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南县,有谜一样的窦家崮;有拥有五个崮顶和72泉的团圆墁。
在费县,有因击毙民国大匪首刘黑七而出名的柱子崮;有因感念和尚对乡民物质上的造福恩德而命名的和尚崮;有如巨龙横卧的龙头崮,这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十层形状的崮。
在平邑县,有留下曾子足迹的曾子崮,“吾日三省吾身”的深沉话语长久萦绕;有吴王夫差北上征战时屯过兵的吴王崮;有留下了如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八路军事迹的太皇崮。
在淄博沂源县,有“崮中模特”松崮;有存有三棵汉柏的青牛崮;有三崮组成,曾是纪王后勤大本营和纪王亲属、部将眷属安置地的团圆崮;更有“鲁中第一山”和“山东第四高山”身份的鲁山,也是一座崮,崮之阳的溶洞群居住过40万年前的山东祖先——沂源猿人。
在潍坊青州市,有以海拔848米成为沂蒙最高崮的摩云崮;有营救过宋太祖赵匡胤的龙门崮。
在临朐县,有沂山上的狮子崮、歪头崮;有形如元宝的禅堂崮;有让韩国人来挖过宝的聚粮崮。
在安丘市,有沂蒙崮群东部边缘最后的一座崮——擂鼓山,这座山还是抗日战争中唐王山战役的发生地之一;还有崮形单面山虎崖,上面留有齐长城遗存。
在枣庄,有“鲁南第一峰”抱犊崮,是“民国临城大劫案”的发生地,更是八路军最早建立的山东根据地,还是铁道游击队和运河支队的后方基地。
在日照,有黄海边上的龙门崮,是泰沂山脉和崂山山脉的结合部,山、海、崮、林、竹、田都有,风光无限。
在莒县,有相传存放着佛祖舍利子的屋楼崮。
在济宁,本没有崮的记载,是李存修锲而不舍,把泗水县的西劳寨和红石顶给找了出来。
对每一个崮,李存修都复原了或者赋予了其鲜活的生命。这生命,有崮本身所蕴含的宇宙演变信息和地球沧海桑田的密码,更多地则表现出崮是王侯、圣贤、将军、侠客和百姓们生产、生活、活动的载体,是抵御外侮外族入侵的坚固堡垒,是传播革命火种的红色根据地。每座崮就是一座地质的、社会的博物馆,令人能从中获得地球进化的信息和我们祖先生活的信息。李存修对这一神奇地貌的考察和介绍,也在引导我们自己去发现这一大自然赐予的瑰宝。
在考察崮的过程中,李存修将浓浓的情意撒向所有的崮,撒向崮体上所承载的一切大的、小的物种,和一切自然的、人力的成果。他大力赞颂崮的自然之美,大声歌唱崮乡人们的劳动创造。考察中,快乐总是伴随着他:他挖出过极珍贵的何首乌,他摘过、吃过山桃、桑椹、红山果等无公害的山中鲜果。他还看到了崮乡山民的创造成果:“沂源红”大苹果、中华第一蜜桃、大如鸡蛋的改良酸枣……
这浓浓的情意,还表现在他对崮的损毁而多愁,甚至悲绝。在费县当看到被人为挖掉了一半的钟罗崮时,一向“看见杀树劈山如同看见杀人”的他,这样想:“那位大自然的凶手,倒不如将这座小山和崮体彻底铲绝挖尽,免得让人看了难受。眼不见,心不烦。”这已经出离于愤怒了,可对崮的挚爱之心和呵护之情清晰可见。
这浓浓的情意,更表现在他从崮自身演变的角度,对崮本身的现状和未来,提出了崮亟需得到保护的命题。他通过考察发现,该地貌处于发育的中年期,其演化的基本趋势是逐渐蚀退,目前已进入残存状态,要保护,要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为此,他建议积极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
唯山东沂蒙山区所独有的崮啊,四周笔直陡峭,顶端坦荡砥缓,奇异、雄绝、美丽,是“地之神秀,山之娇子”,是地球的杰作。“七十二崮”不只属于沂蒙,也不只属于山东和中国,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明代徐霞客通过对桂、贵、云三省石灰岩洞的考察,形成了专门的“洞穴学”。今天,作为“岱崮地貌”的发现、提出的第一人,李存修的“中国当代徐霞客”头衔更加熠熠生辉。面对山东第二高山蒙山,李存修说:“在我的心里,山水大地就是自己的母亲。”他以自己的赤子炽热之心,以自己的学识和考察成果,为沂蒙的崮正了位、命了名,而他也自然站成了一座“崮”。
李存修希望“沂蒙七十二崮”能整体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联想到他的行走大运河和随后“中国大运河”的成功申遗,相信李教授在2013年历时一年对沂蒙76个崮的考察和2014年《中国第五地貌——岱崮地貌发现记》的出版,将又是一项世界自然遗产诞生的充足准备和精彩前奏。
