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毛泽东有言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我认为他老人家的话很有道理。人是高级动物,但一般凡人认真了以后,也会显得更加认真。自打重阳节我和杜老板登崮山回来后,心情一直纠结。在我心中,爬错了崮山,乃我一生中的最大遗憾。辗转反侧,不得宁乎。
2013年10月16日上午,我约上杜老板和邻居刘相志先生再次访问了崮山。
我们从县城驱车沿省干线泰薛公路西行至鲁村镇的泉子官庄村停车。我在村中访问了今年58岁的唐家德先生。唐先生很开朗、很热情、很健谈。他说,你们说的崮山,就是崮山村人所说的你们重阳节所登的东山围子那座。我们村后的这座山,叫做泉子官庄北山,因为上面有围子,也叫北山围子,山之阴是崮山村。又因为该山不连接其他山,最早叫孤山,后来演化为崮山。因崮山村南的两座山上都有围子,他们村统称为东山围子,西山围子。1974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曾在这儿拍过彩色战斗故事新片《南征北战》。唐先生还告诉我们,泉子官庄村址原来在现在的村南沂河边,因村中有老泉而得名。在修建田庄水库时搬迁到北山围子之阳,和他们一个行政村的戴家洼自然村就是搬迁时划给了永兴官庄村。最早的泉子官庄紧挨着孙家大庄。所谓的孙家大庄只是一户人家,也因修建田庄水库而合并了。
听君一席话,迷雾全散开。我们告别唐先生从村后的西南方向沿一条较缓的山梁开始攀登北山围子。山梁上的小路很明显,山腰处有悬崖,不高,但柏树多狼尾草多。我曾问及杜老板草有多深,他表现出很有学问似的,答曰:只听其声,未见其人。
10点30分,我们顺利到达围子墙根部。视之,在围子的正南西部有一门,完好无损。门高2米,宽约1米。围墙厚约3米,门口两边的上端有安装石门的转心,圆窝深达10厘米。四周围墙高约3米,顶部宽约2米,围子中间有突兀形的小山包,垂直高度3米左右,全部是石灰岩构成。山包四周很平坦,野草丛生,无乔木。我们用皮尺测量,整个围子南北宽35米,东西长50米,围子内只有很少的石房子痕迹。
用泉子官庄村人的话来说,西边的崮山(孤山)围子是泉子官庄的,东边的崮山围子才是崮山村的,两围子的建造历史都在200年以上了。我们经过比对,东边的崮山围子高而大,建筑复杂,军事防御特点鲜明。西边的这座矮而小,建筑简单,民用特色突出。但两围子都是南麻战役时的重要战场。西边的崮山(孤山),周边无悬崖,峰顶尖立,是山。上文已经说过,因为该山不连接其他山,最早叫孤山,后来才演化为崮山的。东边的崮山,不同版本的地图上曾标注为“了景台”或者“崮山”,海拔573米, 有崮的基本特征。
秋高气爽,重阳节后的几天里仍然是登高舒心的好时节。好友刘相志先生在围子内采集了一大包野菊花,还得到了一块罕见的金钱石。我和杜老板沿着围墙顶对其勘察了这里的地形地貌。站在顶部四望,之阳是泉子官庄村,之阴是崮山村。西边是沙沟村,东边是一条很缓的山脊与横岭崮山围子相连接。
11点10分,我们辞别围子下山。待下到缓坡处时,我不小心重重地摔了一跤,虽然没跌伤屁股,可右手掌被尖利的石头深深地刺破了,鲜血直流。杜老板接过我的包包替我背着。我忍着疼痛说,上次你跌伤了屁股,这次我刺伤了手掌,摆平了。
到了泉子官庄村后,我遇到了正在收割红薯秧子的张瑞恒老人。我问他高寿了,答曰70岁。问及北山围子的海拔,他说不详。问及那座山是崮山,那座是烟花寨,那座是了景台,那座是横岭,他都一一告知了,且说的和唐家德讲的一致,也与资料上记载的相吻合。另外他还给我指点了原崮山煤矿的旧址。
泉子官庄村是沂源县生产红薯粉皮的专业村、特色村,很有名气。但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没来得及访问他们制作粉皮的详细情况,就驱车返城了,回到县城正好是11点30分。
我想,这次再访崮山,收获还是很大的。
此为崮山三记。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