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到处是石头,也没有水,种其他的东西都不收。杏树耐旱,好养活。”
与一位老大爷交谈后,知道了百年杏园所言不虚。有资料显示:杏对土壤、地势的适应能力强,多种植在山坡梯田和丘陵地上,在800至1000米的高山上也能正常生长。在壤土、粘土、微酸性土、碱性土上甚至在岩缝中都能生长。杏树耐寒力较强,可耐-30℃或更低的温度;耐高温,夏季最高气温43.4℃仍能正常生长结果且品质佳。
杏福人家
徜徉在花海中,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花海深处不时传出一阵阵欢笑。苍劲斑驳的虬枝枝头满是盛开的杏花,一串一串、一朵一朵,飙着劲儿比美。有的完全绽放,白里透红,真正应了宋代诗人杨万里那句诗“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有的含苞待放,让人怜爱。看到满树的杏花,就像看到了满树的春天。我认为杏花是一种赤裸裸的绽放,根本不需要绿叶的掩饰和衬托,就像沂蒙山人的耿直,不带一丝一毫的虚假。绽放的杏花是对严冬的宣示,也是对春天的呼唤。杏花过后才是桃花、梨花粉墨登场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过,片片飘落的杏花,在风中翩翩起舞。此情此景只能用“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来描述了。在尽情欣赏杏花的艳丽和婀娜多姿的时候,我注意到了,那颗棵杏树生长的土地。那是怎样的土地啊!处处裸露着青黑色的石头,所谓的地块是村民在石缝中一点一点抠出来的。一块块碎石垒成了层层梯田,一直延伸到半山腰。那一棵棵古老的杏树姿态苍劲,冠大枝垂,在这缺肥少水的山地上倔强的生长着。这一刻,你或许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
杏福人家
来到百年杏园的最高处回望,整个大洼村便都淹没在了一片花海中了。在往回走的途中,经过一处民房。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悠闲地坐在门口,满脸微笑的看着我们。门口旁的一株杏树正在熙暖的阳光中绽放。老人向我们介绍,过去大洼村由于地处比较偏僻,人们生活过得十分窘迫;现在交通便利,村里产出的鲜杏增加了不少收入,很多人都买了汽车、盖了新房。
挥别大洼村百年杏园的路上,我的眼前不时浮现出生长在石缝中开满杏花的杏树,那满树的杏花待到卖黄时一定是硕果累累。倔强生长的杏树,不就是沂蒙人的写照吗!
再见了,大洼村。再见了,百年杏园。明年我和你有个美丽的约会。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