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崮乡探奇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会展赛事 画说崮乡 岱崮地貌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宗教信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行业之窗 崮乡春秋 崮乡小荷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文斋 
龙山之子陈友谅
 

    大汉政权建立后,他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陈、朱之间的战争前后进行了三年多,历龙湾(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江州(二十一年八月)、鄱阳湖(二十三年夏)几次重大战役。因种种原因,陈友谅接连败北。二十三年八月,陈友谅在鄱阳湖中(九江)流矢身亡。陈友谅阵亡后,其部下将其葬于武汉蛇山之麓。张定边等护陈友谅次子陈理返武昌,立理为帝,改元德寿。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

    在朱灭陈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派大将常遇春、胡大海带领大军入山东与元军和叛军连年混战,不分军民,互为杀戮。直杀及村无炊烟,人畜殆尽。朱元璋为了填补改变山东人口,他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从陕西洪桐县迁100多万人到山东定居。所以至今还流传着“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上老鸹窝”的民谣。据记载,移民怀念的大槐树就在洪洞县城北二里的广济寺旁,老鸹多在这棵古槐上筑巢生息。明初迁民时,官方在此寺设局驻员,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发放“凭照川资”。由此,大槐树之下就成了移民办公的专用场所。据《明实录》记载,移民大多在晚秋进行,此时槐树叶子已凋落,老鸹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临行望着高大的槐树,听着老鸹的哀鸣,泪如雨下,不愿离去。为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了移民们惜别离乡的标志。另据口碑相传,这次大移民是带强制性的。对一些依恋故土不愿迁徙的,而又恐在其途中逃跑的,官方便用绳子捆住双手。十人一组,串联成队,由专人带队押送而行,只有在大小便时才临时解开。这便是当今人们长说的“解手”一词的由来。

    龙山之子陈友谅,反元终成为帝王。一身浩气建功业,万里雄风英名扬。

    据湖北日报2013年7月1日记者张卫华、通讯员刘小军报道,历史名人陈友谅的纪念馆,将在仙桃沔街九十墩段建设布展,年底可望正式对外开放。 陈友谅,沔阳(今仙桃)人。曾任元末沔阳州总管府狱吏,后率众起义,成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曾致力于发展水军,首创武昌船厂,推进了中国水军和造船业的发展。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曾评价说:“陈友谅是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2013年12月1日的开馆介绍中说:“陈友谅于1320年出生于沔阳,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败亡,终年44岁。 
    据明史《陈友凉传》记载:“陈友谅,沔阳渔家子也。本谢氏,祖赘于陈……”。又载:“其父普才,生五子:友富、友直、友凉、友仁、友贵。明太祖(朱元璋)平武昌,封普才承恩侯,友富归仁侯,友直怀恩伯,赠友仁康山王,命所司立庙祀之,以友贵附。其子理封归德侯,后以冤望,徙高丽。”所以,有人认为南方陈友凉支脉清晰,与山东陈友凉应为其重名重姓。

    但现在沂源县的石楼人说,乱世争霸,胜负未分之时,为避免给家乡带来祸乱,以防诛杀宗亲,假说自己是湖北沔阳人是完全可能的。对此,沂源县的家乡人非常钦佩陈友谅,说他是大孝之举,更为他是龙山之子而自豪。因为家乡的龙山、虎山养育了他,成就了他。更为重要的是,陈友谅的上辈是当朝的追封命官,子辈反元,是为大逆不道。关于这一点,陈友谅自然会明白的,山东的家族们也不会陈述此事引火烧身吧。

