仲山。由于浮来山之名失传已久,闵仲祠也已废弃,所以上述山名已少有人知。因崮西跑马岭东侧旧有福寿寺,众称东寺。跑马岭以西建圣寿寺,故当地百姓称为西寺至今。旧时,西寺曾建有闵子祠,后又改为闵仲祠,其历史悠远,古迹甚多,颇具胜名。据沂水县志载:“ 宋元丰八年所立断碑,其文尚存。内云,琅琊郡邑曰沂水,有山号曰闵公,中有招提,亦谓之闵公院,自朱梁乾化(公元911年),后唐天成(公元926年)始建置……”据此可知,该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世传为孔子弟子闵子骞避季处。为纪念闵子,曾建闵子祠,后废圮。名正德八年(1513年)沂水知县汪渊将其修复,仍称闵公院到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沂水知县李汝楫,因发现有子路(孔子弟子字仲由)读书台,呈请将闵子、子路二贤人共同纪念。故建闵仲祠,又叫二贤祠。 西寺建有文庙、大雄宝殿、罗汉堂、三官庙、神堂和厨社等,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据康熙十一年修《沂水县志》、《蒙阴县志》等史料记载,西寺始建于五代梁乾化年间(公元911年),竣工于后唐天成年间(公元926年),历时16载,距今千余年。以后历次修缮寺内学社及其他,规模不断扩大,庙地百余亩,僧众二十余人。庙会为每年正月十六日,清明祭孔。届时善男信女、文人字士前往焚香礼拜,题诗作词,热闹异常。由此可见,西寺是以儒教为主的典型寺庙。
西寺,历史悠久,自明代修建闵仲祠以后,更是名闻遐迩。明、清两代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凡经沂水者,多到此凭吊先贤,留下了许多诗篇,现摘录几首如下。
题沂阳八景——闵仲书院
◇杨光溥 人去多年壁亦颓,空闻德行并颜回。侵阶有草遗书带,映雪无人拨简灰。 古篆还余幽鸟迹,闲云犹锁故山隈。当年想避权臣召,特地应从汶上来。
杨光溥,字文卿,号沂川,明成化进士,沂水县前杨家庄(今属莒县)人,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任满回籍,赠太中大夫,二品衔。杨光溥不但为官清廉,而且博学多才,著有《剪灯缫谈》、《沂川文集》、《梅花集咏》、《杜诗集吟》、《月屋樵吟》、《素封亭稿》等诗文集。
浮来山
◇陈顺 极目浮来外,西沉返照间。余晖斜带树,残影正衔山。 飞塞征鸿度,冲烟宿鸟还。故盟从此地,荒草色烂斑。
陈顺,华亭人,崇祯四年辛未年进士。 谒闵公书院
◇江渊 德行巍巍首四科,独怜遗址草盈阿。人游胜地山因姓,书晒高基日尚和。 幽涧派分洙泗秀,群峰势耸泰山峨。千年仰止重兴复,庙貌从今迥不磨。
江渊,即汪渊,明朝上饶进士,正德年间进士,曾任沂水知县,后擢监察御史。
谒沂北闵子祠
◇公鼐 万壑松风满,虚无古殿阴。已知辞费后,应更入山深。 欲荐寒泉洁,行来碧草侵。数年栖汶上,仰止惬予心。
公鼐,字孝与,明代蒙阴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曾任编修、礼部侍郎。性情耿介,见魏忠贤乱政,称病归里。著有《问次斋集》。
二贤祠[闵、仲并祀]
◇张能鳞 圣门载道鲁多贤,二子何来沂水边。 台上晒书多隐迹,岩前试剑有微权。 派分洙泗源相近,山傍龟蒙气自连。 仰止宫墙松不老,风霜劲节几千年。
张能鳞,字玉甲、西山,清代宛平人。顺治年间进士。曾任青州海防道道员,官至川南副使。著有《儒家理要》。
闵仲书院 ◇高侗
乱松深处一庐清,俎豆馨香万古名。试剑岩前石途迹,晒书台畔鸟无声。 秋深对座薜萝雨,夜冷相看风月檠。避季由来因底事,壮心犹幸有同情。
高侗,沂水人,康熙四十四年任内阁中书。
闵仲书院
◇祝植龄
浮来古迹几千年,释奠如今属大贤。石室依稀宏圣教,松明仿佛续韦编。 牧童闲唱颓垣里,野老时来破壁前。共被春风深拜仰,訚訚学家有新传。
祝植龄,沂源人,清代廪生。
西寺到清末至民国年间却屡遭劫难。1963年临沂行署拨款修建瓦房64间,在这里建立沂源县工读师范学校,1968年撤销。当年的教室、办公室和教工宿舍还保留着几间,但已改作他用,面目全非。寺院内原有两棵古银杏,树干挺拔高大,云冠巍峨,满院覆荫,密不见日,为幽谷古寺增姿添彩。其中一棵于解放前杀伐,另一棵有六人合围之粗,于1975年被砍伐。另外的两棵古柏也不见影踪。现在寺内只有大核桃树一株,新植的银杏正处幼年期,寺东栽植的大片矮枝福枣却到了盛果期。
到目前为止,曹家崮之阳的东寺为民间集资新建,并成独立院落,未仿古。内有庙宇三间,功德碑一座。曹家崮以西的西寺仅存文庙三间和大雄宝殿三间,其它建筑已成断壁残垣,墨水池(沂水县志称为芙蓉泉)、试剑石、子路依栖岩、曝书台、纱帽石等自然景观存在。2001至2002年间,当地民间对该寺文庙和大雄宝殿进行了修缮,并立七块功德碑于寺内墨水池处。现在的西寺有农户和镇办林场与此相伴,今属东里镇管辖。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当前中国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各种利益的冲突和人们对金钱、物质的无限追求已使当代中国社会某些人进入道德失序状态。为了整治这种失序状态,我们特别有意识地强调和汲取儒家的伦理观念,提倡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是很有必要的。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