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2010年3月9日,山东省蒙阴县崮文化研究会在该县岱崮镇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时,发现一盏日军攻打南北岱崮时使用过的马灯。这盏马灯高35厘米,外型、尺寸和制作工艺与当地民间使用过的提灯明显不同,应是当时在日本国内生产的军用装备。虽然近 70年过去了,这盏马灯仍然可以使用。该灯的发现,是日寇侵华的又一铁证,对进一步研究南北岱崮保卫战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据收藏这盏马灯的徐志本老人回忆:那是1943年的深秋,听说鬼子来围攻南北岱崮,乡亲们在八路军同志的指导下,进行了空室清野,牲口送进了深山,粮食埋进了地窖,水井也封了起来。当时鬼子的大队人马集中在南北岱崮山下桃树梁一带,住满了整个村子,村头一片楸树树林里也被鬼子的宿营帐篷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拉炮的骡子又高又大拴在树上。夜间鬼子在林子里挑起一个个马灯,用来照明喂牲口、站岗放哨。 当时村子里的人们都跑到周围的山崮上躲避战乱,只有6岁的徐志本和年老体弱的七奶奶留了下来。年幼的徐志本经常围着鬼子的营地玩耍,时间不长,徐志本便和鬼子们混熟,有时他还向鬼子要糖块吃,惹得鬼子摸着徐志本的头直喊“小鬼”,逐渐对他放松了警惕。11月18日这天,天刚蒙蒙亮,徐志本蹑手蹑脚摸到了鬼子的帐篷外,趁鬼子不注意,从树上摘下一盏马灯便拿回家,藏了起来。就在当天,日军又一次围攻南北岱崮,结果被英勇顽强的八路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这盏见证日军攻打南北岱崮的马灯便遗留下来了。
1943年11月,日伪军集中万余兵力“扫荡”鲁中根据地。某团三营八连奉命坚守沂蒙山南北岱崮阻击敌人,掩护根据地军民转移。13日拂晓,一架架敌机在崮顶上空不停地盘旋,一发发炸弹疯狂地向崮顶倾泻,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岱崮保卫战”由此打响。早已守候在山顶伺机歼敌的八连官兵临危不惊,面对来势汹汹的敌群,胸有成竹地与敌人展开激战。他们或居高临下把一枚枚手榴弹投向敌人,或依山傍势把巨石推向敌群……在连续17天的战斗中,八连官兵顶住了40多倍敌人的猛攻,夺取了最后胜利。战斗结束后,八连被授予“岱崮连”荣誉称号。 (文图:丁军国)
|