龙山之子茶峪谱碑

    现查沂源县石桥镇茶峪村民国十二年重修的大清同治六年“陈氏明堂”谱碑记载,吾陈氏居是乡久矣,自元朝定鼎吾世祖,讳清以军功封都尉,生一子讳文贵,亦军功封都帅,生三子,次子友道是吾祖矣。又据石桥镇上黄安村皇清同治十二年岁次陈氏宗碑记载,该村陈家始祖为陈清,二世祖为陈文贵,三世祖为陈友善后人的一支。但陈清、陈文贵名下没有列其官职。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石楼村陈氏后人在村东的陈家大林,重修青石谱碑一组,有碑座,覆三顶碑帽,呈歇肩式。谱碑二字在中间碑帽前,为阳刻。碑文阴刻,正中上方刻有“龙蟠虎踞”四个大字。碑文主要内容有,始祖陈公讳清勅授都尉。清娶黄氏生一子为文贵。文贵勅授元帅及所生三子,即友道、友善、友谅。并在友谅名下标注“友谅后裔迁居潍县等处”。现在的陈家大林,面积在200亩左右,分四个大片,陈始祖及黄氏之墓和谱碑居中。墓地中多通青石碑林立,明代碑不少。据说,还有不少元代以前的古碑文革期间倒了、残了,以后种地又埋没了一些,1989年县里的田庄水库除险加固时也征用了这里的许多古碑。现存的许多碑文已经风化不能辨识,唯陈家延续到第18世的记载却非常清楚。

龙山之子上黄安谱碑

    上述古碑的存在,足以证明石楼村确实出了个陈友谅。然而,陈清、陈文贵何年何月,因何事情被朝廷授官情况没有表述,对友谅迁徙后的情况也无记载。但我断言,此事若没依据,陈家后裔绝不会和现在的个别人一样,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利益,冒着杀头的危险去作假。

    2010年6月24 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柴安东、沂源台记者贾兴宝报道:山东省发现陈友谅家族墓葬碑刻群。

    报道说,山东省沂源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在日前发现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陈友谅家族墓葬碑刻群。据了解,考古工作人员在沂源县石桥乡发现了明代至今陈氏宗族墓葬碑刻群,碑刻质地多为为青石质,保存较好。其中一块白色陈氏家族墓碑最为完整,记载的家族谱系十分详细,墓碑上刻有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陈友谅的家族史,碑刻上有“龙蟠虎踞”字样,其阴刻字体秀净,骨肉均称,结构方整,左侧石碑是家族谱系,右侧是家族记事。据介绍,近300块墓碑中,分布在方圆200亩的地面上。该墓群规模大、纪年明确,谱系清晰。据考证是目前山东家族墓葬研究的标尺,为研究地区风俗和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是目前山东省发现的现存最大的家族墓刻群。

龙山之子陈友谅石楼谱碑

    如果说,记者的稿件属实,碑文上的陈友谅就是历史上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的陈友谅,那他移居潍县等地参加反元起义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人类的迁徙自古就有,莒县陈家庄人就是从石楼村友善之子陈兴等人迁徙而去定居的,后来形成规模,前些年还开着大车来石楼村连唱三天大戏。譬如说,现在还有许多农民出国劳务的情况,这在前几年是想象不到的。所以说,不能用常理来推论陈友谅不是石楼人。在乱世中,举旗造势之人在其未定天下之时,岂能出卖祖宗?尤其是那时人们的宗族意识相当强烈,他断不会将自己的家乡情况说出来,所以也就避免了后来其门族被朱元璋屠杀的惨剧。而家乡石楼村及周边陈氏家族更是言不传友谅信息,笔不记友谅情况。如此而已,小心沉默了若干年。从友谅亡后至今,石楼村及周边陈家还一直延续着陈、朱两家不联姻的习俗,更有不唱、不听《九江口》戏剧的民间自律,这也许是陈氏家族对直系亲属友谅的怀念吧。

    龙山舞来太平世,耕田经商两相宜。

    今天的石楼村及周边陈氏家族从陈清始已经延续到第27世了,后人们团结和睦,仍以农业为主,但都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外出为官者虽比较少,但外出经商的人可比以前多多了,遍布天南海北。诚实守信,童叟无欺是他们的处事原则,业绩都很优秀,且人丁兴旺。(选自中国文史出版社《寻崮访山沂源行》一书)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第1页   >>>第2页

相关阅读:
⊕沂源崮乡的行者与歌者——读谭立忠新著... ⊕联城青龙山的传说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