心愿:高山流水梦追随
2014年 11月18日,我作为李存修家乡媒体代表和亲友团成员,与李福仁、李连科、王宝林、李汝亮、王永金、孙宝平、董森等人,一同到“岱崮地貌”的命名地蒙阴县参加《中国第五地貌——岱崮地貌发现记》新闻发布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粉丝”们谈论起当前成功人士的“庄园”话题时,有人开玩笑问李教授在安丘老家有没有自己的“庄园”,另有数人则异口同声地说:“李教授走到哪儿,哪儿就是他的庄园,大运河、沂蒙山,祖国的山河,在教授的心里都是那样的美,当然也都是他的大家园。”的确,最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最能感知到家的美丽的,是赤子的情怀。只要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则美丽的家园处处,难忘的知音处处,人生的价值处处…… 感谢李教授“行走大运河”与“发现岱崮地貌”的价值和成果: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的大运河,使我重新认识了故乡沂蒙山和沂蒙的崮。现在已经读了数遍的这一《河》一《崮》两书,对我来说,有时真的能进入“相看两不厌,只有河与崮”的意境。这“意境”,除上述几节的感悟外,还有一个小“意境”,就是我认为她们是“姊妹篇”,一本写河,一本写崮,是“山水姊妹书”——我不知李教授是否有此意思。特别是这两本书中的个别章节内容还密切相连:一是《岱崮地貌发现记》中《抱犊崮传奇》的附录文章《抱犊崮下湿地美》一文,与《行走大运河》中第31章《湿地让运河更美》是同一篇文章,都主要写枣庄市台儿庄的湿地,台儿庄在大运河之畔,也在抱犊崮山下。二是《岱崮地貌发现记》中“济宁篇”里所附录的《圣地之源》一文,就是《行走大运河》中第33章的《圣地之源》,因为济宁泗水县也是既靠近大运河,又属沂蒙山区。还值得注意的是,济宁篇中的另一附录文章《汝与山东李白好》一文。“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是杜甫评价自己与李白的诗歌创作和个人友情的名句。李存修以此句为题,写了这篇文章,记录了唐朝诗圣杜甫与诗仙李白两人在山东任城(今济宁)的两次历史性相会,以及李白是山东济宁的女婿和在济宁居住了20年的事实,点出了大运河、济宁、山东与李白的关系。如果这篇文章放在《行走大运河》一书中,相信也不错。
山河不分家,有山有水、山河相依、山清水秀,才是最美的生态,才是最美的自然,才是最美的家园。山承载着一切,水孕育着一切。李存修作为一名生态主义者、环保主义者和绿色主义者,感知到了,领悟到了,并选取特定的“山”、“水”来表现他对山河的挚爱与痴情。他的《崮》与《河》就是对这中国大地上特定的“山”与“水”,对其自然之美和历史之功,所做的一次纵的历史与横的空间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综合展现。乐山之志、乐水之情,美哉!
伯牙子期志在山河,高山流水处处知音。多次,望着数十年来志在山水、志在旅行,志在发现、志在探索,已进入古稀之年仍然健步行走在祖国山河之间的李教授,心里默念着北宋刘彝那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名言,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在心底里都具有的人生心愿和目标追求,李教授不仅都做到了,并且还写出了自己的“万卷书”——28部著作,其中包括游记散文《风浪好望角》、《卢梭铜像前的思索》、《故地》等在内的5篇作品曾选入国内外大中学课本。而近期李教授最大的学术成就是对“岱崮地貌”的提出与发现。
我想对教授说的是:作为安丘老乡,真希望能够跟随着您走遍祖国的壮丽山河。如果不能与您成行,那就祝福您保持着那不倦的行姿,一切顺利。并且会在您的一部部著作中追随着您的足迹,领略着、感知着您走过的、看过的、记下的大地山川的雄伟与秀美,感受着、领悟着您闪耀在、充盈在山河之间的赤子情怀。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