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已提到“三教堂”遗址,古县志有三说,即一在方山之麓;一在城子社,一在重山之巅。蒙阴县志宣统三年版载,方山有西方山东方山两处,俱座落于县城北六七公里处。城子亦有北城子南城子,两城子当在现今县城西联城附近。现“三教堂”即“东蒙寺院”院址所处山下的山,正与西方山连理相望,故方山麓当是东方山麓,亦即当今所称三山子主峰西山头下。
在蒙阴到底“三教堂”或说“东蒙寺院”创建在先?还是“中山寺”在先?蒙阴县志康熙十一年版载:“三教堂”为“唐天宝二年建”。而蒙阴县志康熙二十四年版,明言“中山寺”为“宋元丰间建,元皇庆二年修”。然而《蒙阴文史资料·第二集》收有郭德荣《游中山寺》一文,说“始建于隋,而不是盛唐。唐时,经扩建,规模宏大,有文昌、大雄两宝殿”,其依据仅是公鼐《中山寺禅房小饮》一诗中的两句诗,即“梵宇隋堂上,浮图霄汉间”。细读其前句,当是说其寺宇宏伟,奉祭可观;二一句是说有此祭奠供奉宏伟的殿堂,佛陀自然更显其高大。诗中“隋”字,《辞源》“隋”字条,首言即称“祭祀名。《周礼·春官·小祝》:‘大祭祀……赞隋,赞彻、赞奠’”。而“浮图”当是“佛屠”或“佛陀”,言其功德高尚,非言寺宇宏博高大。所以“隋”字绝非隋王朝的“隋”,更非建于隋王朝。否则清代县志不会言之凿凿:“宋元丰间建,元皇庆二年修。”
三教堂亦即东蒙寺院,现存古文物有古铜佛像六尊,于“文革”期上交政府保管,今存蒙阴县文管所;古钟一口被移于钟山寺;清乾隆四年四月所建殿前门楼。另有古碑六七通。
此外据我与东蒙寺院末代还俗僧人王老先生交谈得知,“三教堂”亦即“东蒙寺院”,初规模不大,其后虽然多有修整,而基础从未改变,始终其古色古香的初建规模。然而据王老先生并当地群众称,当初却辖有寺产山林土地总面积几十万亩,即西至鲁山羊柱子,北至司马寨书堂,东至巨山,南至岔河。其后有所缩小,西至解家沟,北至龙王峪,东至张宝峪,南至卧虎山,也有两三万亩之多。所辖寺院有中山寺、南竹院寺、常路西洼寺,就蒙阴并附近诸多寺院而言,实当是首屈一指,所以三教堂一直是蒙阴诸寺院方丈住持总管驻地。
来源:连线蒙阴网 原标题:唐朝文化:蒙阴三教堂初考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